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腸癌

 祥和欣恬 2016-08-19
大腸癌
 
大腸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大腸癌中以直腸癌最多,占56%70%,乙狀結腸12%14%,降結腸3%,脾曲0.6%3%,橫結腸2%4%,肝曲0.7%3%,升結腸2%3%,盲腸4%~6%。由此也可瞭解到除直腸外盲腸的長度不足整個大腸長度的4%,發生癌的頻率卻達4%6%。大腸癌屬於中醫學“癥瘕”、“積聚”、“腸風”、“髒毒”、“腸覃”、“下痢”及“鎖肛痔”等病證的範疇。近年雖然診斷技術有很大的進展,但是由於早期症狀多被忽視,多數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影響預後。
 
大腸癌早期無症狀,或症狀不明顯,僅感不適、消化不良、大便潛血等。隨著癌腫發展,症狀逐漸出現,表現爲腹脹腹痛、便血、大便習慣改變、腹部包塊、腸梗阻等,伴或不伴貧血、發熱和消瘦等全身症狀。腫瘤因轉移、浸潤可引起受累器官的改變。
 
腹脹、腹痛:原因是由於腸道功能紊亂,或者腸道梗阻而致。部位多集中在中下腹部,多爲隱痛或脹痛,還有漸漸加重的趨勢。
 
便血:因病變距肛門較近,血色多呈鮮紅色或暗紅色,且往往是血便分離。只在出血量較多時,才可見大便呈棕紅色、果醬樣。右半結腸癌病人中有這種,肉眼可見的便血者占365%。這也屬於大腸癌的早期症狀表現。
 
貧血:當長期慢性失血,超過機體造血的代償功能時,病人即可出現貧血這種,大腸癌的早期症狀。腫瘤阻塞,當腫瘤長至相當體積,或浸潤腸壁肌層時,可引起腸管狹窄,腸腔變小,腸內容通過受阻。
 
大便習慣和性狀改變:直腸癌患者大便次數可增多,但每次排便不多,甚至根本沒有糞便,只是排出一些黏液、血液,且有排便不盡的感覺。當大腸腫瘤相對較大且有糜爛、潰瘍或感染時,才可能發生大便習慣、次數的改變,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瀉。如果癌腫突出向直腸腔內生長,導致腸腔相對狹窄,則排出的大便往往變細、變形,可呈扁形,有時變形的大便上附著一些血絲。
 
大腸癌因其發病部位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的臨床症狀及體征。
 
1.右半結腸癌:右半結腸的主要臨床症狀爲食欲不振、噁心、嘔吐、貧血、疲勞、腹痛。右半結腸癌導致缺鐵性貧血,表現疲勞、乏力、氣短等症狀。右半結腸因腸腔寬大,腫瘤生長至一定體積才會出現腹部症狀,這也是腫瘤確診時,分期較晚的主要原因之一。
 
2.左半結腸癌:左半結腸腸腔較右半結腸腸腔窄,左半結腸癌更容易引起完全或部分性腸梗阻。腸阻塞導致大便習慣改變,出現便秘、便血、腹瀉、腹痛、腹部痙攣、腹脹等。帶有新鮮出血的大便表明腫瘤位於左半結腸末端或直腸。病期的確診常早於右半結腸癌。
 
3.直腸癌:直腸癌的主要臨床症狀爲便血、排便習慣的改變及梗阻。癌腫部位較低、糞塊較硬者,易受糞塊摩擦引起出血,多爲鮮紅或暗紅色,不與成形糞便混和或附於糞柱表面,誤診爲“痔”出血。病竈刺激和腫塊潰瘍的繼發性感染,不斷引起排便反射,易被誤診爲“腸炎”或“菌痢”。癌腫環狀生長者,導致腸腔縮窄,早期表現爲糞柱變形、變細,晚期表現爲不全性梗阻。
 
4.腫瘤浸潤及轉移症:大腸癌最常見的浸潤形式是局部侵犯,腫瘤侵及周圍組織或器官,造成相應的臨床症狀。肛門失禁、下腹及腰骶部持續疼痛是直腸癌侵及骶神經叢所致。腫瘤細胞種植轉移到腹盆腔,形成相應的症狀和體征,直腸指檢可在膀胱直腸窩或子宮直腸窩內捫及塊物,腫瘤在腹盆腔內廣泛種植轉移,形成腹腔積液。大腸癌的遠處轉移主要有兩種方式:淋巴轉移血行轉移。腫瘤細胞通過淋巴管轉移至淋巴結,也可通過血行轉移至肝臟、肺部、骨等部位。
 
大腸癌主要病因是經常進食高蛋白、高脂肪者,腸中厭氧菌較多,能將膽酸分解成爲不飽和多環烴,這是一種致癌物,再加上纖維素類食物攝入量少,糞便貯留過久,致癌物質聚集導致大腸癌。
 
腸癌的治療應強調腫瘤的多學科綜合治療,若使用手術治療後,還是要配合中藥的治療,防止復發和轉移,中藥對腸癌的治療是有一定的效果,在放化療期間也是有增效減毒的效果,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提高生活質量。注意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精神和心理狀態,以期能取得更好的療效。
 
大腸癌的中醫療法,可提高預防及治療的效果。根據患者體質、病情特點,綜合運用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以毒攻毒、益氣健脾、扶正固本、疏通經絡等多種治療法則。使患者延長生存期限,提高其生存質量,還有緩解患者的症狀,減少痛苦,建立自信心等特點。
 
资料来源:中国互联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