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乐观也需要理由证明吗?读《理性乐观派》总结几点看法

 小猪电子业 2016-08-22

期待我们成为朋友

正在读这篇文章的读者,不知道你是个乐观还是悲观的人呢?通常我们不会继续追问,你悲观(乐观)的理由是什么呢?有证据证明吗?但是本书的作者马特·里德利(Matt Ridley)却很较真,以详实的历史事实作为佐证,给出了一个理性分析后的答案。


作者马特·里德利是著名科普作家、牛津大学动物学博士,曾任《经济学人》专栏编辑。他首先驳斥了媒体上各种危言耸听的悲观主义言论,诸如富差距的加大、环境的污染、能源的枯竭、疾病和瘟疫的临近,甚至世界大战将摧毁地球,媒体总是为了吸引眼球而故意夸大事实,好提高销量或者收视率,这也在潜移默化中促成了悲观主义的盛行。


那么真实的世界究竟是怎样的呢?或者说我们人类社会的前景在哪里?又是什么动力推动着历史不断前进的。

 

一、分工与交换推动人类进步。


人类首先学会在没有血缘关系也没有婚姻关系的个体之间交换东西,通过以货易货,实现资源共享,进而推动商品交换的兴起,带来专业化的分工。


随着社会分工的推进,专业化把人长期限制在某一特定的工作领域,不仅由于熟练度的提升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专业化往往会带来很多新奇的改进与创造。专业化分工带来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则带来持续的改进。专业化分工刺激并推动技术创新的发展,技术创新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加速专业化分工,由此带来更过交换。现代商品交换与商业文明在很多早期人类社会群体中开始产生,文明的发展开始驶上快车道。 

 

二、隔绝或者自给自足造成技术上退化


市场化的交换能够唤起创新的发展。细致的专业化分工必须依赖于庞大的人口技术,因为商品和工具的生产和消费都需要一个最小规模的市场存在。只有拥有既定规模以上的市场的支持,仅仅专注于单一商品和技能的供应者才能够凭借有限的技能得以生存,这些技能才能得以维持、延续,乃至演进和创新。没有足够的市场规模,这些技能会慢慢消失,技术不仅无法得到发展,反而会出现明显倒退。


所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要去北上广?因为那里有更多的机会,因为那里有最大规模的市场支持,具备专业化的技能的人才能够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否则,即便你再有能力,也很可能受限于环境而毫无用武之地。还有现在很多濒临失传的传统手艺或者技能,正好是一个反例,因为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改变,导致这些手艺和技能缺乏足够规模市场的支持,于是只能依靠外部力量的帮助才能维持,这虽然令人惋惜,却是社会进步的代价。


交换具有明显的网络属性,他会向更大的人群繁殖、扩张,并推动社会创新大量出现。每当社会生产的发展推动社会财富的增长,实现人口的爆炸性增长时,现有交换网络就将实现更大规模的技术创新和扩散,人类也就此迈向更高文明。现代超大城市繁荣正是得益于人口密集化带来的交换网络的高速扩张和进化。

  

三、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实现交换与合作的核心因素。


亚当斯密把这种信任机制理解为每一个人追求自身利益的自然结果,而实际上实验证明,陌生人之间的信任往往是依靠人类的内在信任本能实现的。在一个社会里,人们越彼此信任,社会越能走向繁荣。而在现代社会里,市场的发展依赖于交易规则的确立


这个观点在《自私的基因》中也有体现,书中提出了一个基于博弈论的模型,通过数学方法来分析动物的行为策略。史密斯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进化上的稳定策略(Evolutionarily Stable Strategy,以下简称ESS)。


凡是种群的大部分成员采用某种策略,而这种策略的好处为其他策略所比不上的,这种策略就是进化上的稳定策略或ESS。能够持续存在的必将是这样一种策略:它一旦形成,任何举止异常的个体的策略都不可能与之匹敌。一种ESS一旦确立,就会稳定下来:偏离ESS的行为将要受到自然选择的惩罚。ESS的标准是:它一旦形成,任何举止异常的个体的策略都不可能与之匹敌。人类能够结成各种同盟或集团,即使这些同盟或集团在ESS的意义上来说并不稳定,但对每个个体来说却是有利的。这种情况之所以可能,仅仅是由于每一个个体都能有意识地运用其预见能力,从而懂得遵守盟约的各项规定是符合其本身的长远利益。


ESS的概念也可以解释物种间的竞争情况。比如:狮子要吃羚羊,可是狮子也是肉做的,为什么狮子不会吃狮子呢?根据ESS的概念,狮子吃狮子不是一个ESS。由于很可能受到强烈的反击,这一策略的平均盈利会非常低。同理可以解释为什么羚羊遇到狮子就会逃跑,而不会停下来对峙甚至搏斗。因为羚羊与狮子搏斗同样不是一个ESS


相互信任并实现交换,我觉得可以认为是一种ESS,这样的策略最终使得参与者的利益最大化,从而在长期的演化中在在基因层面都留下了痕迹。


随着交换的发展,信任在人类历史中逐渐成长蔓延和深化。交换孕育了信任,而信任反过来也滋养交换。交易是双方获益的非零和交易。而认为交换是一方获利一方损失的零和交易的想法是贸易保护市场干预的思想根源。事实上交易使得双方各取所需,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分工与合作,提高生产效率,是非零和交易。


四、市场促进了更大范围的自由与和平。


在市场和自由企业制度之下,人们变得彼此依赖,市场的力量可以把诸多分开来缺乏理性的个体变成集体的理性结果,也能把诸多自私自利的个体动机变成集体的善意结果。交换把人类自私自利的本性变成了整体的善心,通过发展更为发达的“集体大脑”,人们的生活富裕,环境改善,教育普及,自由随之发展。交换的发展增进物质文明,也垫付了经济和社会秩序,把人类引向自由与福利、贸易与繁荣更协调发展的美好时代。


现代社会的和平可能是来源于国际化的合作和交易,这里的观点跟亚当斯密的更接近。因为更多经济上相互依赖而倾向于相互合作,合作与发展的理念战胜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是基于经济上的紧密联系,而不是凭空产生的概念,但是概念的广泛传播更利于这种联系的巩固。

 

五、市场和技术创新创造美好未来


从世界经济发展史来看,自由贸易能创造共同繁荣,商业竞争则是工业化发展的巨大动力,并且能从国家和企业层面牵制阻碍市场发展的官僚主义。与之相对,保护主义则会导致贫困,政府对于经济的过多管辖与干预,往往导致市场失灵,引出更多腐败和寻租,极大地影响经济效率。这往往又会引发战争和政治分裂,以阻碍权力和权威的继续挺近,阻止妨碍市场运行的垄断产生。这是世界历史上经济与政治相互作用相互牵制的基本特征。


因为技术和知识具有明显的外溢性,使得分享创新成果成为人们的自然选择,而不同创新成果的结合,创新思想的融合和变异,进一步推动创新成果的大量产生,加速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使人类渡过各种危机,走向更光明的前途。


中国的互联网行业是个很好的例证,那么多优秀的企业依靠学习与创新迅速崛起,跟政府干预和保护没有半毛钱关系,反而是因为相对的自由和尊重市场规则,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毫不逊色于发达国家的同类型企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