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联构思十二法(上)

 昵称29604659 2020-06-25


构思,是成联创作中非常关键的一步。

《文心雕龙·神思》中说:“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人在四海飘游,而心却系于庙堂。虽远,而思能达。文章的构思就要做到如此“神远”。

又说:“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疏则千里。

这又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说,文章在起初构思的时候可以神游万里,登山观海皆激发人情意无穷,欲驾风云,指点江山。但是,如果将之付诸笔下,则觉得并非易事,“半折心始”,能表达出你心里想的一半也就差不多了。一言以蔽之,文章构思,“想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因此,我们写联,看到题目的时候,大可以神游万里,充分发挥想象去考虑如何“切题”。但是如何构思,把你的想法付诸笔下,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本文就来谈谈对联构思都有些什么方法。

说到对联构思,离不开结构方式和表达手法两个层面。而这两个层面,往往是相互交融在一起去运作的。结构和表达相辅相成,互相影响,而形成构思的“套路”。因此,本文谈构思方法,基本是把这两种层面揉在一起讲的。

手法一:白描手法

说起白描手法,大家最熟悉的例子莫过于那首元曲《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曲子前三句全是景物的白描,没有一个动词连接,却让人读出了画面感。这就是白描的力量。

我们在写一些联题的时候,也可以用白描手法。这一手法在写题署联的时候可以运用较多。举几个例子:

颐和园清华轩

金阙美蓉,玉楼杨柳;

丹庭凤跱,碧渚螭蟠。

无题(燕七) 

人事长街花影;

心牢夜雨秋灯。

上述两联基本都是白描手法。作者根据所题内容,精心选取一些意象,自然组合到一起,不加修饰而成联。当然,不要以为这种手法很简单。既然是不加修饰,不用动词连接,那么表意完全要靠意象的选取和组合,这一点就考验作者的功力了。一定要选取最能够恰当表达立意的意象,而看似不经意的组合,其实张力早已经蕴含在其中了。

手法二:情景交融

这种手法,我们在写诗、写散文的时候,也经常用到。而通常的组织方式有先情后景、先景后情、情景交融等。那么在写联的时候,这种方法也是经常用到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在选取景物的时候,基本都是为了表达感情的;而适当的抒情,也有助于我们联意的丰满。

举几个例子:

鸡鹿塞(破茧成蝶)

二千年汉地胡天,剩故垒依然,闻说有美来时,琵琶声冷关山月;

一万里疾风怒马,自将军去后,可怜小楼吹彻,春雨人悲塞草烟。

此联上下联中基本都是以情起,以景收。借情感生发,而表达思想,最后归结到景物,使情感的抒发有落脚之地。

浙江望海楼(一散人)

劫后重来,倚楼头十二栏杆,遥看海上生明月;

客中小醉,忘眼下三千烦恼,笑向天涯觅古人。

此联上联写景,下联写情。因看到景物而生出相应的情感,所谓见景而生情是也。

日月潭(无字)

因湖为镜,四面环山,当呼来槛外神仙,浮舟唱晚;

与子同袍,一衣带水,且唤起潭中日月,照我还乡。

此联是典型的情景交融。上联以景起,以情收,而下联以情起以景收。景生情,情依景,互相交融,共同完成立意的表达。

由上可见,在对联的构思中,情与景的安排基本是灵活多变的。只需要我们在创作的时候,适当选取有助于表达情感的景物,然后适当生发,做到剪裁合适,感情饱满,韵味悠长。

手法三:铺排议论

在我们写一些特殊的名胜,写人物、事件等题目时,往往要明确表达我们的观点。而这个时候,在构思上,就要把铺排和议论作为主要的手法了。铺排是为了蓄力为议论服务。有时候也可以不用铺排,直接用议论,干脆利落表达观点。

举几个例子:

九成宫澧泉三绝碑(陆天泓)

不二文,不二书,不二事;

第一谏,第一楷,第一君。

此联干脆利索,完全是议论行联。把与此碑有关的人物和事件做了精到的议论,并且还形成一种铺排风格。

漂母(老雨)

赠以财不如赠以言,藉当时语重心长,终砺乞儿成国士;   

瞻其庙勿忘瞻其德,嘱此后扶危济困,休图一饭易千金。

此联也是以议论起,以议论收,中间穿插了一些陈述,基本也都是为立论服务。

陶然亭(金锐)

由岳麓枫林爱晚,至琅琊泉酿贪欢,原无论江北江南,雅趣陶然同白傅;

饮酒篇适意青山,漱玉集销魂佳节,正可谓唐前唐后,幽怀各自托黄花。

此联别开生面,用议论的手法写名胜联。前面两句先是铺排,然后承接一句,最后议论结尾。

手法四:比喻拟人

比拟手法,从诗经中就大量运用,到后来的诗歌中也是多多使用。那么在写联的时候,我们也是大量地运用这种手法,不管是写景、抒情、议论等,都可以用到。

比拟手法的优点就在于化无形为有形,化物事为人情,能够更形象和生动地去表达主题,从而使读者产生共鸣。

举几个例子:

头发(莫非)

若春云来马嵬坡前,隐隐何堪柔绕指;

拟秋草立岳家坟上,苍苍犹作怒冲冠。

此联咏头发,上下联皆运用比喻手法,把头发形象地比喻为春云和秋草两种感情色彩强烈的意象,从而化无形为有形,顺利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风(细雨沾衣)

天地是吾辈行藏,翻覆何如,往来间渺无痕迹;

炎凉系此生际遇,沧桑莫问,春秋外别有心肠。

此联咏物,作者则完全运用拟人手法,把风比喻为一位飘游于红尘的人士,从而在它身上寄托一些作者想要抒发的情感。

湘妃祠(一脉花香)

所化者心魂,洞庭百里多情水;

犹沾其血泪,斑竹千年不忍花。

此联写景物,上联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洞庭湖的水比喻成湘妃的心魂,从而把周围的景色跟所写题目联系起来,并赋予感情色彩。下联又运用拟人手法,把斑竹拟人化,仿佛受湘妃故事的感染,而千年不开花,也是助表达感情之用。

手法五:拉人做衬

拉人(物)做衬,是对联创作的一个非常常用的手法。当一个题目本身难以下笔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这个题目周边的东西去表达主题。比如写一个景物,我们可以拉来景物周边的景物来烘托它或者对比它;写一个人物,我们可以拉与之有关的人物来类比他或者抬高、贬低他。通过这种方法,我们表达的思路就多了起来。有点像“曲线救国”的意思。

举几个例子:

杜甫草堂(怀抱昆仑)

与蜀国宰里闾守望,两朝学士名臣,浣花溪前,添作巴中胜迹;

共李谪仙肺腑相知,同是流寓客子,洛京别后,来听剑外秋风。

此联写杜甫草堂,分别拉来了诸葛亮和李白做衬,诸葛亮是因为武侯祠离杜甫草堂很近,李白是因为二者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身世的关系。通过拉这两个人来做衬,使表达上更可以游刃有余了,从不同的角度,去写了草堂的历史和风景。

二十四桥(不是很帅)

不远乃竹西旧处,有歌吹长闻,好同这一缕箫声,平分皓月;

相望为江左名山,惜僧尼尽占,幸得此多情烟水,留与诗人。

此联写景物,也不是直接写,而是抓取了跟二十四桥有位置相关的两个地点,一个是“竹西旧处”,这个“竹西”经常在诗词里出现来代替扬州。一个是“江左名山”,“江左”同样也是出现频率很高的词。通过拉来这两个地点的位置来写二十四桥,使人能够联想到二十四桥所处的地点是那么有文化底蕴和诗意的所在,从而更加地想象其美了。

纳兰(林南)

天公到底厚苏辛,拘先生五百年,才教入世;

妙手顿时翻格调,使我辈千秋后,不敢言词。

此联写纳兰容若,起句便拉来苏东坡和辛弃疾这两位宋代大词人为其“背书”,凸显了纳兰在词史上的地位,使人一目了然地明白。而下联又拉来“我辈”与其比较,不言而明。

从上面几联的分析可以看出,不是简单地拉来一个人或者物放在联中,就叫做“拉人做衬”。我们所要拉的人或者物,一定是跟所题对象有着某方面密切的联系,而正是通过对这种联系的阐述和引申,将所题之对象表现地更加丰满和厚重,这才是拉人做衬的目的所在。

手法六:今古贯通

这种方法在写一些怀古或者现实题材的时候经常要用到。写怀古联,通过怀古,一般要表达一些“讽今”或者“扬今”的内容。而写一些现实题材的联作,往往又要穿越到古代去寻找“依据”,从而使联作饱满起来。当然有时候也是为了“委婉”。

举几个例子:

张良(怀抱昆仑)

真英雄必应命方生,故可以博浪金锥,授书黄石;

今世道尤沉疴不振,问如何荐吾赤子,翼彼青云。

此联写古代人物,上联抓住张良的重要事迹来“论证”首句的论点“真英雄必应命方生”。而下联则转到写今,意思是自己也是准备“应命方生”,奈有点“无用武之地”。是一种对当今世道的委婉讽喻。

挽黄万里先生(无字)

从孔子涕麟至屈子涕江,儒道穷,天道更穷,允嘱片言,保汉口万全为要,近盼固埽堤,远盼固邦国;

以一人之祸博亿人之福,马公在,黄公尤在,试倾杯酒,敬赤心百折不挠,生无愧父老,死无愧儿孙。

此联挽一个现代人物,采用的是先从“古人”入手,从而引出作者要表达的“现实观点”。下联则完全转入对黄万里的“挽”上。

伯牙台(袁少枚)

遗迹此台,想当年掩抑七弦,定弹个吾道南来,大江东去;

知音何处,到今日苍茫四顾,只剩得汉阳流水,黄鹄高山。

此联写名胜古迹,兼有怀古色彩。上联“怀古”,下联“叹今”,以苍茫的景物结尾,表达一种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以及知音难遇的无奈。

对  联  中  国
公众号ID:duiliancn
中国楹联论坛 duilian.c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