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 白茶 正文开始之前,讲个故事:钱钟书婉拒一位英国女粉丝求见时曾说,“假如你吃了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 这个故事呢,主要想表现钱钟书的机智与幽默。但是这么多年下来,已经被解读了N次,也被人引用了N+1次,比如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也引用了,大抵是因为有个大师开头比较有底气吧~ 我倒是觉得认识母鸡很有必要,或者说通过认识母鸡了解这颗鸡蛋被吃下之前的情况是很有必要的。比如:母鸡是放养还是圈养的,吃的是饲料还是杂粮,煮鸡蛋的话用的是什么水,煎鸡蛋的话用的是什么油等,然后借由这些答案再深入下去,放养和圈养的母鸡下的蛋吃起来、看起来有什么不同,用山泉水和阴沟水煮鸡蛋有什么不同,用地沟油和高级橄榄油煎鸡蛋有什么不同,饲料和五谷喂养的母鸡下的蛋有什么不同...... 等你搞清楚这一切的时候,你就是专家了,呃,不对,是行家,说专家你们要不高兴的。 通过上面的故事,或许大家可以理解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同学们看过侦探小说么,比如福尔摩斯。侦探通过自身积累的庞大知识系统,对现场(结果)各种蛛丝马迹进行分析,加上自身的强大逻辑思维,然后进行反推(从结果推导过程),最后破案。 为什么有的人能通过品饮、观察来大致推断加工过程、以及原料好坏,甚至判断其后续发展。靠的是一个系统性的基础理论系统,再结合自己的品饮经验。 这篇文章我是思考了很久才动手~敲键盘的,因为基础性的理论知识系统比较庞大,又不想拿度娘来敷衍了事,一家之言难免争议不断...... 不过想想还是写写看,一方面跟大家分享一下,至少以后出去喝茶也能跟人家唠唠嗑;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的一个梳理总结,有不同认知的也可以交流交流,真理越辩越明么~ 福鼎白茶的加工,借用陈道明这位老帅哥的话:简约而不简单!整个加工过程就三道工序六个字:采摘、萎凋、干燥。但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每一道工序不仅繁复,而且必须加工到位,否则做到最后就成了次品。 下面开始详细介绍这三道工序。 一、 采摘 在写采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目前福鼎白茶的主要树种,并简单比较下各自优劣。 福鼎大白茶 1984年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良种,编号为‘华茶1号(GSCT1),1985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品种,编号GS13001——1985。 特征:一芽三叶百芽重63.0g。芽叶生育力和持嫩性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上旬(清明前后)。产量高,每667㎡可达200kg以上。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4.3%、茶多酚16.2%、儿茶素总量11.4%、咖啡碱4.4%。制作白茶,芽壮色白,香鲜味醇,是制白毫银针、白牡丹的原料。抗旱性较强,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茶树品种都是有编号的,特别是一些名优树种。菜茶是没有编号的,一般以群体种作为称呼。 福鼎大白茶编为一号也是有原因的: 1、福鼎大白茶是母树或者称之为父本,之后的福云系列、浙农系列、福丰、茗丰、翠峰、劲峰等树种都是以其为父本或母本进行繁殖培育的。 2、适合做很多种茶类,注意是大类不是小类:红茶、绿茶、白茶、黄茶都能做为原料。 3、抗性强,适应性强;这里的适应性强是指存活率高。 4、福鼎大白茶是全国茶叶区试标准对照种。 “福鼎大白茶”当地方言叫白毛茶、白茶仔、白茶婆,上世纪60至70年代种植面最广,至今很多茶人认为福鼎大白茶做的白毫银针是“福鼎白茶”中的精品。色白如银,芽弯似月,白毫多密,香鲜味醇,缺点就是芽偏细小,净重低,500克成品茶近30000芽头;因此,近年来,用福鼎大白茶制作的白茶产量逐年减少,用福鼎大毫茶茶树品种制作的白茶量增多。 图:福鼎大白茶 大白茶产地为云南民乐镇大村秧塔社。茶园海拔1700米,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是云南大叶良种。大白茶与其它茶叶有明显差别:芽叶披满茸毛、成茶肥硕重实,白毫显露、条索素白、气味清香,茶汤清亮,滋味醇和回甜,耐泡饮而闻名。 以后大家看到银针饼要多留个心眼,看看你买的银针饼是福鼎的还是云南的~本身银针产量就很小,价格昂贵,用来压饼着实奢侈。而且,银针为全芽头,根本经不起蒸压做形。 附图(网上截的),话说卖相比一般的福鼎白茶还好。。。 (云南的“白毫银针”) 小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1984年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良种,编号为“华茶2号(GSCT2)”。1985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品种,编号GS13002——1985。 特征:产量高,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3.5%、茶多酚25.7%、儿茶素总量18.4%、咖啡碱4.3%。制作白茶,外形肥壮,白毫密披,色白如银,香鲜爽,味醇和,是制白毫银针、福建雪芽、白牡丹的极佳原料。抗旱性,抗寒性,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福鼎茶农把福鼎大毫茶称为大号茶,意思是芽大、叶片大且厚,产量高,品质又好。经过比对,500克的成品用大毫茶制成的白毫银针芽头19000至20000个之间(福鼎大白茶芽头30000个);福鼎大毫茶一芽三叶百芽重104.0g(福鼎大白茶只有63克)。 清明前后的头春茶,福鼎大毫茶发芽早,采摘后2、3天又有芽头生出。生长的芽头肥壮,挺直如针,遍披白毫,色白如银,芽茸毛厚,色白富光泽;出产早,产量高,芽头粗壮,一芽一叶二叶品质好,茶园管理不复杂。更重要的是茶芽上的白毫,福鼎大毫茶的芽头茸毛既粗且壮,白色挺直,茸毛含有一些特别物质,经过福鼎白茶加工工艺成品茶后,毫香蜜韵,同时还有花香、果香味。 袁弟顺教授在《中国白茶》中这样描述福鼎大毫茶的白毫:“白毫是构成白茶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不但赋予白茶优美的外形,也赋予白茶的毫香与毫味。白毫内含物丰富,其氨基酸含量高于茶身,是白茶茶汤浓度与香气的基础物质之一。”许多茶人说:福鼎大毫茶就是天生做福鼎白茶用的,尤其是制作白毫银针和白牡丹。上世纪70年代以前,福鼎境内福鼎大白茶种植面积大大超过福鼎大毫茶,今天这种现象刚好相反。 福鼎大毫茶1958年经鉴定后也向全国推广,据福鼎茶人陈方田老人回忆,他把福鼎大毫茶茶苗推广到安徽、浙江、江西、江苏等地,并在当地种植加工,但移种后生长出来的茶叶品质、芽毫粗壮度与制作后的成品茶远远不如福鼎本地所。因此福鼎大毫茶是具有地域性与唯一性的。 福鼎大毫茶 大白毫茶产自云南思茅地区景谷乡海拔2千多米的古茶林,此地古时曾是马帮的驿栈,有上千年种茶的历史。 附图:图一和图二张忽悠刚入门的人是杠杆的,全芽孢,不管怎么泡都不会难喝,而且有花果味。图三可以算是晋级的,卖相好,冲泡稍微注意下也是好喝的。这三个有称女儿茶的,也有称芽孢茶的,还有称白毫茶的。图四为大白毫茶目前较为广泛的一种加工制作方式,窨制花茶。 这个茶跟福鼎大毫茶区别还是比较大的,大家购买的时候注意一下即可。 云南大白毫茶 原名高岭大白茶,原产福建省福安市康厝乡上高山村。1985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品种,编号GS13003-1985。主要分布在福建东部、北部茶区。广西、安徽、湖南、湖北、贵州、浙江、江西、江苏、四川等省区有栽培。 芽叶生育力强,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上旬。产量高,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1.8%、茶多酚28.2%、儿茶素总量12.7%、咖啡碱3.8%。适制工夫红茶,条索肥壮紧实,显毫,色泽乌润,香高味浓,是制坦洋工夫之优质原料;制烘青绿茶,条索肥壮,色灰绿,显毫,香高似栗香,味鲜浓,是窨制花茶的优质原料;制白茶,芽壮毫显,香鲜味醇。抗旱性与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福安大白茶 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57-1971年从福鼎大白茶与云南大叶茶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杂交选育)。1985年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认茶1985012);198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GS13033-1987。 适制绿茶和红茶,现主要制绿茶,春季特别适制高档绿茶(扁茶、毛尖茶等)。制出的毛尖茶翠绿、条索紧细、白毫显露、香气清高、汤色翠绿明亮、滋味醇和爽口。福云6号茶叶品种再生能力强,适于无性繁殖推广;幼树生长迅速,成园快,适应性强。(实际上这样的特征已经跟绿茶树种没有太大区别了-.-) 福云六号 跟福云六号区别不大,就是比七号比六号高一点壮一点,适合做绿茶和花茶。浙江境内也有不少引种,每年各位买的龙井茶,搞不好就是福云七号做的~ 福云七号 又名水吉水仙、武夷水仙。原产福建省建阳市小湖乡大湖村,已有100多年栽培史。主要分布在福建北部、南部。台湾省有引种。20世纪60年代后,福建全省和浙江、广东、安徽、湖南、四川等省有引种。1985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品种,编号GS 13009—1985。 大家可能对岩茶类的水仙比较熟悉,做白茶的水仙估计知道的不多。严格来说,水仙也是做白茶的原料,只不过相对来说水仙做岩茶会更好。 小结: 1、名词概念清晰。福鼎大白茶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与大白毫茶。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听错了别怪人家忽悠你~ 2、树种无优劣,只有适合不适合。 3、如何区别。说实话,除非是加工者本人,或者放在一起对比,否则很难区分。现在国家对于流通食品管控比较严格,一般正规企业生产的茶品,包装上都会注明原料名称等资料。 下一期开始具体的加工步骤及解说...... 题目起太大了,貌似给自己挖了个大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