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母草,唇形科植物。茎直立四方。
明朝以前,益母草实为夏至草,叶如三掌花白,后被混淆错用至今。能活血调经、利水消肿;子清肝明目。孕妇禁用。 益母草到底长什么样子?益母草,是唇形科植物,入药用它的茎叶花儿,也就是除了根以外的地上部分。益母草的叶子每层两片相对生长,但上下两层都是相互垂直的。 益母草的花生长在叶子与茎的夹角处,术语叫做叶腋。花绕着茎生长一圈,每层都开花。花萼呈钟形,花冠为唇形(唇形科),淡红色或紫红色。 益母草的种子褐色呈三棱状,叫做茺蔚子(chōng wèi, 蔚做姓时读作yù),最早记录在《神农本草经》中,原本种子入药,后来被益母草取代,人人皆知益母草,少有人知茺蔚子。 需要说明一下,有人对益母草的原植物进行了考证,认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益母草不是现在的益母草,而是唇形科植物夏至草。夏至草的叶子如掌分三瓣,花是白色的。现在有人渐渐认识到夏至草,称它为小益母草。 夏至草之所以得名,是因为这个草生命就到夏至,夏天就枯萎了。但夏至草它比别人起的早,冬天顶着积雪就开始生长了。 夏至草 宋朝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益母草(茺蔚子)插图就是夏至草,到了李时珍《本草纲目》就改成了现在的益母草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李时珍弄混了,结果以讹传讹,错用到现在,一直未改。 本草不等于中药,中药主要讲某药功效,而本草则含义更广,当一个好中医,只懂中药不懂本草是不应该的。由于历史传承的原因,本草具有很多时代特点,需要涉猎历史地理人文等很多知识,潜心考究本草的人太少了。我们现在用的中药,有很多与古代大相径庭。 益母草的药用价值
活血调经 益母草在中药书被归为活血药,它具有活血调经的作用,主要用于月经失调等,古代也常用于胎前产后。
所列功效未见治疗妇科疾病,不知为何又名益母。至于后世益母草成调经常用药,乃益母衍生出来的。又因为妇科常用,又被称为“坤草”。 利水消肿 益母草利水消肿的功效,源自《本经》“除水气”,可以用来治疗水肿、小便不利,又因为益母草有活血作用,所以伴有血瘀的水肿,应用益母草最为适宜。 清肝明目 茺蔚子是益母草的原本用药,除了具备益母草的作用外,还具有明目的作用,这个功效符合《本经》的记载。不过知道人不多,用的人更少。
还有一点常常被人忽略,益母草外洗,可以用来治疗荨麻疹。 益母草真的是补药?望文生义! 很多人听到益母,就以为是补药,随便买来吃。现在有的人也正是抓住了这个名字,用益母草、大枣等,开发了益母草膏等多种制剂,用于活血调经,很是畅销。
学医者可参见陈士铎《本草新编》论述:“但益母草实非补物,止能佐补药以收功,故不宜多用。大约入诸补剂之中,以三钱为率,可从中再减,断不可此外更增。” 孕妇禁用! 对于孕妇来说,益母草绝对禁用,因为益母草可以兴奋子宫,增强子宫收缩,导致流产。古代也正是取它这个作用,而治疗难产的。201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明确指出益母草孕妇禁用。 您千万不要以为益母草关爱女性,拿来就吃啊。对于学医的,也需要及时更新知识啊,虽然古书没有把益母草归入妊娠禁忌歌诀中,千万不要给孕妇开益母草或含益母草的制剂啊。 |
|
来自: 新用户08956906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