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匠心|从一块泥巴到一方澄砚烧制的是诗意与传统

 自由自在新闻 2016-08-23

匠心·陕州澄泥砚世家

从一块泥巴到一方澄砚

烧制的是诗意与传统

□ 时报记者 马杰


王跃泽在捏塑天鹅砚

陕州区人马寨村的王跃泽与弟弟王跃庆是晚清陕州澄泥砚的第六代传人,父亲王君劳则是第五代传人。如今,从制作、收藏到修建研山草堂澄泥砚博物馆,他们全家每天都围着砚台转。


烧窑前一家人都要忙活

制作一方砚台需从取澄泥土、澄滤配料、糅和陈放、模具成型再到烧制,这一系列过程说起来十分简单,可在20多年前,陕州澄泥砚的制作曾一度停止,人马寨村的村民鲜有人知道自己村是陕州澄泥砚的发祥地。


取澄泥土       

20多年前,王跃泽的父辈们曾反对王跃泽重拾这门手艺,但是看到他在偷偷烧制砚台,被这份想要恢复陕州澄泥砚工艺的决心打动,于是为他提供了不少帮助。在父辈们的言传身教中,王跃泽慢慢掌握了制作砚台的技巧,慢慢带动家人和他一起烧制砚台、修建研山草堂澄泥砚博物馆,保留祖辈们流传下来的宝贝。



砚坯入窑 

他们家制作的砚台共分为两类,一类是手工捏塑;一类是范模成型。其父亲王君劳擅长制作蟾形澄泥砚,弟弟王跃庆最拿手的是制作伏虎砚,而王跃泽则擅长手工捏塑各种造型的砚台。范模成型的砚台沿袭传统、古朴典雅;手工捏塑的砚台,造型优美、推陈出新。蟾形砚、伏虎砚跟百年前王跃泽的先辈们制作出来的砚台如出一辙,而手工捏塑的天鹅砚、山峰砚等“新鲜事物”,则既有传统的典雅又有现代的美感。


烧制而成的山峰砚与鳝鱼黄天鹅砚 


烧砚台的窑口只能容下人的半个身子进入,把百方砚坯放进窑内不仅耗时而且耗力。等到完全摆好砚坯,摆砚之人的衣服上已经和满了泥和汗水。

砚坯摆好后,就可以点火烧窑。此时,由王跃泽的母亲、妹夫收拾柴火,妹夫、弟弟轮流看着窑火。窑边的滚滚热浪加上夏季的高温,烧窑的艰辛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住。王跃泽告诉记者:“老辈人说,做砚台不是好活,这话不假啊!”

虽然时间已过去百年,王跃泽家制作砚台的每一步工艺中却都沿袭着祖辈们的足迹。烧制砚台的土是他从当地火烧阳沟找来的一层红色黏土,经曝晒、碾碎箩土、澄滤配料等多道工序后,成为制作砚台的原材料。烧制砚台的火候也是几代人传承下来的经验,当火焰的颜色与窑中正在烧制砚台的颜色相映成辉,泛出特殊的红色,就快到封窑的时候了。

手艺需要时间的积淀,用心制作的砚台才有生命。现在,王跃泽一家人一边打理砚台博物馆,一边制作砚台,一方砚台的制成是时间流淌的痕迹,是祖祖辈辈的打磨与传承,最终才成为那一方独一无二的流传。


炉火与砚台呈现特殊的红色就该出炉了


黄河时报新媒体中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