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师博客】规培让我知道的那些事

 渐近故乡时 2016-08-24


 

2014年10月,硕士毕业后我开始接受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作为一名神经内科住院医师,我选择了在业界颇有地位的北京宣武医院。两年的住培生活中,我不仅学到了更多的知识,也对临床工作有了更深的感悟。


临床工作繁琐 但要清楚重点

刚进科不久,我曾收治过一名青年女卒中患者,入院后为了查找病因,给她安排了抽血化验、头颅核磁血管超声等检查。然而,检查结果并未发现明显异常。


查房时,老师问到,“青年卒中病因筛查的检查都做了吗?都查到了什么?”


我上前汇报,“都查过了老师,但是没有查出明确的原因。”


老师接过病历翻看,皱了皱眉,问到,“心脏超声没有问题,有安排进一步的检查吗?食道超声?发泡实验?”


我心虚地说,“还没有老师,超声心动结果才刚回来。”


“检查要抓紧约,约完要主动追查结果,患者住院总共就一两周的时间,其中很多还是辗转多家医院求治无果,要对每一位患者负责,对临床中每一个问题刨根问底,这样患者出院时才能尽可能给出确切的诊治方案。临床工作确实很繁琐,但是要清楚重点是什么,要急患者之所急!”


这番语重心长的教导时至今日我仍记忆深刻,诊治每一位患者,最重要的是解决他们的问题,要真正设身处地的为之着想,这才是临床工作的核心。


做一名“临床”医生

在神内监护室,患者病情都很危重,管理患者或是值班,都需要更多的精力和细心。


以动脉溶栓为例,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压,然而血压控制范围非常窄,稍高一点容易引起再灌注损伤,稍低一点又可能造成脑灌注不足。


有次值班,遇到一位刚刚做完动脉溶栓的患者,为了严格控制好患者的血压,那一晚除了处理其他患者,就一直在他的床旁密切监测,根据血压值调整静脉降压药物剂量,维持血压在目标范围内。


宿英英主任一次查房,曾教导我们,“做一名‘临床’医生,要多在床旁观察患者,给了治疗和处理后要在床旁观察患者的症状和生命体征变化,而不是下了医嘱就没事了,或是坐到电脑前写病历,成了一名‘临病历’医生、‘临电脑’医生!现在辅助检查发展得很快,但是不能过分依赖辅助检查,它们只能辅助临床诊断。临床永远是最重要的。”


主任的训诫让我对临床医生四个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即将结束,虽然辛苦,也只拿着微薄的补助,但住培期间的成长和感悟让自己多了几分信心,这是来之不易、受用一生的收获。




(原文刊载于8月18日《医师报》)


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