诗圣-杜甫诞辰1300周年纪念章
纪念章主要表现杜甫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爱国情怀
铜章正面:
形象生动的刻画了眉头紧皱、饱经风霜和充满沧桑的眼神,以此来表现杜甫对国家的忧患及心境的苍凉,刻画出杜甫怜悯悲天的爱国主义情怀。昂首仰望,壮志于胸,刻画出杜甫作为诗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诗歌境界,同时也暗示了对于“文章千古事,得失存心知”的感叹。
从上至下依次是:
*杜甫《登岳阳楼》中的岳阳楼,被誉为古今“登楼第一诗”。
*三史三别中著名的《潼关吏》中的古潼关。
*人们为了纪念爱国诗人杜甫所建造的杜甫江阁。
这些贯穿杜甫一生的场景表现了杜甫一生游离不定,仕途坎坷却时时忧国忧民的高尚境界。
铜章背面:
背面是杜甫著名的诗歌《春望》,此诗歌最能表现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诗歌在苍凉的松枝、荒野以及远处城墙的背景下,强烈的烘托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的悲壮氛围!
“杜甫诞辰1300周年纪念章”
铸造发行: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
————————————————————————————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1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