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笔者一提到北美投资,大家就会问道,是不是投资中概股? 笔者曾经研究了一遍国内的私募基金所谓投资北美市场,第一反应是:什么?只投资中概股?那叫什么北美投资啊。 而且中概股的春天早就已经过去,笔者认识的好几个专做中概股研究的卖方分析师都转行了,为什么? 因为北美市场上市环境不佳,很多公司都退市私有化了。 笔者喜欢用数据说话,我们先看一下指数,下图显示过去五年中概股(标普选了市值最大的50家北美上市中国公司作为指数)和标普500的业绩比较,后面的年化收益率是1.06% vs 9.80%。 再来看一下指数成立以来的波动性,有没有发现中国公司就算在北美也是波动性很强,波动性代表了风险程度。 越波动上上下下的风险系数越高。 绿线代表标普500。 我们就着上图来讲讲中概股的兴衰吧。 要提到美国的中概股,有一个概念一定要知道,那就是reverse merger (反向并购)。 反向并购就是一家私有公司通过购买一家已上市公司来实现上市,这样就避免了冗长复杂的上市申请过程。 A股中简称买壳。 这个反向并购现在在美国名声很臭,基本等于会计造假和公司治理差的代名词;当时却火的很,从2001年到2010年之间,美国通过反向并购上市的外国公司中有85%是中国公司。 所以现在美国投资者就自然而然把中国公司和反向并购然后会计公司治理问题挂钩。 这个反向并购盛行因为在美国买壳非常容易,随便OTC市场就可以搞一个。 当时因为有市场有需求又有钱赚,有一整条产业链在那边。 有需求因为刚开始美国投资者都喜欢中国公司,觉得那是高增长地区。 有市场是因为国内企业家们一来国内上市不容易门槛高(当时还没有创业板),而他们也想风险转移把一部分钱挪到海外,再加上他们又不懂国外资本市场,所以任由那些所谓的”investment banker投资银行家”忽悠。 为什么说钱好赚呢,因为企业家们不懂资本市场,这些帮忙包装上市的,不但收取手续费,还要求股权。 然后等股票上市马上套现,钱赚得不要不要的。 这一系列的产业链是:先包装上市,然后有专门的做市公司炒高股价(market maker),然后等他们股票抛完,就任由股价自由落体。 当然,之后我们还会提到(short seller),最后一刀是等股票抛完,他再写卖空报告去卖空股票赚一笔,因为他是包装股票上市的,什么门道都熟悉的很。 这是同一拨人,从包装上市-做市-卖空。 你问笔者为什么对这个流程熟悉,话说笔者曾有朋友拉我入股作这个。 好在笔者当时脑子清楚没被巨利所诱惑。
后来反向并购公司多了,自然各种问题就被发现了。 先不说这个股价的不正常波动,上市以后有分析师作基本面分析,什么会计造假的丑闻都暴出来了。 这会计造假比较出名的如中国森林(930.HK),连私募业的老大Carlyle凯雷集团也被骗了一亿多美金。 笔者曾经接触一家公司,就是对应收账款(account receivable)造假,所谓的买家应收账款方都是关联企业。 后来这家公司停止了交易,股价从5$跌到了零。 然后神奇的是,这家公司北美这边被停止交易,那边居然在伦敦又上市圈钱了,看来国外股市也不缺傻瓜啊。 你知道北美机构投资者最怕什么吗? 只是因为业务缺乏增长基本面不行股价下跌,没关系,因为这都是没有办法预见的,投资本来就有风险;但是如果是因为会计造假或者公司治理问题而导致股价下跌,那就是尽职调查作的不到位,是名誉问题。 这样下来,一般比较保守的价值机构投资者就不敢碰中概股了。 当然,对冲基金还是很活跃,因为他们就是在股价的波动中寻找机会。 有些对冲基金比较无底线,我以后会单独开篇讲他们。 既然中概股有很大的可能存在会计造假问题,就出现了另一个投资机会,这是对对冲基金而言的。 因为他们可以通过卖空来赚钱,所以就出现了好几家卖空研究机构,这些研究机构一般都是一个两个人,非常神秘,可能连个像样的办公室注册地都没有。 比方说比较出名的muddywater(浑水)据说后来查出来办公室在香港的某仓库,笔者没具体考证,但是接触过这样的机构。 这些人也没有专门经历过金融培训,他们打着尽职调查的旗号,开始对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中概股)写卖空报告,报告有些属实,有些就是纯粹扯淡。 但是我前面讲过了,美国机构投资者经过几个会计造假的案例神经已经高度紧张,所以真不真没关系,只要报告一出,股价马上跌10%,20%,30%。 估计对冲基金之前已经卖空这边正在偷笑呢。 然后真正造假的公司被击破,真正做实事的公司要花费巨大精力去反驳,还要面对股价波动的压力。 所以,要我是实实在在做业务的美国上市公司老板,我也退市,天天去应付那些无中生有的,你说烦不烦。 而且人家一个报告出来,你中国时间是晚上,立马加班不睡觉也要澄清,不然人家又说你肯定心里有鬼不敢面对。 感谢这些卖空“研究”机构,中概股出现退市潮,没有对象了,他们就转战卖空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然后最近估计实在没对象了,我发现在卖空博彩股。 也不是说中概股没有好股票,没有投资机会。 比方说,当年高盛的分析师强烈推荐笔者购买唯品会$(VIPS)$. 笔者因为对公司的不了解加上之前已经从5$涨到了30$,犹豫未买间,股票就上到了165$,最高达到300$,后来10:1拆股,就算过去一年跌了50%,从2012年3月上市到目前,收益率达到1900%。 那么,这样的股票多不多呢? 不多,笔者称这样的为妖股,其它的你看
都比不上标准普尔的同期收益S&P500( +30.91%),参见各种绿线橙线红线,蓝线是为唯品会。 你可能会问那为什么那么多公司还不断来美国上市呢? 大家注意到没有,到美国上市的基本上都是互联网公司,互联网公司一般净利还是负,我们知道在中国A股上市要连续三年盈利才可以的,规模也有一定限制。 再加上美国这边对互联网的公司比较偏好,所以就来美上市了。 还有一种,像阿里巴巴$(BABA)$,是因为他的股权结构是合伙制制度(partnership)而不是现代企业的有限责任制(corporation)。 当初人家一开始选定香港,但是港交所不允许这样的股权安排,所以转而进入北美上市。 来源 | 微信公号 麦睿投资 作者 | 金融摩羯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