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联第10讲

 新用户8869pUEc 2021-12-05
图片

对联的基本(5)

——意联的表现3

10

对联的基本准则(5)

——意联的表现3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意联的表现有五个方面,分别为:立意合拍、取景相容、感情协调、用典互衬、手法类似。今天我们着重讲手法类似。

“手法类似”就是语言表现方式关联。

这里所说对联语言中的表现手法分为两种情形:一是白描,一是彩绘。

一、白描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我们将它运用于对联的描写中,白描手法,用最简练、质朴的语言,不去刻意的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与景物的情态面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请看对例:温庭筠《商山早行》 中一联: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这两句诗描绘了这样两幅画面:五更时分,雄鸡报晓,天边的明月照着那山乡的茅店旅舍;结满白霜的板桥上,已留下了一双双清晰的脚印。这两幅画面的组接,既简练又含蓄,突出了早行的特点,刻画了旅人凌晨赶路的凄冷感受和寂寞心情。

这两句诗可分解为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都是独立的名词。大家看看,在这两句里,“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都结合成了“定语加中心词”的“偏正词组”,但由于作定语的都是名词,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词的具体感。例如“鸡声”一词,“鸡”和“声”结合在一起,完全可以唤起引颈长鸣的视觉形象。“茅店”(偏远的山乡里的茅草旅店,暗示心情凄凉)、“人迹”(留下的一双双清晰的脚印,月亮还明,天还未亮,表示人们早起归乡急切的心情)、“板桥”(木板桥已结满白霜。)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两句未用一个动词,但描绘的是一幅清晨早起赶路的场景,是动态进行式。

使用白描手法绘景时,是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粗线条地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绘景,往往出神入化,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请看对例:清傅山题晋祠云陶洞联:

竹雨松风琴韵,

茶烟梧月书声。 (清联300)

这是明末清初思想家、书画家,山西文化名人的杰出代表,有“晋魂”之誉的傅山先生,为山西省太原市晋祠云陶洞题书斋的一副对联 

此联“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是常见而简单的六个事物,这些事物在格调上是和谐统一的,都是文人雅士长伴的“良友”。作者写联并没有从生活环境的其他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去构图,而是巧妙地从小处落笔,以小见大,用六个本应该是孤单的简约词组,组合起来,就构成了一幅清淡、高雅的意象图,表现了自己那种安详、惬意的隐逸生活。简简单单的事物,平平淡淡的格调,却可以妙用如此,揽悟全联悟出了什么,悟出了一句话:简单就是美!它恰是一幅素描风景名画,潇潇竹雨,阵阵松风,在这样的环境中调琴烹茗,吟诗赏月,的确是人们向往的境界。这就是意于言外。

上下联六景并列,成鼎足之势;无一动词串接,用词极为简约,但给人画面却动静有致,形神兼备,恰似一幅素描风景画,意境悠远,引人入胜。以上两例都是全用名词不用一个动词形容词写成的句子。

使用白描手法状物时,要求作者用简练笔触,对所描写之物的特征、状貌作真实的勾画。无需花拳绣腿,故作雍容华贵。

再看例子:

原句:云西斜去雁,(唐·方干)

配句:桥上夜行人。(陌上花开)  

客观描写不加主观情感不用修辞,用朴素的语言直叙。

配句:路上断魂人(陌上花开)

“断魂”两个字,就带有主观色彩,“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表达一种悲哀的心境。这就不是白描。

出句:草长牧童笑,(村夫)

对句:鱼游钓叟忙。(陌上花开)

上联:草长了,绿油油的,牧童是干什么的,放牛的,牛吃的膘肥体壮的,开心;下联:鱼在游动,钓叟就忙着钓鱼。客观写景,不用修辞。

以上讲的是对联中的白描,那么,白描在对联中运用的特点是什么呢?

(一)不写背景,只突出主体。

(二)不求细致,只期望传神。

(三)不尚华丽,只追求朴实。

所以,对联创作中恰当运用白描手法,画龙点睛,联语就一定能情趣盎然,神采飞扬。白描手法,无论在联在诗,都是基本功。

二、彩绘

彩绘是器物、建筑物等上面除黑白以外还加了其他颜色的彩色图画。借用“彩绘”这个词用在联语中,就是添加了一些修辞方法来表情达意。借用“彩绘”这个词用在联语中,就是添加了一些修辞方法来表情达意。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拿另一件事物来形象说明这件事物。构成比喻的要素是两种不同类事物间的相似性,或形似或神似。《世说新语》里有一个典故:晋名将谢安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辈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注:谢安一家皆能诗,一日大雪,谢安召集众子侄论文义,谢安问,何物比喻飞雪。他的侄子谢朗(谢朗(323-361),字长度,小名胡儿,陈郡阳夏(今河南周口太康)人,谢安之兄谢据的长子,官至东阳太守。)说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谢道韫觉得,以盐拟雪固然不错,但没有形容出雪花六瓣,随风飘舞,纷纷扬扬,无边无际的根本特征。于是,针对兄长的原句,她作了大胆的修正:说:“未若柳絮因风起”,意思是说:白雪就像柳絮随风而起,其比喻精妙而受到谢安的称许。这个故事说明比喻要恰当才好。

如:好书悟后三更月,良友来时四座春。此联措辞文雅,晓畅明丽,蕴藉丰富。上联表明作者爱读好书,下联点出他喜交良友,是作者人生的真实写照。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是神似。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生动、具体、鲜明、易懂。

比喻的类型:

1)明喻,明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类的关系,说甲(本体)像(喻词)乙(喻体)。

明喻 = 本体    (喻词)    喻体

       共产党      像        太阳

常用明喻词:像、似、如、恰、比、若、仿佛、犹如、如同、恰似……

新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

朝霞似锦晚霞似锦东川锦西川锦。(前人)(形似)

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神似)

说人的福气像东海一样浩大、寿辰像南山一样长久。

2)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

暗喻 = 本体 (喻词)   喻体     

        你      是   我的玫瑰

常用的暗喻词:是、为、成、当、作、化、成了、变成、化作……

月是望乡眼,

云为拭泪巾。(村夫)

是,为

这里要强调一下,暗喻的喻词,说是,其实不是,不是吗?又似。“是、为、成、当、作、化、”依然是像的意思。

再要强调一下:暗喻的喻词有时可以省略。

浮云(是)游子(的)意,

落日(是)故人(的)情。(李白)

一水环山飘玉带,

层云绕树笼银纱。(村夫)

 “水为玉带”,“云是银纱”。以上3例都是省略了比喻词。

水从碧玉环中出,

人在青莲瓣里行。( 涵碧亭 汪炳璈  )

贵阳浮玉桥甲秀楼旁涵碧亭。联语写抚亭眺望,只见泉水从碧玉似的环中流出,碧水荡漾,荷花盛开,游人像在花丛中行走,宛如一幅行吟图呈现在眼前。语句清新活泼,形象生动有趣,耐人赏读。

3)借喻 = 无本体 无喻词 喻体

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只出现喻体。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借喻的喻体读者是能够看得出来的,而且与本体有内在的某种相似。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前人)

这对子下联确是解缙对的,上联却不是他出的。解缙:神童。年纪不大,名声可是不小。某次遇到一位高官,老先生十分不服气,想你小小年纪名声这么大,到底能有多大的能耐,于是故意刁难他,出了这个上联,表面上是描述芦苇的生长状态,实际上借双关来教训解缙,小小年纪不要太轻狂,须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想那解缙可不是省油的灯,立马就对了下联,意思说别看你胡子一把的年纪,也没什么真本事,把老先生气得不行。 但是这副对子流传后世,它形象的描述和寓意深刻的双关使人百读不厌、唇齿留香。 贬斥的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华而不实的人。

联语讽刺了做人不厚道、立场不坚定、自身不充实、待人不诚信的人。本体“人”并没有出现。

4)强喻=本体 (胜过或不及) 喻体

        生活        比          蜜甜

强喻即是强调本体胜过喻体或不及喻体的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有明确的界定:就是两个事物构成比喻关系时,本体胜过或者不及喻体。常用的比喻词为“比……还(更)……不及”等。起到了一个强调性的作用。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这个对子,一般人不会将它们看成修辞格,但是它们确实是一种特殊的比喻修辞法---强喻。

前面讲过,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必须满足“甲比乙或乙比甲”、 “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但有相似点”这两个条件。  

前面的这个例子,喻体“桃花潭水”前置了,从而使用了喻词“不及”,按正常的表达应该是汪伦对我的情更深于桃花潭水。那么本体是“情”,喻词是“胜过”,喻体就是“桃花潭水”。

对例:

重配:人比黄花瘦(李清照)

配句:心如秋水凉(村夫)

5)博喻=比喻1 比喻2 …… 比喻N

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忆女儿曩生之昔,

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

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

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

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

---《红楼梦·芙蓉女儿诔》

回想姑娘当初活着的时候,你的品质,黄金美玉难以比喻其高贵;你的心地,晶冰白雪难以比喻其纯洁;你的神智,明星朗日难以比喻其光华;你的容貌,春花秋月难以比喻其娇美。

质,性,神,貌(晴雯,本体)

贵,洁,精,色(喻体)

不足(喻词)

又如: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苏轼《百步洪》,连用七个比喻,形容百步洪的水势,气势磅礴,形象生动。哪七个比喻形容百步洪水势的呢?你看,这水波如狡兔的疾走,鹰隼的猛落,如骏马奔下千丈的险坡,这轻舟如断弦离柱,如飞箭脱手,如飞电之过隙,如荷叶上跳跃的水珠,光怪离奇,势难控制。博喻因为结构较长,单句联中不可能出现,我们作为一般了解。

2、夸张

夸张可分为二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

1)扩大夸张: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故意把客观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作用是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六朝山色收杯底,

千里江声到枕边 。(黄祖洛题江苏镇江北固山祭江亭) (缩小夸张)

上句的意思,六朝的山色风光,时常变化着不同的景色,尽收杯底,似美酒般让人陶醉;下句呢,是千里的长江流泻,滔滔不绝,如轻音乐连奏,乐声舒缓地飘到卧枕头边了。联语的出句写昼景,重点在色,对句写夜景,重点在声。“六朝”与“千里”,是纵向时间与橫向空间的交织,“山色”与“江声”是视觉感受与听觉感受的融合,彼此映衬,互相关联,产生了韵律感与意境美。

一粒米中藏世界,

半边锅里煮乾坤。

“一粒米”虽小,用它的轮回与劳作,可以谷满仓,是一个小的世界的繁衍生息。锅里的东西都可以救人的,所以说一粒米中看世界、半锅粥内煮乾坤,更深一层的意寓,就是小小的一粒米,那只是一种表象,而真正的内涵,则是一个世界。上下两联都是扩大夸张。

天当棋盘星当子,谁人敢下;

地作琵琶路作弦,哪个能弹。---(传说解缙所对)

缩小夸张。

3、比拟

借助想像力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可以把物当作人,也可以把人当作物来写。前者称为拟人,后者称为拟物。

其特点:1、色彩鲜明;2、描绘形象;3、表意丰富。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比喻有本体和喻体;比拟却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人与物融合的写法。具体来说有两点: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水清鱼读月,

山静鸟谈天。(陈定山题台北阳明山)(拟人)

这就是比拟中,本体“鱼”,“鸟”必须出现,拟体,“人”,一般不出现。 

松竹梅岁寒三友,

桃李杏春暖一家。(清联300)

上联:松、竹、梅 中国古代文人喜爱寄物抒情,借以自然物来表现自己的理想品格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坚韧不拔的青松,挺拨多姿的翠竹,傲雪报春的冬梅,它们虽系不同属科,却都有不畏严霜的高洁风格。它们在岁寒中同生,历来被中国古今文人们所敬慕,而誉为“岁寒三友”,以此比喻忠贞的友谊。友谊,在人间。(拟人)

下联:春天,天气转暖,万物复苏,春风如魔术师般把桃花李花杏花催开了(拟人)。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清·李文甫)

这一付对联,清人李文甫,少时随老师出游,师指积雪山峰出上联“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相试,李低头沉思,见一池碧水被风吹皱,悟出对句。此联的意思:水本来是没有什么烦愁的,因为他像镜面一样平静没有一点皱纹,但当风吹过的时候就起了波澜,就像起了皱纹。山原来是不会老的,但是因为山顶的白雪而显得好像白了头一样。拟人的方式,比喻因为外界别的原因使自己改变。此联的美丽之处在于作者巧妙的运用了水波与人“皱面“的相似,以及白雪与“白头“的相似,意境十分美妙,形象生动,而且富有创意,两句集中反映了作者的忧愁、烦恼之心事,把青山绿水人格化了,十分形象。

鹊噪鸦啼,并立枝头谈祸福;

燕去雁来,相逢路上话春秋。

模拟人类的语言,联中让物说话。

4、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这种修辞方法叫借代。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头方悔读书迟。(古联)

黑发代替年轻人,白头代替老年人。特征代本体。

头发还黑的时候不知道早一点的勤奋学习,到满头白发时才后悔当初没有学习,而现在要学习也太晚了。 其实就是劝诫人要珍惜光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是一个意思的。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黑发、白头,是采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借指青年和老年。这个对偶句是说:年轻时不知道要及早勤奋读书学习,到了白发苍苍的老年就要后悔了。    

借代要注意两点:

一是有约定俗成的形象如:须眉、红颜、巾帼、红领巾、迷彩服……还有更多并非固定形象,如:“眼镜对马尾辫说”,这时,运用借代前面要有铺垫,不然容易误解或费解。

二是要注意跟借喻的区别:借喻是相似,借代是相等。

5、顶针

顶针,是生活中用来做活的一种工具。从修辞角度上说,又称顶真、联珠或蝉联,指用前一句结尾之字作为后一句开头之字,使相邻分句蝉联。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佚名题北京潭柘寺弥勒殿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代东林党领袖顾宪成在他们讲学的东林书院用一副对联表达他们忧国忧民的心情。

6、拈连

指甲乙两个事物连在一起叙述时,把本来只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顺势拈过来,用到本来不适用的乙事物上,这种修辞手法就叫拈连。前一事物称为本体,后一事物称拈体,把两个事物拈连起来的词语称为拈词。拈词和本体的组合是合乎常规的,而拈词和拈体的组合关系是超越常规的。

筑城筑志,宜筑华夏千秋骨气;

唱古唱今,喜唱神州万里春风。(张绍良撰长城联。)

 “城、志”可“筑”(众志成城),“骨气”本不可“筑”,但前面有“筑城”一语,后边便拈出“筑”字,连用在“骨气”上,在这种特殊的语言环境里,“筑……骨气”也就说通了,而且增强了对联的表现力。

城,本体,骨气,喻体,筑,喻词。运用拈连手法,特别要注意甲乙两事物在语义上的联系。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写甲事物的词并不适合写乙事物,只有甲事物成为乙事物的根据或条件,乙事物只有联系甲事物,才能“拈”得自然,“连”得贴切。下联也是如此!

樵肩担落日,

渔手托朝风。(陌上花开)

拈连要贴切自然。不能单纯注意字面上的联系,主要应从内容方面考虑,才能“拈”得自然,“连”得贴切。

樵肩能担落日吗?说明的是樵夫日出而作,日落而归。肩:本体,担:喻词,喻体:落日。由于樵夫早起晚归,那么顺势拈出了他的肩“担”了落日了。渔夫一大早出去打鱼,渔网撒出去,顺势拈联出了“托朝风”。

7、移觉

用一种感觉的词语来写另一种感觉的景象,就叫移觉(钱钟书先生叫通感)。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各种感官所产生的各种感觉,如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互有联系,某种感官的感觉可以引起另一种感官的感觉。反映在词语的运用上,可以把描写某种感觉的词语用于另一种感觉。这种修辞手法就叫移觉,也叫通感。这种手法的特点是:用形象的语言把人们某个感官上的感觉移植到另一个感官上,凭借感觉相通,相互映照。

花香粘蝶翼,

柳绿载莺歌。(陌上花开)

“花香”本来只能用嗅觉来感知,因为很浓,花香四溢,浓到什么程度,浓到可以粘住蝴蝶的翅膀,而柳树的绿,本来是只能看到的,因为绿色很重,重到可以承载黄莺的歌声,这就是把某种感觉的词语用于另一种感觉中了。

8、设问

为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运用故意问的形式来表现主题的修辞方法。

1)有问有答

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

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清·彭元瑞自题)

联语自问自答,前问,后答。

2)问而不答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

上联: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下联:这是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忙着衔泥筑巢啊?问而不答。 

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董其昌·题杭州西飞来峰冷泉亭)

上联意为:冷泉是自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冷的呢?下联意为:飞来峰是从哪个地方飞来的呢?通过设问的手法,突出和加深读者对冷泉的“冷”、飞来峰的“飞来”的深刻印象,从而使读者对冷泉和飞来峰产生浓厚的兴趣。

作者以西湖景物落笔,全盘提出疑问。这种方式常给人以朦胧神秘的色彩,把答案留给读者,使人们产生无尽的悬念。

据说此联一出,答联蜂起,或据实,或说禅,或凑趣,不一而足。如:

泉自源头冷起,

峰从天外飞来。

泉自有时冷起,

峰从无处飞来。

泉自冷时冷起,

峰从飞处飞来。

天当棋盘星当子,谁人敢下;

地作琵琶路作弦,哪个能弹。---(传说解缙所对)

前两个半句都是比喻,把天比作棋盘、星比作棋子,把地比作琵琶、路比作琴弦,后两个半句都是反问,意思是这么大的棋这么大的琵琶,没人能左右得了。 

还有一些修辞方法,在对联中很少运用,有的只能在多分句的长联中能运用,这里就不讲了。大家要重点练习运用比喻来写联。


    本讲提纲:

对联的修辞

一、白描

二、彩绘

1、比喻;2、夸张;3、比拟;4、借代;5、顶针;6、拈连;7、移觉;8、设问。

本讲作业:

一、基础理论部分:

1、什么叫白描?

2、什么叫彩绘?

二、实际运用题:

1、标出下面联句哪个是白描哪个是彩绘,为什么?

单号

梁帝讲经同泰寺,

汉皇置酒未央宫。(声律启蒙)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

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声律启蒙)

双号衔泥双紫燕,

课蜜几黄蜂。(声律启蒙)

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

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声律启蒙)

2、完成以下对句。(记得署名)单号:

出句:秋声尽是道愁语(村夫)

出句:积土培松修傲骨(村夫)

双号:

出句:青春写在崎岖路(村夫)

出句:山因我在增高度(村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