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在影响着你的行为模式?

 永续智慧馆藏 2016-08-19

什么在影响着你的行为模式?

你的态度不会影响你的行为。

心理学家爱德华?迪纳和马克?沃尔伯访谈了67所大学的学生,在调研中,他们真实的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考试中应该遵守规则。

迪纳和沃尔伯让华盛顿大学的学生猜一个字谜,说的是测智商,并且告诉他们,当屋里的铃响的时候就停止猜谜。

在他们各自单独做题的情况下,71%的学生在铃响后继续做题。

但如果,他们做题的时候,在他们面前放一面镜子,或者播放录有答题者自己说话声音的录音时,这两种情况下,只有7%的学生作弊。

所以,你的态度不会影响你的行为,当我们开始思考自己的态度时,态度才会影响我们的行为。

也许你会说,这只是个案而已。那么以下这些已经经过验证的观点,是否能引起你的思考呢?

人们对于吸烟的态度,不会影响到他们吸烟的频率;

人们对于废品回收的态度,不能预测他们在废品回收中的参与行为;

人们对于慈善和公益的态度,不能作为他们是否会担任志愿者的判断依据。

另外一个案例是在英国一所大学一间办公室的茶水间进行的。多年来,这间办公室的职员一直都是自掏腰包买茶或咖啡,他们把每杯茶水和咖啡的建议价格写下来贴到墙上,上班时每次去接茶水或者咖啡时都会把相应的费用投到一个“诚实盒”里。

实验开始的第一周,有人在价格表的上方贴了张图片,图片上是一双眼睛,好像在盯着来接水的人。这一周,投进“诚实盒”的钱的平均值是70便士。

第二周,价格表的上方贴的图片是鲜花,盒子中的钱的平均值少了15便士。

试验进行着,这个趋势也持续着,凡遇到有鲜花图片的那一周,盒子里的钱数就会减少。从平均水平来看,“眼睛周”时盒子中的钱是“鲜花周”时的3倍。

显然,引导我们做出行为反应的,不仅仅是我们内在的态度,还有我们面临的情境。现在你相信自己也难逃同样的模式了吧?

因为人们外在的表现受制于外部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并不能通过改变态度来改变行为。

美国学者菲什拜因(Fishbein)和阿耶兹(Ajzen)于1975年提出了TRA理论模型,这个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人是理性的,在做出某一行为前,会综合各种信息来考虑自身行为的意义和后果。

比如说,你产生“我从下周开始晨跑”这个行为意向的前提条件有三个,分别是你的态度、主观标准和控制感。

你的态度是:晨跑有助于身体健康。

你的主观标准:我周围的朋友好像每天都在晨跑。

你的控制感是:每天晨跑应该是一件我能做到的事情。

当这三个因素都满足的情况下,你就有了做这件事情的行为意向,而行为意向可以推测出你的行为。

简单解释一下TRA理论模型的这三个因素:

态度:对行为结果的认识以及价值的估计。

主观标准:与普世价值观保持一致、与他人意见和行为保持一致的动机水平。

控制感:对控制因素的认识,当个人认为自己掌握的资源越多、预期的障碍越少,控制感就会越强。

这三项因素,看似简单,但却会不知不觉、悄无声息的影响到你的行为模式。

什么在影响着你的行为模式?

服装零售商Syms的女装标签上通常会有三个价格:全国统一售价、本店售价、10天后的折扣价。有些女性顾客会为了追潮流而立即购买,有些女性顾客会10天之后再来购买。

消费者在购物时,如果有人已经替他做过比较了,通常情况下,他就不会自己去做比较了。

那么这种定价方式,是如何运用TRA理论模型的呢?

那些立即购买的女性顾客,她们的行为模式背后是这样的逻辑:

态度:我是一个别具慧眼、与时俱进的人。

主观标准:当我穿上这件服装走入……(XX地方)的时候,就会吸引所有人的目光,因为这件服装符合最新潮流。

控制感:虽然现在购买比10天后购买贵,但是我可以早买早穿。

那么10天后再来店里购买的女性顾客,她们的行为模式背后是另一种逻辑:

态度:既然10天之后购买的价格会比现在便宜一些,那么为什么要现在买呢?买东西就要买性价比最高。

主观标准:有很多人都是我这样的想法,所以10天之后这件衣服肯定还有货。

控制感:10天之后再到这里来一趟也不麻烦,我完全能做到。

所以,我们的行为意向是由我们的态度、知觉到的社会标准、以及控制感共同决定的。

英国有一家超市Tesco,它会根据顾客的消费清单,预测顾客的需求,然后打出优惠券给到顾客。

比如说,你在这家超市购买了一些婴儿用品,那么它就会在你结账的时候,给你打出一个婴儿奶粉的优惠券;再比如说,你买了一些女性用品,它就会在你结账的时候,给你打出一个护肤品的优惠券。

每次优惠券都是根据你的消费清单,随机打印出来的,这是把大数据分析用到了极致的一个案例。那么,它是怎么运用TRA理论模型的呢?

顾客的态度:有了这样的优惠券,购买这类商品就可以花费比以前更少的钱。

主观标准:无论是谁,拿到这样的优惠券,都会使用的。

控制感:这家超市离我家不远,下次有这个需要的时候就可以来这里购买。

这三项因素满足的情况下,人们就会产生行为意向,而行为意向,可以预测一个人的行为表现。

最后,峰回路转。虽然说态度不会完完全全影响我们的行为,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态度和行为之间也会产生联系。那么,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根据态度来预测行为呢?

1、 其他因素的影响最小化;

2、 态度是针对具体行为的,比如对“换手机”的态度会影响到换手机的频率;

3、 强有力的态度能够更好的预测行为,尤其是当你有使命感的时候。

什么在影响着你的行为模式?

袁敏茜

格诺威(中国)性格魔方中心合作讲师,ACI注册国际高级职业培训师认证,DISC认证培训师,DISC认证咨询师,《环球人力资源智库》原创作家。

微信号:yuanminqian003.

什么在影响着你的行为模式?

醒职场

微信公众号:zhichang321

想了解更多有关思维模型、沟通技巧、效能提升的信息,请输入“目录”二个字,带你遨游醒职场。

长按二维码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