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3)如何学习经典园林?

 bjs_f3 2016-08-23

如何学习经典园林呢?想给同学们一点点建议:

1、理清脉络,了解历史

当我们考察历史留下的宝贵庭园时,就会看到无论是其构造还是其意匠都各具特征。这些特征因时代和民族的不同而产生,故称之为样式。而且,我们可进一步将它们区别为时代样式和民族样式;也可以抛开时代与地域,仅仅从平面构成的角度将庭园分为规则式与不规则式。任何庭园都是历史长河的沉淀物,因此考察一个庭园的时候首先要了解园林史,并理清该庭园在建筑史上的位置。例如,要考察留园,首先要知道中国的古典园林分皇家园林、寺庙园林、公共园林与私家园林,而留园则是私家文人园的代表之一。

如何学习经典园林?

园林起源于村宅绿化与畋猎苑囿。据考古的推测,古代的制陶、纺织及磨制工具等活动多半在户外举行,再加上集会、祭祀、玩耍等需要,人们都会在村落中或四周的空地上植树,既可以遮阴防尘,又可以游戏其中。《诗经》中多处描写了村落近旁那种以植物为主,依靠天然地形的简朴的早期民间园林。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朝隐思想的推动下,园林活动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五柳先生陶渊明的归田园居思想更是开创了文人园的先河。

“虽重门八袭,高城万雉,莫不蓄壤开泉,仿佛林泽。”——《宋书.隐逸传》

陶渊明之后,文人园便在我国园林史上占据了重要位置。在以后的千余年里成为私家园林的主角。(见本书第二章)

2、研究庭园的背景及功能

在这个信息的时代,找到园林的背景资料并不难。例如留园的资料除了在互联网上搜之即来,还可以参考刘敦桢所写的《苏州古典园林》和《中国古代建筑史》。

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奉旨“回籍听勘”,回到苏州阊门外下塘花步里(今留园路一带)家中,“一切不问户外,益治园圃”。在其曾祖父“始创别业”的基础上,建东园。之后几次易主和扩建,成现在的留园。

如何学习经典园林?

明代的文人园已经相当成熟,出现了专业造园工匠,被称作“山子”或“花园子”。留园的叠石由当时的大师周时臣所制,玲珑峭削“如一幅山水横披画”。今中部池、池西假山下部的黄石叠石,似为当年遗物。除了工匠,园林理论著作也层出不穷,如张岱的《陶庵梦忆》、钱咏的《履园丛话》、计成《园冶》等。这些巨著奠定了中国园林的造园基础手法与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园冶》

说到留园的功能,可归结为“游”和“居”二字。主人要在风景中生活、宴饮、读书、习艺和清谈,这些功能决定了中国古典园林必然是和建筑密不可分,空间开阖满足复杂的生活需要。在庭园中,有用于夏日赏湖乘凉、抚琴的“卷石山房”(今涵碧山房);秋日赏桂的餐秀轩(今闻木樨香轩);生活待客的主厅“傅经堂”(今五峰仙馆),也有归田农耕的“亦吾庐”(今佳晴喜雨快雪之亭)……实际上,原来的主人由住宅入园的门口是在五峰仙馆东侧的鹤所。但由于当时此园就可供外人游赏,故园主在今古木交柯处另辟蹊径可不经由住宅入园。了解了这些功能才能明白为什么园林要如此布局。图04所示是从苏州留园绿荫远望濠濮亭与小蓬莱。

3、研究庭园的意境

那么留园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究竟是什么呢?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是我国古代艺术的主要思想线索。园林艺术所创造的既可出世——隐居于城市山林,啸傲泉石;又可入世——阖家欢聚、进行社交往来的生活环境,便是这一思想在传统艺术上最具体的表现。

“主人无俗态,作圃见文心。”——《青莲山房》

文人园的设计必须充满诗情画意,而这情怀又要暗合自然之美,创造出一种自然清幽又远俗的场所。(图是昆曲《牡丹亭》的一幅海报)研究意境还可以通过推敲节点、小品、匾额题名等进行分析。

 “渔于泉,舫于渊,俯仰于茂木美荫之间……与之酬酢于心目之所寓者:琴、棋、禅、墨、丹、茶、吟、谈、酒,谓之‘九客’。”——《梦溪笔谈》

 如何学习经典园林?


4、研究庭园的造园手法

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富于自然意趣的山峦水秀、曲折迂回、亭台楼阁,同时还要满足各项功能需求是个非常复杂的难题,所以每个园林都凝聚着高超的造园手法。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分布局、理水、叠山、建筑和花木,从典籍中可以看出古人的做法和现代人很相似,景观设计要从大局入手,首先在平面上进行功能分区和流线组织。(见本书第一章)园中风景如果没有适当的线路联系起来,则难免陷于散漫、凌乱,所以各园都有一条或若干条观赏路线,使游人在这些路线上看到的风景像一幅连续的画面,这就是流线设计。

除了布局,不同的部分也有各自的建造技巧。(见本书第三、四章)例如挖湖与堆山要“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至于水榭,“榭者,藉也,藉景而成者也。或水边,或花畔,制亦随态。”……

学习造园手法将会对设计者受益匪浅。园林鉴赏家程羽文在《清闲供·小蓬莱》中讲到一些有趣的小窍门:“门内有径,径欲曲……花外有墙,墙欲低。墙内有松,松欲古。松底有石,石欲怪。石面有亭,亭欲朴。亭后有竹,竹欲疏。竹尽有室,室欲幽。室旁有路,路欲分。路合有桥,桥欲危。桥边有树,树欲高。……泉去有山,山欲深。山下有屋,屋亦方。”

如在上海静安雕塑公园,自然博物馆与一座大写意的中国古典园林互为对景;而远远望见的一汪池水和池中的不锈钢假山雕塑又恰到好处地将这座水院的主体水面隐藏起来,起到障景的作用。如图,

如何学习经典园林?

水池的设计简洁又不失意境。古典园林善用曲桥,曲桥可以增加游览路线,造成景深层次;而且曲一定要曲得有理,转折的地方必然是对着不同的景观效果。

5、测绘和绘制图纸

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去现场进行测量和测绘。图所示为留园内揖峰轩周围的各个院落测绘图。很多经典园林我们可以搜集到它们的图纸资料,因此也可以采用抄绘的方法学习。手绘和电脑皆可,边画边品味,比仅仅看一眼体会更深。如果没有机会进行实地勘探,也可以采用卫星图在网上查看。

 如何学习经典园林?


6、研究植物配置

园林设计师要对植物有一定了解,熟悉常用植物的形态和特性,这样在做设计时才能得心应手。而实地考察可以直观的看到不同年龄的植物在不同季节、不同位置的景观效果。

中国的私家园林并不讲求栽植奇花异草,反而要选择本地树种才得天然之道。清初文人徐日久认为园林植物要有三不蓄“若花木之无长进,若欲人奉承,若高自鼎贵者,俱不蓄。”他主持的园林“多自然,不烦人工。”植物采用最少的养护成本。

例如在留园的主厅五峰仙馆前面的庭院里,围绕院墙、顺着山势种植着女贞、黑松、柏、象牙竹与寿星竹,以造成松柏长青,幽篁掩映的背景效果;堂前种植白玉兰与桂花树寓意“玉堂春富贵”;早春白玉兰就以其硕大如玉的白色花朵缀满枝头,树下粉红的碧桃、垂丝海棠与绿叶交相呼应;夏天树木最茂盛的季节,假山石上雪白的六月雪与成群的夹竹桃怒放争辉;秋天金色桂花飘香。小庭院里处处有景,季季花开,代表着中国园林的植物配置特色。

除了留园,春天赏山茶花的有拙政园西部的十八曼陀罗花馆,看海棠花的有海棠春坞;晚春看芍药花的有网师园的殿春簃;夏天赏荷的有拙政园的远香堂和荷风四面亭;

如何学习经典园林?

而怡园的梅林、狮子林的问梅阁、狮子林的暗香疏影楼更是冬日观梅的好地方。

再如杭州植物园中有个山水园,当你学习这个以水为主的庭园时就会了解水边植物配置的原则。

1)离水较远处的路旁,植物益粗,无论形体还是枝叶质感都要显得随意,体现出野趣;

2)水边植物则要配置得细腻而讲究,不仅如此,池边设计不能千篇一律,应间隔性布置草坡、湖石、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或具有“疏影横斜”特点的亲水植物;

 

3)至于水中的浮水植物或漂浮植物也要依照植物的特点进行布局,如水面大则种植荷花,水面小则种植睡莲,荷可满植,因为荷叶挺出水面,观者依然可见水面,而睡莲叶由于紧贴水面而必须疏密有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