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坛】老年人跌倒的风险评估及预防策略

 辉医生utc2mwsy 2016-08-21


作者:李伟  龚涛

单位:北神经内科

本文刊于: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6,15(8): 583-585


摘要  

跌倒的发生严重威胁到老年人的健康甚至生命,应充分认识到老年人跌倒的危害性。通过阐述老年人跌倒风险的评估和筛查手段,帮助临床医生从庞大的老年人群体中快速识别出高风险人群,进而针对具体的危险因素采用多重预防策略,以达到预防跌倒发生的目的。


跌倒是指突发、不自主、非故意的体位改变,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可以分为以下两类:从一个平面至另一个平面的跌落;同一平面的跌倒[1]。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减退及常常合并各种慢性疾病,身体平衡能力明显下降,发生跌倒的风险较高。跌倒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有30%发生跌倒,80岁以上老年人跌倒率高达50%,其中有一半以上的老年人多次发生跌倒[2,3]。老年人跌倒后容易导致外伤,轻者出现软组织损伤,重者发生骨折,甚至危及生命。在我国,跌倒是65岁以上老年人首位伤害死因。此外,跌倒还会带来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4],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目前,我国已进入急速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占比快速提升,老年人跌倒已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老年人跌倒重在预防,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能有效减少老年人跌倒的发生,而预防的第一步是评估跌倒风险、识别高风险人群。本文将对老年人跌倒的风险评估和预防策略进行讨论。


一、老年人跌倒的风险评估

老年人发生跌倒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既有年龄相关的生理性变化,也可能有一种或多种病理性因素,还包括环境因素[5]。总之,老年人跌倒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对老年人进行跌倒风险评估时应综合且全面,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1.病史:

近期跌倒及步态或平衡障碍是今后发生跌倒最有力的预测因子[6],所以首先应询问患者'在过去的1年里,有没有发生过跌倒''有没有走路不稳',对发生跌倒者,还应仔细询问其跌倒细节,包括当时的症状、有无外伤、有无意识丧失及周围环境等[7];其次,要了解病史中有无增加跌倒危险的疾病,如认知功能减退、帕金森病、尿失禁、骨关节炎及骨质疏松等;另外,患者的用药情况非常重要,老年人常常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很多药物与跌倒有关,而多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增加了其风险。研究发现,同时使用4种或更多药物时,跌倒风险显著增加。目前已知可以显著增加跌倒风险的药物有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苯二氮类药、抗癫痫药以及Ⅰa类抗心律失常药物[8,9,10]


2.体格检查:

①一般检查:主要是心脏检查,除了一般的心率、心律及心脏杂音检查以外,还应重点测量卧立位血压。量卧立位血压时应同时记录血压和心率,首先患者需平躺5 min以上,然后体位改为立位或坐位,体位改变后立即测量血压和心率、2 min后再次进行测量,收缩压下降≥20 mmHg(1 mmHg=0.133kPa)或者≥20%,提示有体位性低血压[11]。对怀疑颈动脉窦综合征的患者,可行颈动脉窦刺激试验。其他一般检查还有视力、听力、关节活动范围、足部形态及鞋子的检查等。②神经系统检查:首先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精神状态;然后着重检查患者的运动系统功能,包括四肢肌张力、肌力、腱反射及共济运动,观察患者的步态及平衡有无异常;最后还要检查深、浅感觉有无障碍。


3.实验室检查:

对所有存在跌倒风险的老年人均应完善全血细胞计数、电解质、尿素氮、肌酐、血糖、维生素B12水平及甲状腺功能的检查。上述检查有助于发现是否存在贫血、电解质紊乱等与跌倒有关的因素。跌倒合并头部外伤或怀疑神经系统疾病时,需完成头部CT或MRI检查;考虑癫痫发作的患者,应行脑电图检查;病史和体格检查提示心脏病变,如心悸、心绞痛或有心脏杂音时,应进行动态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4.跌倒风险评估量表:

为了提高跌倒风险评估的敏感性、特异性及标准化程度,研究者设计了很多量表工具,常用的有以下几种:①计时起立步行测验(Timed Up and Go Test,TUGT):受试者听口令从扶手椅上起立,向前行走3 m,然后转身180°,走回座椅处坐下[12]。观察其姿势、步态、步距和肢体摆动,记录从下口令到坐回椅子之间的时间。完成时间≥12s提示高跌倒风险。②单腿平衡测验(One-Legged Stance Test):受试者分别在睁眼和闭眼时单腿站立并保持平衡,站立时间≤5s提示平衡障碍[13]。③morse跌倒评估量表(Morse Fall Scale,MFS):包括6个条目:跌倒史、2个及以上疾病诊断、活动辅助器具的使用、静脉输液、步态及心理状态,总分>45分为跌倒高危人群[14]。④托马斯跌倒风险评估量表(STRATIFY):包含5个条目:跌倒史、是否存在烦躁不安、视力障碍、尿失禁或尿频、活动情况,总分≥2分表明跌倒高风险[15]⑤HendrichⅡ跌倒风险评估模型(HendrichⅡFall Risk Model,HFRM):包含8个条目:意识状态、抑郁、大小便排泄的改变、头晕或眩晕、性别、使用抗癫痫药物、使用镇静药物及起立行走能力,总分≥2分为跌倒高风险[16]。TUGT和单腿平衡试验简单易行,适用于门诊和社区跌倒高风险老年人的筛查;而MFS、STRATIFY和HFRM则更适用于评估住院患者。


二、老年人跌倒的预防策略

老年人一旦跌倒,往往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减少老年人跌倒的重点在于预防跌倒的发生。通过采取合理的预防策略,能够有效地减少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由于老年人跌倒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应该采取针对多种危险因素的多重预防策略。


1.锻炼:

规律的锻炼能够增加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能力、改善深感觉及共济运动、减少反应时间,从而减少跌倒的发生[17]。此外,锻炼还能显著降低跌倒后骨折的发生率[18,19]。合适的锻炼内容、强度和时间因人而异,应根据具体情况个体化制定锻炼计划。目前认为,在各种运动类型中,负重运动具有很好的预防跌倒作用,包括散步、爬楼梯等[20]。我国传统的太极拳运动,兼具力量和平衡能力的训练,具有十分显著的预防跌倒的作用[21]


2.合理用药:

如前所述,很多药物与跌倒发生有关,尤其是抗精神病药物。另外,同时使用多种药物也能明显增加跌倒风险。所以,在详细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以后,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应尽量停用与跌倒发生有关的药物,同时减少用药种类。对不能停用的药物,则应逐渐减至最低有效剂量,在维持疗效的同时,将不良反应降至最低。


3.改善居家环境:

对老年人的居家环境进行评估,发现和纠正其中的跌倒危险因素,从而减少跌倒的发生[22]。室内家具摆放位置应合理,保持地面平坦没有障碍物;在楼梯、卫生间安装扶手,浴室应使用防滑垫;室内照明应柔和、明亮,避免眩光;老年人夜尿次数增多,可以安装夜间灯,以减少夜间起床时发生跌倒的几率;鞋具要合脚,鞋底和地面接触面积要大,避免穿拖鞋。


4.其他:

①健康宣教:向老年人及其家属宣讲老年人跌倒的危害、危险因素的识别和纠正以及跌倒发生后的应对措施,以预防跌倒的发生和减少跌倒带来的伤害;②矫正视力:如白内障患者,应尽早手术,术后视力改善能减少跌倒的发生[23];③治疗体位性低血压;④补充钙和维生素D,不仅能增加骨密度,其中的维生素D还能改善肌肉功能[24];⑤有适应证的患者,应及时放置心脏起搏器;⑥使用助步器等辅助医疗器械。


随着中国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老年人跌倒已经成为我们经常面临的问题。跌倒的发生严重威胁到老年人的健康甚至生命,也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十分沉重的负担。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老年人跌倒的危害性,掌握老年人跌倒风险的评估和筛查手段,从巨大的老年人群体中快速识别出高风险人群。从而在高风险人群中,针对具体的危险因素采用多重因素预防策略,以达到预防跌倒发生的目的。


参考文献(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