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盆腔、腹股沟痛?警惕前列腺癌作怪

 渐近故乡时 2016-08-22


前列腺癌是全球男性发病率排名第二、死亡率排名第五癌症,也是欧美国家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相比欧美国家,中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并不高,但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正以12.7%的增长率逐年上升,自2008年起已成为中国男性泌尿生殖系统中第一大恶性肿瘤。


1
可造成排尿困难勃起功能不全


前列腺是雄性哺乳动物生殖系统中的一个器官,属外分泌腺。前列腺的主要功能是分泌和储存前列腺液,它分泌的前列腺液,含有抗菌因子保护尿道,每天以0.5-2ml的量,经前列腺腺管,排到后尿道,随尿液排出体外。前列腺腺管内存有一定量前列腺液。前列腺液可与精子混合成精液。在解剖学、化学和生理学上前列腺的构造因物种而有差异。一个健康的人类男性其前列腺约有3厘米长,重约20公克,位于骨盆腔,膀胱之下,直肠之前。


前列腺癌是出自前列腺的恶性肿瘤,若其中有细胞的基因突变导致增殖失控,就成为癌症。恶性细胞除了体积扩大或侵犯邻近器官,也可能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尤其是骨头和淋巴结。前列腺癌可能造成排尿困难、勃起功能不全、全身疼痛等症状。


2
前列腺癌是一个老年疾病


造成前列腺癌的确切原因迄今还没有准确的结论。目前已知的致病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家族史、种族、饮食、激素和其他危险因素。前三项是绝对危险因素,后三项属于相对危险因素。什么意思呢?我们一一来看。


首先,前列腺癌的发病情况与年龄密切相关,换句话说,前列腺癌是一个老年疾病。一般而言,在小于45岁的男性中,前列腺癌非常少见,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加,绝大多数患者的年龄大于65岁,呈现高年龄组发病率高的分布。据美国癌症协会统计,39岁以下的男性发生前列腺癌的概率为0.01%,40-59岁的概率为2.58%(1/39),60-79岁的概率达14.76%(1/7)。


其次,家族史也是前列腺癌的高危因素,当家族中有直系男性亲属患有前列腺癌时,该家族中男性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直系男性亲属一般指父亲和兄弟,尤其是兄弟之间。

第三,种族因素,不同种族的前列腺癌发病率的差异也很大。一般而言,在全球美国黑人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最高,白种人其次,黄种人最低。


3
爱食用动物脂肪者是高发人群


上述都是前列腺癌致病的绝对危险因素,发病与否与这些因素的关系十分密切。另外的则是相对危险因素。


首先便是饮食因素。病因学研究提示,前列腺癌和高脂饮食习惯关系特别明显,经常食用含有高动物脂肪食物的男性也是前列腺癌的易发人群。虽然在美国黄种人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生活在本土的黄种人比移居北美地区者发病率明显更低。国内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也证实,前列腺癌患者的脂肪摄入量和脂肪热能占总热能比明显高于对照者。脂肪酸过氧化过程中可产生具有致癌损伤的过氧化物,此外,动物脂肪可能通过影响体内激素水平、在高温烹调加工过程中产生致癌物等途径促使前列腺癌的发生。


其次,体内雄激素水平高也是前列腺癌的可能诱因之一。雄激素在前列腺的发育和前列腺癌的进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然而,流行病学研究并未肯定雄激素浓度在前列腺癌患者与对照人群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脊椎、骨盆或肋骨痛需警惕


前列腺癌最让人恐惧的一点就是早期无明显症状,自然病程时间长、发展缓慢。所以,前列腺癌大多是在例行的健康检查或抽血筛检(PSA,后面会提到)发现的。前列腺癌出现症状时多半已不属于早期,而且因癌肿长大阻塞膀胱出口和压扁尿道,会出现尿路梗阻、尿频、尿急、尿流细小、排尿不尽等症状,与前列腺增生的临床表现相似,容易误诊为前列腺增生症,但以这种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病人并不多。


另外,前列腺癌很早就可发生转移,出现的转移症状有时竟会比局部症状更明显,甚至还可能早于局部症状。在重庆地区相当部分病例是以转移症状来就诊,列腺癌常易发生骨转移,多半发生在脊椎、骨盆或肋骨,引起疼痛,约有1/3甚至2/3的以上病人在初次就医时就已有骨转移或淋巴结转移,而淋巴结转移多发生在盆腔、腹股沟等部位。到了晚期,患者还会出现食欲不振、消瘦和贫血等。



中国肿瘤时讯综合整理  来源:重庆晨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