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闸北的这些地标性建筑,你还有多少印象(下)

 也无风雨18 2016-08-21




虽然现如今静安与闸北施行了“撤二建一”,“闸北”这个带有浓浓怀旧情结的字眼,也成为了历史名词。但无论是老闸北也好,还是新静安也罢,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总是对闸北的往事充满感情。从小时候的石库门到如今的高楼林立,闸北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历史变迁。

说起闸北,老闸北人总有说不完的话题,那些曾经是闸北地标性的建筑,代表的正是属于老闸北自身的“特色”和“标签”。时过境迁,现如今这些建筑有些早已“消声灭迹”,有些却保留了下来,但无论如何,当我们再一同出发探寻这些地方时,心中不免又会增添一份感概和回忆。

在上一期内容里,沪北电影院、上海织袜一厂、闸北图书馆等一些具有闸北特色的地标性建筑体现了闸北情怀。在今天的内容里,小编继续向大家介绍5处具有闸北特色的地标性建筑。


上海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地址:宝山路584号



▲ 上海幼儿师范专科学校老照片



▲ 现在已是上海市市北职业高级中学


上海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成立于1952年,这所学校也是解放后上海所建的第一所学校,学校的校牌由上海市第一任市长陈毅亲自题写。上海幼儿师范专科学校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所培养幼教人才的高等学府,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幼儿教师。1997年该校偕同南林师范学校一起并入了华东师范大学。如今的宝山路584号成了上海市市北职业高级中学,是区教育局通过布局调整重点投入的一所现代化、高标准的中等专业学校。


市北中学

地址:永兴路365号



▲ 市北公学时期的大门口老照片



▲ 如今的市北中学


上海市市北中学前身是上海市北公学,学校由康乃康创办于1915年,最初选址界路庆长里,取名私立市北公学,开办之初仅有小学部,学生 500 余人。1920年校董事会决定在永兴路购地建校,次年建成,增设初中部,逐步又办了高中部。


1954年,市北中学是作为首批被确定为上海市重点中学之一,2005年也被首批命名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之一。


育婴堂路



北起中华新路,南止新马路的育婴堂路是老闸北的一条小马路,由南至北不过区区四五百米。育婴堂路名称之由来,是因为解放前这条小马路上有一家孤儿院,名字就叫作育婴堂,因此这条小马路也因此而得名。


如今的育婴堂路更像是隐蔽在众多大马路之中,沿街走去,既可以看到老闸北的老式建筑、旧厂房,又可以看到一些小高层住宅楼群,一条小马路成了上海这座城市发展的缩影。


蕃瓜弄

地址:天目中路749弄


▲ 蕃瓜弄老照片



▲ 如今的蕃瓜弄


蕃瓜弄在抗日战争前是旧式里弄,日军入侵上海时曾被炸毁之后成为了上海最大的棚户区之一蕃瓜即南瓜,因其原产南洋而被叫做“蕃瓜”,又因贫穷人家在青黄不接时用此瓜作主食,而被称为“饭瓜”。由于当时荒芜的空地还不少,最早到此居住的棚户居民在空地上垦荒,大多种上蕃瓜以代口粮,外出谋业的居民晚上归来时,常常抱一南瓜,“蕃瓜弄”因此而得名。解放后五六十年代,上海市人民政府为改造闸北劳动人民的居住条件,建造了新型住宅小区


浙江路桥

▲ 初建时期的浙江路桥



▲ 90年代的浙江路桥



▲ 经过修缮之后的浙江路桥


浙江路桥始建于1908年,旧称老垃圾桥,南接黄浦区浙江中路,北连静安区浙江北路,是我国现在仅存的几座鱼腹式简支梁钢桁架的老桥之一。浙江路桥也是苏州河上仅存的两座钢结构老桥之一(另一座是外白渡桥)。由于建桥时桥边有个粪便站,附近居民都去那儿倒马桶,环境又臭又脏,“垃圾桥”之名便传了出去,时间长了名气更盖过了其本来的名字。


去年,历经百年的浙江路桥进行了回厂修缮工程,如今焕然一新的浙江路桥也与世人见面,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百年老桥将继续伫立在苏州河岸,见证着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


图文|朱杰

编辑|朱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