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大家好,我们今天接着上节课的内容继续讲《西方艺术赏析》,上节课我们从希腊原始艺术讲到中世纪的部分艺术,这节课我们接着西方艺术史的历史,继续讲文艺复兴的艺术,会重点抽出几个艺术家来讲,大家都认识图片上这三个人不?第一张图片,高知名度,大家可能都知道他就是达芬奇,如果说要在地球上有史以来找个最聪明的人的话,绝大部分人会选择爱因斯坦,因为他发明了让当时全世界只有“三个人”才懂的相对论,因为他用五篇论文在20世纪初就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楚,因为他的智商超过了160(见琉璃工房博文),属于智商涨落区,非常人所能比.然而小爱并非是极顶聪明的地球人,早在他出生几百年前就存在另外一个拥有220智商的牛人,他就是我们这篇要讲的列昂纳多·达·芬奇。达芬奇是个奇人,要给他冠个头衔的话,可以很多很多:画家、作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等等,这里的任何一个“家”放到现代人身上恐怕都是一生难以成就。但我们还要关注的是,他还是一个物理学家!好,我们从个人回到当时的大环境,中世纪后期,因十字军东征带动新的工商业出现,原有社会结构发生改变,一场狂飙突进式的思想解放运动随之而来。先在意大利,后波及全欧洲,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讲到的,伟大的文艺复兴。达芬奇固然全能,是代表文艺复兴的集大成者,但是我们要知道,文艺复兴的开端并不是他,大家现在的时候都有一册历史书上有讲到文艺复兴三杰对吧?那我们都知道文艺复兴的巅峰就是这三杰,但我们有没有谁知道文艺复兴的开端?好我们今天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意大利文艺复兴。文艺复兴(Renaissance)是盛行于14世纪到17世纪的一场欧洲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最先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达到顶峰,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所以我们不能只知道有三个画画画得很厉害的艺术家,文艺复兴是西欧近代三大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之一。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城市的兴起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改变了以往对现实生活的悲观绝望态度,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而这些倾向是与基督教的主张相违背的。在14世纪城市经济繁荣的意大利,最先出现了对基督教文化的反抗。当时意大利的市民和世俗知识分子,一方面极度厌恶基督教的神权地位及其虚伪的禁欲主义,另一方面由没有成熟的文化体系取代基督教文化,于是他们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这就是所谓的“文艺复兴”。意大利最早兴起资本主义萌芽且较多的保留了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所以文艺复兴最先起源意大利,它的核心就是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精文艺复兴的心脏——佛罗伦萨神的核心是提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你们的历史书上也有讲得很详细,文艺复兴呢,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产生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本质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 那文艺复兴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呢?,我们知道有钱才能推动玩艺术对不对?吃不饱饭了,谁还搞艺术,中世纪的欧洲,贸易中心集中在地中海沿岸,意大利最早产生资本主义的萌芽,资产阶级希望冲破教会神学的束缚。商业城市的兴起,手工工场的发展,经济繁荣。二、文化基础 大量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典籍从东罗马帝国传到了意大利。三、阶级基础 新兴资产阶级的壮大。四、人才优势 14-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才济济,汇集一处。五、地理位置 意大利相对邻近东方,较早接受了东方文化(造纸术,印刷术)。六、导火索 黑死病在欧洲流行。七、深层原因 教会严格控制人们思想,激起资产阶级与平民的不满。 其实除了美术三杰,文艺复兴还有一个文学三杰,文艺复兴还有一个文学三杰,他们分别是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十日谈》作者薄伽丘,文艺复兴先驱,《神曲》作者,但丁,但我们主要讲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所以暂时不讲文艺复兴其他方面的伟大成就了,只是在此稍微一提文学三杰。好,讲到这里,我们大家差不多应该开始看画了,你别说你这个老师讲那么久看不到画还不是白搭么,对吧,我们现在进入文艺复兴绘画的开山鼻祖,在此之前,先看个纪录片, 据说这个带黄头巾的就画家本人了,果然是有一种蔑视众人的仪态是不是。 乔托:哀悼基督(The Mourning of Christ),1304-06年,湿壁画。意大利斯科洛文尼教堂。到这时候,西方绘画才开始出现画面结构。以前中世纪的画家都不懂这个。《犹大之吻》 《犹大之吻》是乔托的一幅具有代表性的著名壁画,被称为文艺复兴初期的绘画杰作。它是以《圣经》故事为题材进行创作的。这个故事我们十分熟悉:为了13块银币,犹大将自己的老师出卖给了犹太教当权者,并为拘捕耶稣的人带路。画面上犹大带领一队人马,直奔耶稣而来,将他团团围住,犹大上前亲吻耶稣,以此作为捉拿耶稣的暗号。而耶稣早已识破了他的诡计,对他怒目而视,犹大则显得十分惶恐。四周人头涌动,杂乱无序,充满了紧张的空气。无论表现什么样的主题,也不管画面中场面有多么嘈杂,乔托都有一种惊人的协调、组织并使画面重心突出的能力。捉拿耶稣的兵士手执火把,挥舞着各式武器,但画面的中心位置却显得平静而庄重。整幅作品用光、用色和构图都显得十分准确、和谐,将“犹大之吻”那一瞬间各种人物的表情、内心世界以及场面的特定氛围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对这则圣经故事的描绘,乔托的爱憎跃然其上。 19 马萨乔:逐出伊甸园 (The Expulsion from the Garden of Eden),1426-27年,湿壁画,佛罗伦萨兰布卡齐礼拜堂。 自乔托之后,大约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意大利的绘画徘徊在摹仿乔托画法的阶段。艺术史上出现这种迂回不前的现象是不奇怪的。它在孕育一代新人,似乎在期待天才的人物。进入15世纪30年代后,一位寿命不长的画家马萨乔(1401~1428)诞生了。他的功绩是解决了乔托生前所未解决的重大课题:刻画人物的体积和表现自然的空间感。可惜他只活了27岁就离开了人世,只得由后来者来继续他的未竟事业了。传记作家瓦萨里在肯定马萨乔的艺术成就时,说他“经过穷年累月的探索而掌握了极为丰富的知识,使他成为那些能摆脱艺术上的僵硬呆滞而把运动精神和生气赋予人物形象的大师中的第一人”(引自瓦萨里的《马萨乔传》)。 马萨乔的入门老师是精于透视的建筑家兼画家布鲁奈列斯奇。马萨乔的绘技得益于这位老师的教诲。这位老师就曾断言:透视学是反映宇宙的最重要手段。而马萨乔本人的个性也很强,年轻时就敢于在绘画中寻求革新画法,已不亚于乔托。后来的许多文艺复兴画家以马萨乔的画风为准则,说他开创了意大利写实主义绘画的一代新风。自马萨乔之后,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绘画很快进入了一个繁荣期。 20 波提切利:春天(Primavera),1482年,坦培拉,203x314cm,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浪漫的,诗意的,软绵绵的,黏糊糊的,不是西方美术主流。所以波提切利在死后几个世纪都不被认可。这人如果在中国,早就是美术史中的顶级大师了。 从15世纪后期到16世纪中叶,教皇所在地罗马取代佛罗伦萨成为艺术中心,意大利文艺复兴进入盛期,出现被称为盛期文艺复兴三杰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 达·芬奇(LeonardoDi Serpiero Da Vinci,1452-1519)是绝世全能之才,在科学和艺术两个领域达到顶峰,能在绘画中表现人物心理,使明暗画法臻于完善。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1475-1564)是建筑师、雕塑家和画家,能表现人体力量和气势,有悲壮豪迈的风格。拉斐尔(Raffaello Sanzio da Urbino,1483-1520)是盛期文艺复兴风格的集大成者,画风柔和典雅,以圣母像著称。 21 达·芬奇:蒙娜丽莎(Mona Lisa),1503-06年,油画,巴黎卢浮宫。 22 米开朗基罗:大卫(David),1504年,大理石,佛罗伦美术学院画廊。 23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Sistine Madonna),1513-14年,布上油画,265x196cm,德累斯顿老大师画廊。中规中矩,又能鲜活灵动,是一切古典主义大师的超常本领。 与罗马画家追求雄伟美学风格不同,威尼斯的画家更爱好光和色彩,画女人较多,追求世俗享乐生活情趣的表达。 乔尔乔涅(Giorgione,1476-1510)描绘裸体女神在田野上熟睡,被认为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女人体画。提香(Tiziano Vecelli,1488-1576)是威尼斯画派的领袖,开创粗笔触技法,有热情华丽的艺术风格,还喜欢将宗教女神画成世俗少妇。丁托列托(Tintoretto,1518-94)善于画大场面和复杂透视关系,形式感较强。委罗内塞(PaoloVeronese,1528-88)作品人物众多,场面宏大。 24 乔尔乔涅:沉睡的维纳斯(Sleeping Venus),1508-10年,布上油画,108.5x175cm,德累斯顿老大师画廊。 25 提香:乌尔宾诺的维纳斯(Venus of Urbino),1538年,布上油画,119x165cm,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能把神画成俗人,说明人们认为俗人比神更有价值。但在傻瓜社会里,会把人弄成神,因为大家一致认为神比人更有价值。 26 丁托列托:奴隶的奇迹(The Miracle of the Slave),1548年,布上油画,416x544cm,威尼斯美术学院博物馆。玩透视就要玩到这个程度,才有趣味感。 27 保罗·委罗内塞:迦南的婚礼(The Wedding at Cana),1562年,布上油画,660x990cm,巴黎卢浮宫。 大师林立的现实,迫使16世纪中后期的意大利画家以变法求生存,他们创造出怪异风格(Maniera,另译风格主义或矫饰主义)以彰显独立价值,但因为做作和华而不实而未能大成。 28 布龙齐诺(Bronzino):维纳斯,丘比特,荒唐事与时间(Venus, Cupid, Folly and Time),1545年,板上油画,146x116cm,伦敦国家画廊藏。这个不是什么好作品,放在这里是为了说明西方艺术家之俗。 现今荷兰、比利时和法国东北部,在15-16世纪时属于尼德兰(Nederland,即低地国)地区,那里的艺术风气与意大利不同:精巧,写实,体现出北欧人冷静理智耐心的气质。 尼德兰画派的创始人是凡·艾克(Jan Van Eyck,1390-1441),他是宫廷画师,善于表现物体质感和细节,对油画技法有重要改进。 29 凡·艾克:阿尔诺弗尼夫妇像(The Arnolfini Portrait),1434年,板上油画,82x59.5cm,伦敦国家美术馆。西方美术史家对这幅作品有专门的研究,含义很是复杂。 博斯(Hieronymus Bosch,1450-1516)作品幽默风趣,能将写实与虚构结合,讽刺生活中的丑恶现象,很多作品与当时的民间谚语或寓言有关。老勃鲁盖尔(Pieter Bruegel the Elder,1525-1569)代表尼德兰文艺复兴美术最高成就,以表现农民生活和农村景色为主,画面有生活情趣,手法粗犷朴素。 30 耶罗尼米斯·博斯:运草马车(The Hay Wagon),约1516年,板上油画,147x212cm,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馆。 31 老彼得·勃鲁盖尔:雪中猎人(The Hunters in the Snow),1565年,板上油画,117x162cm,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画面感很强,虽然很写实,但不是照抄自然。 德国在16世纪出现很多大师。丢勒(Albrecht Dürer,1741-1528)是与达·芬奇一样具备多方面才能的艺术家,造型严谨,刻画细密,在油画、版画、建筑学和艺术理论上取得重要成就。荷尔拜因(Hans Holbein the Younger,1497-1543)善作肖像,精于写实,以技术精确无误而闻名。 32 丢勒:所有圣徒,三位一体崇拜(All Saints, Adoration of the Trinity),1511年,板上油画,135x123.4cm,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 33 荷尔拜因:商人格奥尔格·吉塞兹像(The Merchant Georg Gisze),1532年,86.2x97.5cm,柏林老大师画廊。不论有多少美术史家说这个表现什么新兴资产阶级之类,这个画都与思想性无关,只是画得好,技术好。 西班牙画家格列柯(ElGreco,1541-1614)有浓厚宗教情感,将人体比例拉长,使用弯曲线条和刺激性色彩,表现躁动不安的情绪。 34 格列柯:脱掉基督外衣(The Disrobing of Christ),1577-79年,布上油画,285x173cm,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格列柯的绘画手法很轻松,用色也很薄,可惜数字图像和印刷品上都看不出来。 意大利的矫饰主义画风,进入17世纪后转变成全欧洲的艺术潮流,被称为巴洛克风格(Baroque),以光线奇异、动感强烈和华美绚丽为基本特征。 但这时的意大利依然是欧洲艺术中心。雕塑家贝尔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1598-1680)作为米开朗基罗的后继者,技艺精到,善于表现人体瞬间运动和皮肤质感。画家卡拉瓦乔(Garavaggio,1573-1610)使用强烈明暗突出画面主体,被称为探照灯式光线。 35 贝尔尼尼:阿波罗与达芙妮(Apollo and Daphne),1622-25年,高243cm,罗马伯格赛美术馆。这个也是技术好,与思想性没什么关系。 36 卡拉瓦乔:圣马太被召唤(The Calling of Saint Matthew),1599-1600年,布上油画,340x322cm,罗马圣路吉教堂。卡拉瓦乔的光线偏重物质性,因此有些生硬。 尼德兰南部的弗兰德斯(Flanders)地区,是巴洛克绘画重镇。当时最受欢迎的画家是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1640),他的画风俗丽炫耀,最喜欢描绘光线落在女人皮肤上的闪光效果。凡·代克(Anthony Van Dyck,1599-1641)是英国宫廷肖像画家,画风温和,技巧娴熟,多使用暖灰色调。 37 鲁本斯:劫夺鲁西普斯的女儿们(The Rape of the Daughters of Leucippus),1617年,布上油画,224x211cm,慕尼黑老美术馆。这幅作品有个平面旋转形式,用来表现动荡效果,这在巴洛克时代很常见。 38 凡·代克:詹姆斯·斯图尔特,里士满和雷诺克斯的公爵(James Stuart, Duke of Richmond and Lenox),1632-40年,布上油画,216x130cm,纽约大都会美术馆。技术好,举重若轻的画家。 荷兰在17世纪初期建立国家,新兴市民阶层成为社会主体。服务于他们的美术创作偏重情趣,生动活泼,多小幅作品,还发展出风俗画、风景画、静物等独立画种。哈尔斯(Frans Hals the Elder,1582-1666),为平民画像,善于捕捉人物瞬间表情。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1632-76)画风单纯静谧,描绘市镇风光和市民日常生活。 39 哈尔斯:吉普赛女孩(Gypsy Girl),1628-30年,板上油画,58x52cm,巴黎罗浮宫。瞬间表情,能画出来,靠记忆,因为那时候没有照相机。 40 维米尔:倒牛奶的厨妇(The Milkmaid),约1660年,布上油画,45.5x41cm,荷兰国家博物馆。能画这么普通的生活,说明作者不认为只有大人物的丰功伟绩值得画,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不值得一画。 伦勃朗(RembrandtHarmenszoon van Rijn,1606-1669)是荷兰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画家。他前半生富贵,后半生倒霉。善用光线造型,笔触阔大,色彩浓烈,能最大限度发挥油画材质功能。在油画、素描和版画上有非凡成就。 41 伦勃朗:浪子回家(The Return of the Prodigal Son),约1668年,布上油画,262x205cm,圣彼得堡冬宫。厚重凝练,悲天悯人,这就是大师手笔,装是装不出来的。 西班牙是艺术大师频出的国度,继16世纪出现格列柯之后,17世纪又出现委拉斯凯兹(Diego Rodríguez de Silva y Velázquez,1599-1660),艺术手法平和自然,清新生动,能以不美化的手法描绘皇室成员。18世纪后期又出现戈雅(Francisco José de Goya y Lucientes,1746-1828)笔法简练,画风泼辣强悍,善于表现历史重大事件。 42 委拉斯凯兹:酒神巴克斯的胜利(The Triumph of Bacchus/The Drunks),1629年,布上油画,西班牙普拉多美术馆。把神画成醉汉,中西都有醉汉文化。 43 戈雅:卡洛斯四世一家(La familia de Carlos IV),1800-1801年布上油画,280x336cm,普拉多美术馆。戈雅是宫廷画师,敢把皇帝一家画成这个奶奶样,也没听说因此遭到什么打击报复。 17世纪后法国崛起,一时称霸欧洲,在艺术上接受意大利古典艺术,崇尚尊严、酷爱秩序、炫耀华贵。拉图尔(Georges de La Tour,1593-1652),善于描绘烛光效果,古典气息浓厚。但进入18世纪后法国艺术转向罗可可(Rococo)风格:注重曲线趣味和非对称性,色彩柔和华丽,形式繁冗浮华。 44 拉图尔:烛光前的玛格达琳娜(The Magdalen with the Smoking Flame),布上油画,117x91.8cm,洛杉矶博物馆。 瓦托(Jean-Antoine Watteau,1684-1721)、布歇(Fran?oisBoucher,1703-1770)和弗拉戈纳尔(Jean-Honoré Fragonard,1732-1806)都是罗可可画家,共同特点是以纯熟技法表现上流社会浮华生活,有轻松俗艳的格调。另有夏尔丹(Jean-Baptiste-Simeon Chardin,1699-1779)持相反立场,表现平民生活,手法朴素平易。 45 弗拉戈纳尔:荡秋千的快乐意外(The Happy Accidents of the Swing),1767-68年,81x64cm,伦敦华莱士收藏馆。虽然境界低俗,但技术过硬,画得好,因此照样是大师。中国的情况是有思想的画家很多,从古到今乌泱乌泱的,但画得好的很少。 ![]() 46 夏尔丹:铜水壶(The Copper Water Urn),1734年,布上油画,28.5x23cm,巴黎卢浮宫。用粗俗的低档家居用品对抗洛可可的宫廷奢侈品,夏尔丹够猛。 1789年法国大革命推翻路易家族统治,法国进入政治上动荡时代,艺术也随之风起云涌,出现多种流派和众多艺术大师,最后推动法国成为19世纪西方美术中心。 大卫(Jacques-LouisDavid,1748-1825)和安格尔(Jean-Auguste-DominiqueIngres,1780-1867)是尊崇古典传统的画家。前者是宫廷画师,思想激进,色彩庄重,热衷歌颂拿破仑帝国的荣耀。后者是美术学院院长,追求高雅,艺术技巧圆熟流畅。他们所开创的画风被称为新古典主义(Neoclassicism)。 ![]() 47 大卫:贺拉斯兄弟之誓(Oath of the Horatii),1786年,布上油画,130.2x166.2cm,美国托莱多博物馆。 ![]() 48 安格尔:大宫女(The Grand Odalisque),1814年,布上油画,91x162cm,巴黎罗浮宫。浪漫主义的气息压倒古典主义的规矩,守规矩,还能不规矩,大师都是这样的。 新古典主义的刻板规范,引起席里科(Jean-Louis André Théodore Géricault,1781-1824)与德拉克罗瓦(Ferdinand Victor Eugène Delacroix,1798-1863)的不满,他们以浪漫主义画风与之分庭抗礼。席气魄宏伟,色彩丰富,追求光感和运动感。德笔法粗犷,明暗强烈,想象力丰富,喜欢表现戏剧性场面和异国情调。 ![]() 49 席里科:梅杜萨之筏(The Raft of the Medusa),1818年,布上油画,491x716cm,巴黎卢浮宫。 50 德拉克罗瓦:萨尔丹帕勒斯之死(The Death of Sardanapalus),1844年,布上油画,392x496cm,巴黎卢浮宫。与思想性无关,就是视觉效果好,相当于好莱坞大片,只求视觉刺激作用,不想教育人。 而就在巴黎画家们为主义争论不休之时,另有一些低调画家来到巴黎市郊的巴比松村画风景,史称巴比松画派(The Barbizon school)。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1814-75)是其中佼佼者,他充满人道主义情感,笔下农民有庄严的精神气质,造型如同纪念碑。 ![]() 51 米勒:晚钟(The Angelus),1857-59年,布上油画,55.5x66cm,巴黎奥赛博物馆。手法简练至极,以四两拨千斤。 杜米埃(HonoreDaumier,1808-79)被视为写实主义(Realism Art)艺术家,但他的作品有表现主义倾向:手法豪放,意趣生动,描绘被压迫者的苦难,批判现行社会制度。 ![]() 52 杜米埃:三等车厢(The third-class carriage),1864年,布上油画,65.4x90.2cm,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19世纪中纯粹写实主义的画家,是库尔贝(Jean Desire Gustave Courbet,1819-77),他主张客观记录视觉现象,反对粉饰现实,也不追求作品的社会意义。他的这种去除理想与浪漫,将艺术作为纯然视觉记录工具的做法,直接导致了印象主义(Impressionism)的出现。 ![]() 53 库尔贝:筛麦女(The Grain Sifters),1854年,布上油画,131x167cm,法国南斯美术博物馆。 19世纪70年代前后,一批醉心于光色研究的法国画家,力图捕捉物体在外光条件下瞬息即逝的色彩,被称为印象主义画家。参与者有莫奈(Claude Monet,1840-1926),雷诺阿(Pierre-Auguste Renoir,1841-1919)和德加(Edgar Degas,1834-1917)等人。他们面对大自然直接写生,忽略造型,也不注重主观感情表达。 ![]() 54 莫奈:外光人物习作:打阳伞的女人,脸向左(Study of a Figure Outdoors: Woman with a Parasol, facing left),1886年,布上坦培拉,131x88cm,巴黎奥赛博物馆。 修拉(Georges Seurat,1859—1891)和西涅克(Paul Signac,1863-1935)试图以科学方法总结印象派经验,创造出有镶嵌效果的点彩法(Pointillism)。 ![]() 55 修拉: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A Sunday Afternoon on the Island of La Grande Jatte),1884-86年,207.5x308cm,芝加哥艺术学院。 后印象主义(Post-Impressionism)的出现,彻底结束了印象主义运动。其中凡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是伦勃朗之后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作画有激情,色彩响亮,直接影响了后来的表现主义。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为艺术放弃金融生意,描绘海岛上土著人生活,色彩浓烈单纯。 ![]() 56 凡高:花瓶与12朵葵花(Vase with 12 sunflowers)1888年,布上油画,91x72cm,慕尼黑新绘画陈列馆。 ![]() 57 高更:注视死者的灵魂(The Spirit of the Dead Keeps Watch),1892年,布上油画,74.4x92.4cm,美国奥尔布赖特·诺克斯美术馆。 虽然法国19世纪大师很多,但其中最伟大者当属塞尚(Paul Cezanne,1839-1906),他抛弃透视原理和固定光源,用印象派色彩描绘被印象派所忽视的体积和结构,使西方艺术重新获得古典式的秩序感,启发了后来的现代派画家,因此被视为西方现代艺术之父。 58 塞尚:大浴女(The Large Bathers),1906年,布上油画,210.7x251cm,费城艺术博物馆。 法国雕塑在这一时期也取得进步,如名气很大的罗丹(Auguste Rodin,1840-1917)受到印象主义影响,制作大量表面琐碎、毛糙和肉感的雕像。他的学生马约尔(Aristide Maillol,1861-1944)反其道而行之,追求简练、丰满和光洁的造型。 ![]() 59 罗丹:巴尔扎克纪念碑(Monument to Balzac),1898年,青铜,270x120x128cm,巴黎罗丹博物馆。 60 马约尔:空气(Air),1938年,荷兰米勒博物馆。 进入20世纪后,在后印象主义艺术基础上,偏重主观精神表达的现代艺术思潮席卷西方艺术界,出现众多画派和主义。其中野兽派(fauvism)以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为代表,通常是笔法狂放,色彩刺激,追求单纯化美学效果。 ![]() 61 马蒂斯:红房间(The Red Room),1908年,180x220cm,圣彼得堡冬宫博物馆。 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是立体派(cubism)代表,也是整个西方现代艺术的旗帜。他有无止境的艺术探索精神,创造出不同于常态视觉经验的全新形象,开创出一种破坏性美学范式,对世界艺术发展有重大影响。 62 毕加索:睡着的农民(Sleeping Peasants),1919年,纸上水粉、水彩和铅笔, 31.1x48.9cm,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在法国野兽派蓬勃发展同时,德国也贡献出表现派(Expressionism),其先驱是挪威人蒙克(Edvard Munch,1863-1944):以死亡和疾病为主题,弥满悲观气息,开创出一种扭曲的线性风格。德累斯顿的桥社(The Bridge,1905)由四个大学生开创,作品风格简朴,注重鲜明轮廓和强烈色块。 ![]() 63 蒙克:吻(The Kiss),1897年,布上油画,99x81cm,挪威蒙克博物馆。表现主义艺术与作者个人情绪密切相关,一般说,坏情绪会刺激艺术品的生产,像这幅,就相当压抑沉闷。 ![]() 64 凯尔希纳(Ernst Ludwig Kirchner):一个艺术家小组(A Group of Artists),1926-27年,布上油画,168x126cm,路德维希博物馆。 慕尼黑的青骑士(The Blue Rider,1909)由资深艺术家组成,其中有康定斯基(Wassily Wassilyevich Kandinsky,1866-1944),善于使用抽象形式表达理念和情绪,是西方抽象艺术的创立者。克利(Paul Klee,1879-1940)使用儿童般的稚拙线条,在看似单纯的形色中体现深厚修养与功力。 ![]() 65 康定斯基:即兴习作(Study for Improvisation),1910年,纸板上油画,70.2x69.9cm,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学院。 ![]() 66 克利:死与火(Death and Fire),1940年,纸板上油画,46.7x44.6cm,瑞士克利中心。中间是头骨,左边圆球是燃烧的太阳,右边拄拐人形表明要走向死亡并获得永生。这是克利临终前的作品,可见画家心境之豪迈。 还有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代表画家是马格里特(Rene Magritte,1898-1967)和达利(Salvador Dalí,1904-89)。马聪明睿智,构思奇特,喜欢表现海洋和天空。达多表现梦境和幻觉,造型手法来自古典主义。 ![]() 67 马格利特:光的帝国( Empire of Light),1953–54年,布上油画,195.4x131.2cm,纽约古根汉姆美术馆。 ![]() 68 达利:记忆的永恒(The Persistence of Memory),1931年,布上油画,24x33cm,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达利是个大忽悠,对中国影响比较大。 在20世纪诸多现代流派中,对后来最有影响的是达达派(Dada)。该画派以极端虚无主义对待文学艺术的一切现有形式,致力于反秩序和反系统化。代表画家是杜尚(Marcel Duchamp,1887-1986),他将人性化内容与机械运动原理结合起来,用非理性的方法嘲弄人类的愚蠢。 ![]() 69 杜尚:被单身汉剥光衣裳的新娘(The Bride Stripped Bare by Her Bachelors, Even,又名大玻璃 )1915-23年,油彩,清漆,铅箔,铅丝,两块玻璃,费城艺术博物馆。以机械形式表现人性化内容,是达达艺术家惯用的手法。 还有一部分巴黎画家没有参与团体运动,而是以个人方式从事艺术创作,这些人被称为巴黎画派。其中较知名者是莫迪利阿尼(Amedeo Clemente Modigliani,1884-1920),有绝世才华,所绘人物有变形,呈现忧郁病态的美。 70 莫迪利阿尼:沙发上裸女(Nude Sitting on a Divan),1917年,布上油画,100x60cm,私人收藏。 欧洲现代雕塑与现代绘画同步发展,重要雕塑家有亨利·摩尔(Henry Moore,1898-1986):以石块、甲壳和骨头为造型基础创作抽象雕塑。布朗库西(Constantin Brancusi,1876-1957):学习民间艺术,以极为简练的手法突出材质美感。 ![]() 71 亨利摩尔:亨利·摩尔:斜倚的两个人体5号(Two Piece Reclining Figure No. 5),1963-64年,青铜,伦敦建伍大厦前。 ![]() 72 布朗库西:吻(The Kiss),1916年,石灰石,58.4x33.7x25.4cm,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这个是学习民间艺术和原始艺术的结果。 二战后美国纽约出现抽象表现主义艺术(Abstract expressionism),集西方现代艺术之大成,开创任意的、自发的和无目的性的创作方法。 先驱人物是汉斯·霍夫曼(Hans Hofmann,1880-1966),被视为抽象表现主义教父,在实践和理论上都形成独立系统。代表画家波洛克(Paul Jackson Pollock,1912-56):以在画布上任意滴溅颜料而闻名;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1904-97):使用冲动狂放的笔法,有粗率不经意的风格。 ![]() 73 霍夫曼:大门(The Gate),1959-60年,布上油画,123.2x190.5cm,纽约古根汉姆博物馆。 ![]() 74 波洛克在工作中,他的画法被称为滴溅画法。 ![]() 75 德·库宁:女人和自行车(Woman and Bicycle),1952-53年,布上油画,194.3×124.8cm,纽约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从西方美术史规律看,是开始画美女,后来画丑女,虽然理论上是没有最丑,只有更丑,但能丑到德库宁这个份也就可以了。 结语:因为画家都是男人,所以女人成了西方美术史中最重要的主题。历代西方艺术大师总是盯着女人画个没完没了,这是俗。不像咱中国画家只画个山水花鸟啥的,高雅得不得了。 洪义注:标题中说的5000字,不包括图注中的文字。另外抽象表现主义之后的西方美术,是当代美术,我前边有专文介绍,这里也就不重复了。ov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