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处暑节气至 防秋燥保健食谱

 佳品珍藏馆 2016-08-23

农历丙申年七月廿一(2016年8月23日)处暑节气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了,也就是说是炎热的夏天即将到此为止了。处暑时节应该注意哪些养生要点呢?
 处暑之时话秋凉

处暑过后天气转凉,“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气候特征明显。昼热夜凉的气候,对于阳气的收敛形成了良好的条件。恰逢处暑之时,小编给出以下5点提示:
1、穿着:不宜急于增加衣服。“春捂秋冻”之意,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往外走之时,必有寒交换进去。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
2、夜寝: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
3、室内:白天只要室温不高不宜开空调。可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杀之气荡涤暑期潮热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
4、防病:在秋分之前,气候变数较大,雨前气温偏热,雨后气温偏凉,易引发人的风寒或风热感冒。发病初期应及时用食物疗法恢复平衡。
5、饮食:可吃温补食物。脸无痘、面不红者,可适当吃些辣椒、胡椒之类食物;有饮酒习惯者可适量喝点酒,其中白酒、黄酒一定要加温;主食以吃精白面补气为好;早起可吃几颗红枣、桂圆;酸味主收敛,也可适量吃些酸味食品。
Tips:这段时间尽量不吃萝卜(胡萝卜除外)。因萝卜主下气,此时人的中气不足,吃萝卜易伤中气。
 处暑后不忘防晒

炎热的天气里,在户外待时间长了,肌肤容易红肿、有刺痛感,严重者还会出现水泡、脱皮等现象,这是遭受阳光毒晒后而留下的纪念品。
专家提醒,处暑过后太阳的紫外线辐射指数依然较大,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因为天凉了而忽视防晒,更要提防被“秋老虎”伤了皮肤。
肌肤一旦晒伤要赶快施救,首先以舒缓、镇定发红发热的皮肤为先,再使用温和、无刺激的保养品,才能加速细胞修护、再生,缓和皮肤晒伤的症状。
此外,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些食物,也是很好的修复品。
1、黄瓜:黄瓜汁中含丰富的维C,既可补充皮肤失去的水分,又可治疗脱皮现象。因此,晒伤后,可用黄瓜汁敷在疼痛的皮肤上10分钟,清凉透入皮肤,疼痛感会消减,敷后要用水冲洗干净。
2、蛋清:蛋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协助皮肤生长。
3、蜂蜜:蜂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葡萄糖等,能滋润美白皮肤,还有杀菌消毒的功效,使伤痛早愈合,皮肤恢复光泽。
 预防“秋燥”方
处暑,是暑热逐渐减少,天气渐渐凉爽的时节。处暑时节后的养生重点是预防“秋燥”。下面介绍能够预防“秋燥”的2条保健食谱。

梨粥
梨2-3个,洗净后去核切碎加大米100克,加水煮粥。梨,味甘酸性凉,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功效,大米健脾益气,两者同煮为粥,具有益气健脾、滋阴润燥的作用,可作为预防秋燥的保健食品。

百合银耳粥
鲜百合50克,银耳10克,大米100克。将百合洗净切碎,银耳用温水发开后,洗净切碎,与大米同煮为粥。
百合,味甘性微寒,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功效;银耳,味甘淡性平,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功效;大米益气健脾,三者同煮为粥,具有润阴润燥、补肺养心、健脾生津的作用,适用于在干燥的秋季食用。
 秋凉护脐很重要

处暑节气过后,人们开始从防暑降温逐渐过渡到防寒保暖上来。大家都知道寒从脚上生的道理,却较少注意到肚脐也很容易受寒。
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没有脂肪组织,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因此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并且最容易穿透弥散。
若晚上睡觉暴露腹部,或者年轻爱美的女士穿露脐装,寒气就很容易通过肚脐侵入人体。如果寒气直中肠胃,极易发生急性腹痛、腹泻等。
此外,时间一长,寒气逐渐积聚在小腹部位,还会导致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如男性的慢性前列腺炎,女性的痛经、月经不调等。
因此,除了根据天气变化增添衣物、晚上睡觉注意覆盖腹部外,还可以按摩肚脐,方法是先将双手掌心搓热,然后上下重叠放在肚脐上,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分别揉按100次。
如果寒气积聚日久,病症顽固,还可以取粗盐0.5-1公斤,炒热后装入毛巾缝制的口袋中,放在肚脐上热熨,但切记要做好防护措施,以免烫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