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2016年杂志请前往当地邮局 ○邮发代号:4-312 当前,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比较普遍,这是应试教育带来的主要弊端之一。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我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事实证明,小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便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薄弱的现象。针对一年级孩子的实际情况,首先,我讲一些科学家小时候怎样立志成才的故事,通过具体、形象而生动的语言,激发他们“我要学,我想学,我一定要学好”的信心。其次,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还必须靠教师良好的教学过程来影响。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相对分散,观察力不集中,情趣易变。针对这些特点,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时,要通过生动的教学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意志品质,激发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索知识的兴趣。为此,我重视运用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形象语言,配合教具演示,由直观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逐步提升。
重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对于低年级学生应首先注意培养他们学会观察。新课本提供了大量的图画、图形、线段等直观的内容,根据儿童心理特征,我在指导学生掌握观察技巧时注意以下几点:①观察图,了解图意和要求,可按顺序与方位观察。②按图意要求,学会操作学具,并能按图意组织语言表述操作过程。③按图意要求学会填数、填符号或计算。在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注意指导学生运用课本中提供的学习方法,来理解概念与规律。通过实际操作,尽量引导学生依据课本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由感知到表象再到概念,充分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
重视训练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和方法。受应试教育影响,测量、画图、制作等技能过去被一些教师严重忽视。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我在低年级教学中,重点指导学生掌握量线段的长度、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画直角、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等方法。在中年级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运用测量工具在地面上测定直线、用量角器按指定的角度画角等。在高年级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画图、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等。通常情况下,这种训练分为两步。第一步,我边做边教方法,使学生清晰地获得操作过程中每一个具体动作的视觉形象。第二步,在这个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实践,让学生强化和巩固自己掌握的操作方法,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从小养成,在数学方面,学习习惯大致包括:
仔细观察,增强感知力。低年级教材里直观的东西较多,高年级教材中线段图较多。从低年级开始注意教给学生学会比较、观察,从而进行正确的判断、推理。如:在教9加几与8加几时,我让学生说一说9加几与8加几有什么相同与不同……指导学生观察、比较,找区别,抓联系,养成仔细观察、善于比较、发现异同的好习惯。
及时检查,调节思路。小学生多数没有养成仔细检查作业的好习惯,甚至不会检查。我在数学课上训练学生:一看是否抄错题或数;二看运用公式是否准确,计算过程是否出错;三看答题书写是否完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一题多解则是体操中常用的动作。尤其是中高年级的应用题教学中,更应教给学生一题多解的方法。如在教归一应用题时,我教给学生24种解答方法,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拓宽了学生的思路。 (内容、题图源自中国教育报) ID:xxsxjsz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