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拳以载道 感悟太极(二)

 laoliutou362 2016-08-23


作者简介

李正先生,杨式府内派太极传人。 


拳以载道,以拳入道


 第三个问题是关于太极拳的呼吸:

     太极拳的呼吸我定义为“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自然呼吸”。既是“自然”的,又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就说明太极拳的呼吸是在长期反复的同一种环境条件下自然形成的,而不是故意控制的。太极拳的呼吸要“深.长.细.匀”,在“松.柔.圆.活”的动作带动下形成了腹式呼吸。什么是“腹式呼吸”呢?平时我们的呼吸形式是胸式呼吸,因为肺在胸腔中,肺活量受到胸腔周围一圈肋骨的限制。长期的太极拳锻练,使我们的身体内外都产生了“松.沉”的现象。身体内部的“松.沉”,让我们的横隔膜下降,为肺部腾出了向下的空间,使肺活量得到了扩大的空间。吸进肺部的空气量大了所携带的氧气量就大,人的精神壮态就好。这种生理上的变化逐渐形成了心理上的变化,练习者会感到胸怀宽广了。

     我们过去讲太极拳呼吸有一个基本的规律,“开吸合呼,起吸落呼”。“开吸”即身体舒展.扩张的时候吸气;“合呼”即身体收缩.蓄集的时候呼气。“起吸”即身体向上时吸气;“落呼”即身体下蹲时呼气。这是个基本的规律,但并不是必须要这样做。在平常练拳时,不要去考虑哪个动作是呼,哪个动作是吸。在经过长期.反复的练习后,呼吸会自然形成规律,形成了和自己的精神.意念.以及内劲都结合在一起的呼吸形式。于是,动作的长短大小,姿式高低曲伸决定了呼吸的程度和形式。我在作揽雀尾的棚时,手臂向外时意和气向下沉,但是每个人可以不同,不能硬性统一。作同一个动作可以是呼也可以是吸,经过若干次重复形成了规律,形成了把自己的精神.意念.内劲都结合在一起的呼吸形式,这就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自然呼吸”。是长期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无意识的规律性东西。

    呼吸和经络系统也有一定的联系。人体经络是中国医学宝库中一个很重要的体系,它和呼吸是什么关系呢?上面我们讲了横隔膜下降形成了腹式呼吸,增大了肺活量,同时压缩下腹部。而人体的经络系统就是一个封闭的液压系统,下腹部也就是俗称“丹田”的部位是液压缸,在经络系统内流动的体液都要回流到这里,也就是“气沉丹田”。当横隔膜下降时,下腹部的内脏同时澎涨,被挤压的体液顺经络充往四肢,这也是内劲的起源。体液在经络系统内畅通流动的作用是:传导温度.传递能量.传达感觉.杀菌消毒.自我调节。穴位在经络系统中就象我们生活中的上下水系统中的弯头.三通一样,是整个系统中的分流和改变流动方向的节点。当经络系统中某处不通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就会产生病痛,用针灸.按摩或其他方法使该部位畅通了,病痛就会得到治疗和缓解。练太极拳的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也可调动身体内部的体液即增加体液的流量和压力,对病灶部位进行冲击按摩,使病灶部位畅通。中医理论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大家可以作一个这样的实验:站或坐均可,两手平抬,鼓一下肚子,这时会觉的手指有充涨感。这种感觉就是体液在腹腔受到挤压,然后顺着经络走到了身体的末稍——手指。这里经络和腹腔的关系,腹腔和呼吸的关系结合起来,就是太极拳练习要找的感觉。当练拳或站桩时,每一个动作都要把身体内体液的能量调动到手指上去,调动到运动中所需要的部位去,这也是太极拳内劲训练的方法。

     第四个问题是关于太极拳的“六合”:

     六合是内家拳修练的重要原则。六合即内三合与外三合,外三合是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内三合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合”?“合”实际上就是协调,这个协调还是离不开阴阳两个字。运动时肢体之间互为阴阳,可见的肢体与不可见的心.意.气又互为阴阳。阴阳之间要平衡协调,就是太极拳修练中对细微之处的精确要求。

      在练拳时,每一个套路和动作都要外三合。手脚.肘膝.肩胯从上下.前后.左右.长短.大小.均衡等一定要协调,要追求整体的完美统一性。如果不重视整体的协调性.对称性,只是就动作论动作,整体的内劲是练不出来的。所以在练套路时一定要追求外形整体的协调性也就是“外三合”,当“外三合”在不断的练习中逐渐形成后,再去与“内三合”“合”而作到“六合”。

     “内三合”中的“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中“心”指的是精神,“意”指的是意念,“力”指的是力量和内劲。心与意合就是作着这件事情不能想着别的事情,要全神贯注;意与气合的气这里指呼吸,精神意念结合之后又要与呼吸结合,就象上面讲的“开吸合呼,起吸落呼”;气与力合就是在心.意.气有机的结合之后,在发力时尤其要重视与呼吸的结合。

      六合之说是太极拳的重要理论之一,其中内三合外三合就是讲太极拳的系统性.连续性.统一性,最终达到了外形的完美和深遂的内涵。

     第五个问题是太极拳的“十三式”和“十三势”:

     现在许多研究太极拳的“专家”把太极拳的“十三式”和“十三势”混为一谈,失去了太极拳的层次感和修炼的原生态。在太极拳体系中,徒手套路有十套拳,“十三式”只是在初.中级套路中对方位和身法.步法的要求。“十三式”也叫“四正四隅”,在套路的演练时要走出“四面八方”即八法“棚.捋.挤.按.採.挒.肘.靠”的方位,同时体现出'手.眼.身.法.步'的“进.退.顾.盼.定(中正)”。因此,“十三式”是对具体动作的具体要求,也有一种提法叫“八门五步”。

    而“十三势”则不同,它蕴藏着太极拳原始狀态时的丰富內涵和运动趋势。太极拳套路中许多重要的动作名称都是动物的动作拟人化,这说明我们的前人在创造太极拳的过程中,已经深刻的认识到模仿动物的形象对人类的健身和技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最初的太极拳是模仿某一个动物或者某几个动物,如汉代华佗的“五禽戏”。后来发展到模仿十三种动物,“狮.虎.龙.蛇.熊.鹤.猿.马.猫.凤.鸡.雀.蟾”,它们分别单独成式又综合成形,直到目前也是太极拳修炼的高级功法,被称为太极拳的“十三总势”或叫“太极十三内丹功法”,各势的名称如下:狮子揉球.豹虎推山.蟠龙戏珠.长蛇串珠.熊罴推轮.鹤舞松荫.猿猴舒筋.野马分鬃. 狸猫扑鼠.彩凤朝阳.雉鸡司晨.灵雀起尾.金蟾望月。每一个势子都有 四句口诀既形象化又便于记憶,如“狮子揉球:狮子揉球张大口.摇头摆尾滚圆球.上下前后左右转.六合乾坤掌中揉”。这十三种动物的形象可以单独练习,也可以串起来成为一个套路。太极拳的各种套路都是由此演化而来,所以叫“十三势”或“十三总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