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北方很少有祠堂?

 pgl147258 2016-08-25
南方地区远离北方的长安、洛阳、北京被定都的中央政府,所以古代相对很少有像北方那样频繁的战争,北方地区常年战乱,大量人口被屠杀或者逃亡到南方地区,每次改朝换代基本上中原地区人都会空了,如曹操诗句里写的“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所以有大槐树之类的移民传说,因为山西在北方比较闭塞,所以受到破坏和杀戮相对少,所以山西很多人从大槐树集结,然后迁移到北方其他地区。而大量人口迁移补充,多为官府半强迫的,往往除了基本生活劳动工具,不能带其他东西,所以对族谱的延续,祠堂的重新修建等都带来一定不利的影响,而北方大部分村子都是几个姓,看族谱的话,很多姓都是迁移过来的,一个村几个姓,就说明力量相对分散,在财力物力人力上,也不利于集中同姓的力量建设一个共同的祠堂,而南方的农村尤其相对经历战火少,多为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世代居住,相对很少频繁的迁移,基本上一个村,甚至一个乡一个姓,村民之间基本上都是沾亲带故的亲戚,喊堂哥,堂叔甚至堂叔祖。同村同族之内互相抱团,有相对完整的族谱,也更容易集中一个村甚至一个乡的同姓共同建造出宏伟的祠堂(一般祠堂总是一个村最好的房子)来团结同姓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