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鹏举:诗就是中国人

 静雅轩345 2016-08-24

诗歌热了,这是个值得推敲的说法,诗歌什么时候远离过我们的人生?可是,诗是什么?这个问题似乎很难说清楚。且看鹏举先生如何破题。

诗是什么?

文/陈鹏举

诗是什么?这是个难题。写下这个问题,感觉很为难。只是,很想试着回答一下,因为这问题,无论有关中国文化还是时下的文化复兴,都是避不开的问题。当然,我的回答只能是很感性的那一种。诗是什么?这个问题的难以回答,是因为诗本身的原因。已经是诗了,还能说清楚吗?能说清楚,还是诗吗?

中国太伟大了,生来就是诗的国度,生来就是以诗开启自己文化的河流和江海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诗经》开宗明义的第一首。读起来,好像前言不搭后语。前两句和后两句有什么关系?可它就是中国人心里有关爱情的好诗。人遭遇了爱情,自然语无伦次。心里想的,变成语言,怎么说,总觉得没说好、没说对。再变成文字,自然更不知如何是好了。而这正是最真切和最真情的。这就是诗,中国人血液里的文字。

说地球围绕太阳转,是科学。说太阳升起来了,是文学。而诗,是文学中最文学的东西。还是《诗经》里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看上去,是写来去时的季节。可大凡中国人,都知道这里的季节,是人心的季节。这首诗好像什么都没讲,可心里的哀愁、痛快,感染到每一个读它的人了。杨柳和雨雪,谁也不会去探究是不是真的出现过。这就是诗。诗是极其内心的,诗是天、地、人合在一起的。这就是中国人的文化,中国人博大的人文心胸。这也就是,先秦时候的诗文,后人很难企及的原因。因为那是天、地、人很直白地相互照耀。而后人只是从那时的诗文里,寻觅这种伟大的照耀。还应注意,诗文,诗文,诗是在前面的。所谓的好文,其实也因为放射着诗的光辉。

说了以上两点,即:一是极其内心的,一是天、地、人合一的。诗是什么?这个问题应该可以明白几分了。又譬如,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所写的对春色中燕子的伤感,和晏殊的那句“似曾相识燕归来”,心情是一样的。都不知道,眼前的燕子是不是去年的那一只。又都不愿意知道,燕子不是去年那一只。燕子和曹、晏无关,而因为燕子,曹和晏有关了。这就是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只是李白的诗。在客地的夜里,一个人孤独地面对一颗月亮,一颗同时和同样照耀着故乡的月亮,李白的心会多温暖。这首诗,有人说是打油诗。这是小看月亮和李白了。这里,姑且不论打油诗。只是想说,在仅有舟马,没有电,故乡和游子无比遥远,月亮和人无比亲近的年代,李白这首写在天地之间的诗,是极其内心,又是天、地、人浑然一体的。还可以补上一句的是:这首诗的文字是属于文言文体系的。中国文言文天赋的诗意,是无与伦比的。看上去这么直白的四句诗,哪一句也不能安置在白话文字里。为什么?因为这里的每一句,因为极其内心,因为有关天、地和人,都闪耀着月亮,都站立着李白。

应该称之为“国诗”的中国文言文体系里的诗,到了唐代,所谓格律才开始严谨起来的。诸如平仄、对仗等等。这是诗的成熟或者说极其成熟的时代。只是,所谓格律,诸如平仄、对仗,都不是决定是不是诗的必要前提。阅读国诗,应该从唐代上溯到先前去。

诗是什么?最后,想这样回答:诗就是中国人。中国人,在这个世界上寻找到了自己,那就是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