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咳喘2例记录

 汝州中医王国营 2016-08-22
    例1.郭某,男,76岁,邻村人,因卧病在床,延医出诊于1988年12月,素患发作性哮喘,此次2月前感冒后一直咳喘不愈,经中西药治疗疗效欠佳.刻诊:面色晄白,咳喘连作,痰多而清稀,倚息不能平卧,少有饮食,兼见肢面浮肿,小便不利,口不渴,舌淡,苔白滑,脉象沉小无力.诊罢沉思,如此沉疴,恐难见起色,但医者仁心仁术,勉为其难,沉思再三,辨为水饮射肺,脾肾阳虚,治从温化水饮,温阳利水,方选<<伤寒论>>之小靑龙汤合真武汤化裁,药用:    炙麻黄9克、白芍9克、桂枝6克、干姜9克、
       法半夏10克、炙甘草6克、细辛3克、五味子4克、
       明附片(另包,久煎)10克、炒白术12克、茯苓20克、
       生姜3片引.嘱先抓2剂,
       日服1剂,以观药效。不料第三天病人其子欣来告曰其父药后竟有起色,稍进饮食,求再予处方,看过处方后嘱其再进2剂,第六天病人其子又来告曰其父已能起床活动,兀自不信,遂予往诊,但见病人与三天前判若两人,已少喘息,稍有咳嗽,肢面浮肿见退,面色亦渐见好转,舌淡苔白,脉虽沉已能应指清晰,宗前法用药如下:
        炙麻黄9克、白芍9克、桂枝6克、干姜9克、
        法半夏10克、炙甘草6克、细辛3克、五味子4克、
        明附片(另包,久煎)9克、炒白术12克、茯苓20克、
        党参12克、陈皮9克.3剂,每日1剂。

  三诊:喘息消失,少有咳痰,浮肿已退,舌淡苔薄白,脉沉缓,治宜补脾益气,佐以止咳化痰,方选《和济局方》之六君子汤加味,
   处方:红参(另煎)10克、炒白术12克、茯苓15克、
         炙甘草4克、法半夏9克、陈皮9克、细辛3克、
         干姜6克、红枣3枚。6剂,日服1剂。
 后记:病人6剂服完,又自已加服了3剂,渐自康复,嘱慎宜起居饮食,常服六君丸自调,多年少有复发。

  例2.郭某,女,6岁,诊于1988年12月,患儿2个前患喘息性支气管炎,医药屡屡疗效欠佳,刻诊:体溫如常,咳嗽不停,痰多色白,喘息连声,面色晄白,神疲气乏,饮食不佳,舌淡,苔白滑.诊为痰湿蕴肺,治宜健脾燥湿,宣肺平喘,佐以定风,选方《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合《和剂局方》之二陈汤加味,处方:苏子6克、白芥子4克、炒莱子6克、茯苓9克、法半夏5克、陈皮5克、炙甘草3克、炙麻黄5克、蝉衣6克、僵蚕6克。3剂,日服1剂。

    二诊:药后咳嗽减少,痰渐稀少,喘亦减轻,苔转薄白,饮食渐进,前方续进3剂.

    三诊:咳喘近失,偶少有咳痰,神气渐复,效不更方,前方加党参6克,续进6剂始安.嘱加强锻炼,时时照顾脾胃,促进饮食,以增强体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