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Journal Club 《临界可切除胰腺癌的治疗策略》| 刘亮副教授

 渐近故乡时 2016-08-23


Journal  Club

8月篇


Journal Club 是每月一次复旦大学胰腺肿瘤研究所的学术交流活动。旨在推动胰研所科研发展,提高学术水平,鼓励学术交流。


讲题


临界可切除胰腺癌的治疗策略


讲者


刘亮 (副教授)

复旦大学胰腺肿瘤研究所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

从事腹部外科工作10余年,擅长胰腺和肝胆脾肿瘤的外科诊治。对胰腺癌、肝癌转移复发机制及临床转化研究有独到见解,被日本癌症协会(JCA)和全球顶级的Blackwell-Wiley出版集团联合授予 “2010年度亚洲中青年肿瘤专家突出贡献奖”,成为当年获此殊荣的中国大陆地区唯一学者。先后主持Blackwell-Wiley肿瘤生理及病理学中青年专家基金(The Fund of the Cancer Science Young Scientists Award in Tumor Biology and Pathology),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SFC1122),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JYBQN1101),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KW1102),复旦大学科技创新基金(EYF152045)。以第一/通讯作者在国际癌症研究的主流期刊Clin Cancer Res、Oncogene、 Cancer Sci、EJNM、Int J Cancer、J Hematol Oncol、Plos One、Oncologist、Asian Pac J Cancer Pre、World J Gastroenterol等上发表论文。研究发现被国内文汇报、解放日报、参考消息等先后报道。



时间:2016.08.11

地点: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3号楼13楼示教室

主讲人:刘亮 (副教授)

刘亮副教授根据其讲稿总结



演讲
现场



背景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中预后最差的实体性肿瘤,5年生存率低于5% 。目前,唯一可能治愈或延长生存期的方法是将肿瘤根治性切除。不过确诊后能接受此类手术的患者仅有10%~20%,超过80%的患者在就诊时已属局部晚期胰腺癌(1ocally advanced pancreatic cancerLAPC)/不可切除胰腺癌或者已伴有远处转移,丧失了手术根治的机会。


趋势

近年来外科技术的提高,尤其是联合大范围淋巴清扫及大血管切除重建方面的经验积累;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使术前可切除性评估更为准确,对胰腺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价值及地位认识更加清晰。在此背景下,部分局部晚期胰头癌不再是“不可切除”的,形成了一类特殊的胰头癌分型,即所谓“临界可切除(borderline resectable)”胰腺癌。该类疾病在影像学表现、手术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面,介于“可切除”与“不可切除”之间,其定义及诊断,治疗及预后均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是胰腺癌诊治过程中面临的难点和热点。




进展


国际上针对”临界可切除胰腺癌“的分类及其差异,新辅助治疗在”临界可切除胰腺癌“中有着重要价值及其可能的疗效,尤其是新辅助治疗过程中的病人选择,药物选择,周期选择以及疗效评判的标准及策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