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津教案:曾国藩和李鸿章的人生转折点

 老刘tdrhg 2016-08-21

1870年,天津发生了一起杀洋人的大事件。在这个事件中,中国民众与教堂里的洋人发生冲突,最终导致数座教堂被摧毁,十几名洋人和三十多名中国教徒被杀,史称“天津教案”。

天津教案:曾国藩和李鸿章的人生转折点

事件发生后,洋人极为震惊。他们一面要求清政府处理肇事者,一面在天津近海集结军舰,对清政府进行武力施压。

清政府摄于洋人的淫威,赶紧派出时任直隶总督的曾国藩前往天津处理此事。

洋人提出的条件很简单,一是杀人偿命,要把肇事者全部斩首;二是赔偿经济损失。这两个条件中,第二个条件很好办,难办的是第一个条件。因为此事已经闹得全国皆知,中国民众甚至把那些肇事者当做大英雄,如果杀了这些人,民众会十分不满。

曾国藩深知其中的利害关系。但问题是,洋人的军舰就在不远处的海上游弋,而清政府根本没有实力与这些列强国家开战。于是,曾国藩处理此事的第一原则,就是不要惹怒洋人,以免引来战争。

在这个原则的指引下,曾国藩只好按照洋人的意思,把肇事者全部抓了起来,并判处了20名领头者死刑。

这个处理结果一公开,洋人是满意了,但中国人不答应了。一时间,群情激愤,曾国藩被扣上了“卖国贼”的大帽子,连他的湖南同乡,都以他为耻,他题写的“湖南会馆”的牌匾,都被人捣毁了。

曾国藩的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天津教案:曾国藩和李鸿章的人生转折点

清政府看到群情激愤,只好把曾国藩从直隶总督的任上调离,由李鸿章接任直隶总督一职,并接手处理“天津教案”。

与曾国藩的一板一眼不同,李鸿章更加灵活,他与洋人打交道时,发明了著名的“痞子外交”,即使在国力不济的情况下,也能耐心周旋,谈出一个损失最小的价码。

果然,在李鸿章的周旋下,被判处死刑的人数,从20名减为16名,少了4名。消息传出后,国人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李鸿章能干。

更为神奇的是,连这16名被判死刑的人,最后也没有被杀。为何?只因行刑时,李鸿章使出了一招瞒天过海之术,从监牢里弄来了16名死刑犯,顶替了那16名“英雄”。

洋人没想到李鸿章会使出这一招,根本没有任何防范。结果,在没杀任何一人的情况下,李鸿章搞定了洋人。

从此,李鸿章名声大噪。

天津教案:曾国藩和李鸿章的人生转折点

“天津教案”,关系到了晚清两大重臣的命运。它既是曾国藩的滑铁卢,又是李鸿章的成名之战。从处理“天津教案”的过程中,也可以看出曾国藩与李鸿章的不同:前者稳重有余,但灵活不足;后者秉持实用主义,闪转腾挪,身段极为灵活。

天津教案,是一个分水岭,它终结了曾国藩的时代,同时进入了李鸿章的时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