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哎,如何摆脱对手机的依赖?

 霸王龙勇士 2016-08-24



是否存在某一刻,你想把手机扔了?


是否有那么一段时间,总觉得手机在影响你?


是否在清晨醒来,你就开始陷入到被手机精神绑架的无尽循环中?


那天,老李跟我吐槽,坦言自己受到了手机的干扰,他说早上起床一看到微信显示着几百条信息就感觉很压抑。


几个微信群的消息此起彼伏,吹水也不是,潜水也不是,手机滴滴滴的响声就如同马路上的噪音,不想去听,但总会来袭。他问我该怎么办?


我总不能建议他把手机扔了吧?


想起前几天有个陌生的读者在我后台留言,她说老显啊,每天晚上临睡前我总是习惯抱着手机入眠,不刷个朋友圈或看个小说再睡,总感觉缺了点什么!


有时候看着困了,手握的手机从空中砸向自己的脸,然后留了伤疤,我想戒掉手机瘾,但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痛,怎么办?


其实我很想告诉她:“来,把手机送给我,这样你就戒掉手机了。”



【本文写作思路图】


这几天网络热闹得紧,各种有趣、有料的热点资讯从手机里跳出来,蔓延到寻常百姓家,如果你会用手机上网浏览新闻,那你肯定不会错过洪荒之力的“超凡脱俗”,并被王宝强事件漫天刷屏。


有人跟我说,整天被同个内容话题绑架,恶心感油然而生。


我说:“那这是你的问题啊,网络媒体没有错,你可以选择不看啊,为什么非得接受这些热点的乱入骚扰呢?”


他说:“因为我离不开手机,有时候空下闲来,会忍不住去摆玩手机,其实我知道自己应该摆脱对手机的依赖哎。”


那么,你想摆脱吗?


——【1】——

为 什 么 要 摆 脱 ?


>>>>

手机正在打扰你

当你正在与朋友面对面交谈的时候,忽然手机一个铃声,打断了你和朋友的聊天,你顺手拿过来接听,却只是一个类似于诈骗的无聊电话。


挂下手机那一刻,你的讲话思绪好似也挂了,经由朋友善意的提醒才让你回到聊天的正轨中。


当你正处理手头的工作任务时,试图在紧张的工作节奏中紧随血液的流速,靠紧职业的肺腑,忽然一条微信信息出现在你面前,你就只是在那一瞬间望向手机那么一眼,便把手头工作停下。


抓起手机马上回复对方,一来二去,闲聊了十几分钟,越聊心越荡,放下手机的那一刻,才意识到又得重新来过,任务进展被停滞。


就那屏幕一暗一亮,牵动着多少人的注意力,你去碰它,思绪和心境自然会跟随它的节奏一起摇摆。

>>>>

手机让你杂乱无章

起床就开始刷朋友圈,有事没事就用即时聊天工具与他人传递闲情,手机网络上海量的信息排山倒海般涌进我们的生活,微信群里无营养的消息分割了我们的行动顺序,做着一件事的同时又惦记着手机的哪条信息将姗姗来迟。


自己的注意力难以集中,让自己的拖延症开始复发。本来事情安排得挺好,计划清单写得听完整,执行起来应该不难,无奈有了手机的陪伴,你要临时变更事项进展规划。


你会说,事情没那么急,不如玩手机。


我们的思路被手机里的一个小小的动静所打乱,而手机正让我们的生活开始变得杂乱无章。

>>>>

手机正在浪费你的时间

当你忙于回复别人的微信时,时间正悄然无声地在你身边走过;


当你沉浸在手机游戏的畅玩中,半个小时对你来说显得太短,一个小时的长度都会嫌慢;


当你不断的刷着朋友圈并忘记时间的存在时,你的精力随着时间一起流向了回不来的远方。


并不是说及时回复微信是不可取的行为,也没有批判玩游戏时不积极的做法,刷朋友圈更不是坏事,只不过由手机衍生的这些事儿在我们在不经意间将时间割成了多样化的碎片。


碎得难以拼凑整齐,慢慢的,肆意浪费时间的行为开始变得有理有据。

>>>>

手机让我们难以静心

从最初的大哥大,到现时的苹果手机,科技在迭代更新,一切变得越来越先进,也越来越简单。


从前谈情说爱很难,因为写信、寄信、收信拖延了大量即刻对话时间,而有了即时聊天工具之后,距离再远也不是挡不住即时文字中的含情脉脉,手机让通讯变得简单,也把大家的脑子宠得越来越简单。


不见对方回复,心烦意乱,继而胡乱猜想,恨不得在下一秒便向对方逼问。


心开始静不下来,渐渐成为了习惯。


因为有旁边手机的存在,无法安安静静的去做好一件简单的事情,就算是最简单的连贯阅读,也变得异常艰难。

>>>>

被手机牵着走

当你看到这里的时候,也许会有同感,那么恭喜你,你已中了手机的毒,正被沉浸其中,难以脱离,你不想理会它,却拿不出行动力。


摆脱对其的依赖成为了奢望,怎么办?


还想摆脱吗?




——【2】——

摆 脱 手 机 的 好 处


>>>>

节约时间 

简单计算了一下,我们回复别人一条微信平均需要30秒到一分钟,短的话可能不到十秒,那么想象一下我们一天会在玩微信这件事上消费多少零碎时间?


如果我们不把手机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这部分时间是否可以腾出来节约?


当我们不再频繁拿起手机,而是选择一个时间段统一玩手机,这些碎片时间是否可以集结起来?


时间是老天赠给我们最宝贵的产物,摆脱手机的依赖能让这些产物不被浪费。

>>>>

处理事情更加有序

调整好姿态,把手机放一边,全身心的投入到事情中,这样看起来会不会更为专注一点?


其实手机没有你想象中重要到不可替代,一条不重要不紧急的微信留言没有必要惊动你全身的细胞,继而火急火燎的停止手头正在做的事。


摆脱手机的依赖会让你的处事安排远离紊乱。

>>>>

不易感到浮躁

在阅读和写作的时候,我习惯性把手机扔在一边不理会,静音状态,除非有电话进来并震到整张桌子都抖三抖,我才会去看看怎么回事,有时候写东西入了神,会完全把手机忽略。


李笑来老师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里提到过:“要把注意力留给最重要的事。” 没有手机的干扰,专注力开始在我们全身驻扎,自己也能静下心来专心对付当下所做的事。


更重要的是,在摈弃浮躁中,我们认识到了自己真正所需,而摈弃的前提是摆脱对手机的以来。


——【3】——

摆 脱 的 前 提 条 件


>>>>

明确初心

有些人喜欢跟风,看见别人买什么会好奇去围观,看见别人关了朋友圈也会跃跃欲试。


而今浮躁之气在社会横行,越来越多的人主张极简、工匠精神、静下心,当看到别人为修炼自己而开始远离手机,很多人都会跟着效仿得有模有样。


我们应该想清楚为什么要摆脱对手机的依赖,在行动之前请先问问自己的初心。

>>>>

下定决心

做出决定只需要口头上开一张空头承诺,脑海中过一遍行动流程,就万事大吉。但倘若是真正行动?


又有多少人会坚定不移的开始执行并做好这样一件事情?


那么请不犹豫,在担忧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只需要明确一件事便可以消除大量的心理障碍,那就是对做这件事横下一条心。

>>>>

制定计划目标

自从关闭了朋友圈的使用,偶尔我会发一些状态扔上去,然后不管了,本是互动交流的良地,只因充斥着太多消耗注意力的无营养资讯,只能以关闭处之。


不过逢周末时段,我会抽出十几分钟时间出来浏览,亦或者当我想看谁的圈时,便给自己点时间点击进去。


就拿朋友圈来说,我们可以尝试制定一个目标,比如一天花在朋友圈上的时间是一小时还是半小时,当我们每次刷圈的时候便开始统计之。


这样的做法重点不在于时间长短,在于有没有制定如何使用手机的目标,也可针对任何一款App。




——【4】——

如 何 摆 脱


初心、决心、目标,都有了,那该如何摆脱?有什么方法?

>>>>

设置手机静音

在办公室,凤凰传奇的一首悠扬歌声忽然响起,你会不会被惊扰?


自己安静认真的做着某件事,忽然你的手机铃声大喊一声,你会不会被吓到?


众人聊天聚会,围坐一桌交谈甚欢,你的手机微信提醒声总是响个不停,是继续跟朋友聊天,还是边聊天边回复微信?


手机会干扰自己,也会干扰别人,那么如果想无视它,欢迎尝试设置静音状态。


在大部分时间里,我的手机都处于静音状态,无论是工作场合,亦或是在某个聚会时,手机静音是对自己处事的不打扰,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调好静音,把手机扔在一边,文章写到这里,我也没去看手机里发生了什么。

>>>>

尝试关闭朋友圈

这种方式对于自己来说习以为常,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讲可能比较极端,所以因人而异,如果能够接受长时间不在“圈”里混,可以尝试之。


只不过关闭它不意味着能够摆脱它,毕竟行动易做,心魔难除。

>>>>

统一时间回复微信等事宜

我有个坏习惯,喜欢在每天抽一个时间段集中处理一些不紧急不重要的微信留言,以长文的方式用心详细回复,为什么是坏习惯,因为它让我怠慢了微信,怠慢了微信友人留言的热情。


他们得不到及时回复,自然有些抱怨,但看见我这般做法,竟觉得挺好,可以节省大量的处理微信回复时间,而且不会让自己整天依赖于与微信友人实时互动。


欢迎尝试这一做法,统一时间集中处理同类事情能极大的提高我们处事效率,这个方法也可以用在回复这些留言身上。

>>>>

删繁就简

极简风盛行,不断有人倡议物品使用越少越精简越好。


同样的,苦恼于手机App太多,可以尝试只安装自己所需要的app软件,一个足矣。


如此能让我们不会沉浸在摆弄手机软件上,关键是它能培养我们的聚焦能力。


少,能让人聚焦,聚焦是注意力集中的前提,当我们注意力集中的时候,便难以想东想西,亦可安静做事,这个时候,手机是什么,谁还会去惦记?

>>>>

把玩手机的时间拿来做其他事情

当你在玩手机游戏的时候,我在利用这个碎片时间看书,书慢慢就被看完了;


当你在刷朋友圈的时候,他拿出了纸和笔,找了张凳子和椅子,开始写字,字越练越好看;


本文由G.P.A经授权转载自老显(ID:sendychiu),作者老显,央企上班族 / 独立作者 / 业余情感分析者 / 曾经是亚运志愿者、在校播音员、公文撰稿人 → 坚持跑步|痴迷阅读|擅长写作|热爱音乐|喜好摄影|热衷时间管理与自我管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