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夏至草的秘密——她真的不是益母草,更不是夏枯草

 369蓝田书院 2016-08-24

编辑:常山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有一种常见的药草以夏至为名,那就是妇科常用药夏至草。夏至草是我国传统中医学中一味十分有用的妇科药,因其一般在夏至前采收而得名,同时,它还有一个别称叫做“小益母草”,外行人有时的确会将它与益母草相混淆。同时夏至后枯萎是夏至草的重要特征,有些人更是把它与夏枯草混淆不清,其实它真的不是夏枯草。下面我们就来把夏至草的秘密扒一扒!

什么是夏至草?

中药夏至草为唇形科夏至草属植物夏至草Lagopsis supine ( steph)IK.Gal.的全草。又名小益母草、白花益母草、白花夏枯草等。夏至草之名始见于《陕西中草药》。可活血去瘀、调经、降气逆、平肝潜阳,用于月经不调、半身不遂、血滞经闭、贫血性头昏等疾病。夏至草在长江流域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分布非常广泛,每年春天,开阔草地上满满都是,夏至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广泛栽培,夏至草的花是白色的,偶见粉色。

夏至草的功效与作用:养血调经,利尿,退翳。用于贫血性头晕,半身不遂,月经不调。消炎、利尿。用于翳障沙眼,结膜炎及遗尿症。月经不调;产后瘀滞腹痛;血虚头昏;半射不遂;跌打损伤;水肿;小便不利;目赤肿痛;疮痈;冻疮;牙痛;皮疹瘙痒。《陕西中草药》:“活血,调经。治贫血性头昏,半身不遂,月经不调。”

夏至草的性味归经记载:味微苦,性平。有小毒。蒙药味微辛,性寒。入脾经。《陕西中草药》:“味微苦,性平,有小毒。

夏至草与益母草、夏枯草的来源不同

01

中药夏至草为唇形科夏至草属植物夏至草Lagopsis supine ( steph)IK.Gal.的全草。

2

《中国药典》记载益母草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 Houtt. 的新鲜或干燥地上部分。


益母草

【药性】苦、辛,微寒。归肝、心包、膀胱经。

【功效】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

【主治】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疮疡肿毒。

3

《中国药典》记载为夏枯草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的干燥果穗。

夏枯草

【药性】辛、苦,寒。归肝、胆经。

【功效】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主治】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夜痛;瘰疬、瘿瘤;乳痈肿痛。

夏至草与益母草的关系

诸多文献记载夏至草性味、功效均与茺蔚即益母草相似,有养血调经、活血祛瘀、利水消肿的作用。经文献考证,夏至草药用历史悠久,历代本草中列于茺蔚项下,是作为茺蔚的一种来应用的,古代可能是茺蔚的正品之一。《本草纲目》中茺蔚白花者应是夏至草,紫花者为现今正品益母草。而现在将夏至草列为益母草的混淆品种,二者功效是否一致,还需进一步的研究确定。

夏至草与夏枯草混淆的原因

其一,经古代文献考证,夏枯、夏枯草都曾经用作茺蔚(即益母草)的别名,这里的夏枯草应该就是夏至草,但绝对不是今天《中国药典》记载的夏枯草。其次,二者的采收季节相似而易于引起混淆,夏至后枯萎是夏至草的重要特征,夏枯草是夏季果穗呈棕红色时采收。


【参考文献】中华医史杂志2001年4月第31卷第2期。李佳,陈玉婷《夏至草文献考证》。

感谢阅读与分享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