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神化薛仁贵,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

 青梅煮茶 2016-08-22
开场白:应梦贤臣

话说唐朝贞观年间,在李世民的励精图治下,大唐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一日,李世民忽然做梦,梦见自己孤身一人,在野外行围打猎;打着打着,忽遇一人,顶金盔,披金甲,相貌凶恶,要求李世民写降书。交手过后,李世民敌不过,拔腿就跑,本想进山口将对方甩掉,未曾想走进绝路:前方竟是条河。更糟糕的是,李世民的马还陷入了河中的淤泥里,动弹不得。千钧一发之际,只见一穿白小将,“威风凛凛,相貌堂堂,年纪也就在二十二三岁左右,手中端着一条方天画戟”,与敌方斗了五六个回合,杀退敌人。


(薛仁贵故里)

多亏有小将相助,唐太宗捡回一条老命,自然感恩戴德,想知道恩人名讳。可是小将比较高冷,卖了个关子,没有直接将名字相告,说有四句诗,要是主公能猜到,他的名字和家乡就明白了。

“家住遥遥一点红,飘飘四下影无踪。三岁孩童千两价,保主跨海去征东。”

说完,水中钻出条大龙,小将连人带马跳入龙口,瞬间便消失的无影无踪。梦醒后,藏头诗言犹在耳,李世民不解其中奥秘,求教于徐茂公。徐茂公聪明无比,一下子就猜出来了:“遥遥”,比喻太阳,一点红,说明快下山了,日薄西山,不就寓指山西?还有,他跳的的是龙口,而山西不正好有个地方叫龙门?鲤鱼跳龙门,所以他的籍贯必是山西龙门!

李世民一听,可以啊!徐王兄博闻强识,这都猜的出来。那么问题来了,龙门这地方也不小,茫茫人海,不好找啊,怎么样也得知道他姓甚名谁吧?徐茂公说不急,且听我继续解释。第二句,明显写的是隆冬时节降下的瑞雪,在天空飘零,落地后融化消逝,而“雪”又与“薛”读音相近;第三句,“孩童千两”,“孩童”相当于“人”,“千两”就是“贵”的意思,连起来,他就叫薛人(仁)贵。so ga!原来如此!唐太宗恍然大悟,赶紧去找朕的应梦贤臣!

这便是《薛仁贵征东》中男主薛仁贵的出场,他的形象是一位穿白袍的将领,在古代小说中,年少有为的将领一般穿白袍,类似的,赵云、岳飞也穿过。从这一小段故事可以看出,薛仁贵武艺高强、忠勇无比,在关键时刻救驾;退场时,又连人带马进入龙口,神乎其神,与凡夫俗子相异。读完后会给人一种感觉:好像薛仁贵遇见唐太宗,是命中注定的事情。
真实的薛仁贵:绝非完美无缺

数百年来,薛仁贵的英雄形象逐渐为老百姓熟知,他的事迹,出现在小说家的文字里,出现在戏曲演员的唱词里,出现在单田芳、刘兰芳的评书里,几十年前,准时打开收音机,听单老师讲《薛仁贵征东》,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不过有没有注意到,薛仁贵是唐朝人,离今天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而我前面写的是“数百年来”,这其实并没有错,因为人们熟悉的,并不是真实历史中的那个薛仁贵,而是后世改编过的薛仁贵,当然,只是改编,还是有一定事实依据的,自然名字没错......


(刘兰芳)

前两周我们已经大致讲过薛仁贵的生平事迹,在这里稍微总结一下。

根据两唐书记载,薛仁贵确实是骁勇善战的当世名将,他武艺之强被好几位唐朝皇帝认可,在征讨高句丽、铁勒九姓时,薛仁贵战功卓著、加官进爵。在担任安东都护、流放象州时,他爱民如子、除暴安良,造福一方,正因为此,“高丽士众欣然忘亡”,薛将军人品太好了,以致高句丽百姓都忘了亡国之痛;后来薛仁贵去世,象州百姓感其恩德,替他在当地造了衣冠冢,表达深深的怀念之情。

纵使如此,但薛仁贵绝非完美无缺,他也有过劣迹。比如打铁勒时活埋放下武器的降兵,打完仗又“取所部为妾,多纳赇遣,为有司弹劾,以功见原。”趁机给自己纳了个妾,还收受贿赂,中饱私囊,财色兼得,被有关部门弹劾,最终功过相抵,免于处罚。咸亨元年在青海大非川,面对吐蕃的四十万大军,薛仁贵几乎全军覆没,后来又犯事流放象州。由此可见,他并非像小说里那样,完全就是正面形象,他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也打过败仗,其实这是正常的,世上哪有完美无缺的人呀,人不总得有点错。当然,为了塑造人物的需要,薛仁贵的劣迹、败仗,在小说中是只字不提的,被选择性无视,除非看了正史,否则不大可能会注意到这些。

后人为什么要神话薛仁贵?

目前所知的,最早一部关于薛仁贵传说的作品,应该是元朝初年的话本《薛仁贵征辽事略》,它诞生的年代离唐初已经有五六百年了。主要剧情是薛仁贵在夫人柳氏的劝说下,加入李世民的东征大军,上瞒天过海之计,屡建奇功。可是绛州兵马总管张士贵嫉贤妒能,将功劳据为己有,并暗害薛仁贵。最终在尉迟恭、徐茂功等人的明查下,真相大白,之后薛仁贵又因为擒获敌将葛苏文,再立战功,最终被李世民加官进爵。

而在元杂剧《薛仁贵》中,薛仁贵是主动要求参军的,父亲也力挺儿子,希望他能光宗耀祖;后来被张士贵暗害,徐茂公便考核两人,要他们在辕门比武,结果张士贵一箭不中,薛仁贵三箭全中,差距明显,朝廷因此将张士贵革职,封薛仁贵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功成名就后,薛仁贵不禁思念起了家中的父母、妻儿,徐茂功得知后,禀明天子,让他衣锦还乡,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薛仁贵,最终薛家上下都得到封赏,全剧在大团圆中落幕。

1反抗压迫的榜样

俗话说得好,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后人美化薛仁贵的形象,并非突发奇想,而是为了表达某种现实的需要。薛仁贵的身份是个武将,生前多次与少数民族军队交手,只在大非川败过一次,总体来看是位常胜将军,不可多得的将才。元朝是由蒙古人建立的统一王朝,被征服的汉人、南人处于被歧视的地位;科举制度更是一度被停止,读书人被称为“臭老九”,地位仅高于乞丐。面对蒙古贵族的压迫,人们渴望世间再出一个薛仁贵,率领威武之师推翻蒙古人的政权,使百姓远离民族压迫。

明朝时,北方边境不宁,先有蒙古,后有满清,满蒙铁骑入塞使人民饱受涂炭之苦,不少人一夜之间倾家荡产;清朝时,中国再度被少数民族政权统治,近代面对咄咄逼人的列强,更是引发了亡国灭种的担忧。家贫思孝子,国危思良将,改编后的薛仁贵战无不胜、英勇无敌,这样的形象自然很得人心,在抗争中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


(薛仁贵故里)

2一样的出身

自从喜剧《万万没想到》播出后,王大锤的梦想经常成为人们调侃的谈资:“不用多久,我就会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其实金钱、地位、美女,不光是大部分现代男人梦寐以求的,古代男人也例外不了。对比下元杂剧《薛仁贵》中主人公的经历,便会发现薛仁贵确实得到了王大锤幻想得到的东西。参军前,薛仁贵只是一介草民,后来凭借自己的本事,获得最高统治者的信任,被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有了地位;后来全家又得到了皇帝的封赏,有了钱;徐茂公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迎娶宰相之女,大家闺秀,完美实现了屌丝逆袭。

对于底层的芸芸众生来说,他们也渴望像薛仁贵一样,改变自己的命运,最终脱贫、功成名就。可是由于恶劣的家庭经济环境、卑微的出身,许多人的命运往往在出生时就已注定,整整一辈子,都累死累活,在温饱线上挣扎,飞黄腾达对于他们来说,显得有心无力。

贫困的家庭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穷,往往还有见识的狭隘、交际圈的窄小,第一代穷,二代、三代跟着穷,看不到头的延续下去。纵使有科举考试,纵使能立军功,可并不是每个人都读得起书,就算有机会读,还要看天分,还要面对竞争,每省的录取名额有限,未必能通过考试,范进中举发疯是有道理的。上战场更是面临生命危险,战死沙场是很正常的,而且军队中的水很深,没有关系、没人提携也不好升职。“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人想要的,可梦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能做到的只是少数。在阶层固化的社会,底层百姓以薛仁贵为榜样,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渴望改变命运、实现人生价值。

3衣锦还乡与大团圆

有了地位、女人还不算,薛仁贵最后还衣锦还乡,与家人大团圆,这就更符合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了。项羽率兵杀到咸阳后,有人劝他定都关中,可项羽不愿意,他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后来刘邦平定黥布,路过沛县,回归乡里,唱《大风歌》,所以事业有成后,荣归乡里是有传统的。中国古代是个农业社会,过着定居生活,不像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许多人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到头在同一块土地上辛勤劳作,往往一干就是一辈子,生前从土地获得维持生计的粮食,死后长眠于黄土之中。因此,对土地、对家乡有着深深的热爱与眷恋,不管走的多远,都无法忘记生养自己的家乡。


(薛仁贵射雁塔)

团圆就更好理解了,古代生活条件艰苦,好多人能混碗饭吃就不错了,遇到疾病、天灾、战乱,几乎朝不保夕,团圆团圆,少一个人就不圆,所以要祈求家人平平安安,不发生意外。你看薛仁贵还乡时,家里父母健在,试想十多年过去了,小说里的薛仁贵也三十多了,古代医疗条件欠佳,薛家的生活水平又低下,父母中有人亡故也是正常的吧,作者完全可以参考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一个悲剧的结局收尾。可是作者没有这样,是为了符合读者对团圆的期待。要是结局把观众“虐’的太深,恐怕不会有太多人愿意看了。

薛仁贵的家人:薛丁山查无此人

薛仁贵忠心护主、为国建功的形象是统治者喜闻乐见的,其实后世不仅仅创作了有关薛仁贵的文学作品,还写了他的妻子柳氏,让他成为富户柳员外的女儿。在正史《新唐书》中,柳氏确实出现过,她见丈夫薛仁贵三十好几了,要改葬父母,便主动劝其参军求功名,“富贵还乡,葬未晚。”由此可见,在史实中,薛仁贵参军时父母已经去世,他本人可能没有参军的打算,是在妻子的劝说下才去的。


(电视剧中的柳银环)

但在元杂剧《贤达妇龙门隐秀》中,薛仁贵的父母并没有死,在他出征的十多年里,是柳夫人含辛茹苦、任劳任怨的照顾公婆,直到夫妻团聚,凸显了一位从一而终、心如古井的女子形象。你可以想想,待在这么贫苦的家庭,一个人照顾二老,时间又长,丈夫出门打拼,生死难料,没准就死在战场上了,这样的生活,换成你,你愿意过吗?要是女主意志不坚定,没准早跟隔壁老王远走高飞了,但柳氏却坚持下来,就算最后丈夫在外面有了女人,带了徐茂公的女儿徐小姐回来,柳氏也不抱怨,心里认了。

这正是封建社会后期推崇的,希望女人都这样,在幕后安心当绿叶,衬托丈夫这朵红花,不追求什么自我价值,安心守节,最好有资格立牌坊。明清时代的徽州,许多商人的媳妇正是这样,好比一个个真实生活中的柳氏。

随着故事不断发展,情节不断丰富,薛仁贵都去世几百年了,家里竟然添了新人。他们是儿子薛丁山、孙子薛刚,儿媳樊梨花,这些人物都是虚构的,只存在于小说等文学作品中。明代传奇《金貂记》讲述薛仁贵被皇室李道宗诬陷下狱,后因苏宝童犯境,群臣力荐薛仁贵复职迎敌,结果薛仁贵出师不利,被邪术所败,困守锁阳城。尽管派程咬金求援,可又被李道宗所阻,只给五千弱兵。薛仁贵的儿子薛丁山、妻子柳氏被李道宗派刺客追杀,刺客良心发现,放母子逃跑。后来薛丁山前往锁阳城救父,途中遇到仙女获赠宝剑,大败敌军,迎父亲还朝。


(电视剧中的薛丁山、樊梨花)

在史实中,薛仁贵并没有薛丁山这个儿子,史书介绍比较多的是他的儿子薛讷。薛讷主要活跃在武则天与唐玄宗时期,他在世期间,武则天非但没害薛家,相反还很认可,“武后以讷世将,诏摄左威卫将军、安东道经略使”薛讷本人也是个武将,“沉勇寡言,其用兵,临大敌益壮”,开元年间担任陇右节度使,曾打退过吐蕃的入侵,年七十二而亡。至于反唐,薛家真有人反过唐,但不是薛刚,而是薛仁贵的孙子薛嵩,他曾经在安史之乱时帮助叛军,后来归顺朝廷,所以反的并不是武则天。后人为什么要虚构出薛丁山、樊梨花这些人物形象呢?因为老百姓希望像薛仁贵这样的英雄能多出几个,一个实在太少,而让薛丁山子承父业,薛家儿子儿媳个个英雄,契合人们的心里期待。同样的,杨家将也是如此,杨业、杨六郎不够,还要有杨宗保、穆桂英这样的孙辈,将保家卫国的火炬一代代传递下去。

三人无辜躺枪

在小说中,要拔高一个人,主要从两个方向努力,一个是对其本身,增加优良事迹,具体方法可以是无中生有,也可以是移花接木,比如薛仁贵曾经在打铁勒九姓时“三箭定天山”,但有的小说为了增加主角光环,将“三箭定天山”嫁接到了辽东之战时;增加完优秀表现,再把劣迹剔除,完美了。

另一个方向是通过对比,丑化身边的角色,衬托主角光环,一上一下,高低立显。在薛仁贵的故事中,张士贵、刘君昂、李道宗便不幸躺枪了,惨遭后人丑化。在正史《旧唐书》中,张士贵也是个武艺高强、善于骑射的猛将,大业末年就已经开始带兵,后来降唐,战功卓著。贞观七年,李世民慰劳他说:“闻公亲当矢石,为士卒先,虽古名将,何以加也!”说张士贵尽管当将军了,但还是到前线身先士卒,毫不畏死,李世民对他的壮举十分钦佩。江夏王李道宗我们之前提到过,李世民晚年将他与薛万彻、李绩并称三大名将,而且为人“敬慕贤士,不以地势凌人”,见贤思齐,根本就不会仗势欺人。就是结局不好,因为得罪了长孙无忌,被流放象州,死于途中。


(电视剧中的李道宗)

为什么在薛仁贵征东的故事里,是张士贵与刘君昂被黑呢?因为在正史的薛仁贵传中,整个征讨辽东的过程只涉及三个唐朝人物:张、刘二人加上唐太宗。“太宗亲征辽东,仁贵谒将军张士贵”“有郎将刘君昂为贼所困甚急,仁贵往救之。”唐太宗在民间一般都是以正面形象居多,明君雄主,黑他读者接受不了,既然如此,那就只能委屈下张士贵和刘君昂了,薛仁贵通过张士贵参军,又在战场上救了刘君昂,此二人知名度更低些,黑他们怀疑者不会很多。小说家写小说要以正史为基础,当他看到这两个人物后,果断下手,把他们变成反面人物,与正面人物薛仁贵抗争。所以整个故事有两条主线,一条是薛仁贵与高句丽军队的斗争,另一条是唐军内部的忠奸斗争,在矛盾冲突下,高潮迭起,精彩纷呈。说书人、小说家可都是要养家糊口的,他们演绎的故事越生动有趣、越跌宕起伏,粉丝就越多,他们就更受欢迎,得到的也更多。

由此可见,历史人物在后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不一定就是客观公正的。要是他们泉下有知,谈到这个话题,薛仁贵、诸葛亮肯定会哈哈大笑,周瑜、张士贵、潘美可能会泪流满面。你要是到大街上问,周瑜是个什么样的人,100个会有80个说是小肚鸡肠的人,因为《三国演义》的故事家喻户晓。可在《三国志》中,他却是“性度恢廓,大率得人”,一个宽容、坦率,得人心者。

尴尬:当小说遭遇史实

为什么广为人知的不是史实中的人物形象,而是小说、戏剧中的?

因为后者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且易于传播,核心思想契合中国人的观念;正史读起来则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一般对历史感兴趣或者专门研究的的人才会看,放到现在的话,有些大学生的文言文水平都不高,未必能读懂正史,试想在古代,许多家庭连书都读不起,就更不会去接触正史了。更有甚者把小说中的情节与史实等同起来,以为那就是历史,典型的有“想当年曹操带领八十三万大军南下”“诸葛亮初出茅庐火烧博望坡”,有的人听后觉得有道理,在他们心目中这就是史实,你要是提出反对意见,他肯定会恼羞成怒,认为你污蔑了英雄,是美帝派来的奸细。有的人则心里清楚,一笑了之,不去计较,因为他们明白小说与史实的区别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