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X光、CT、B超、核磁共振,哪个对人的辐射最强?

 我心……飞翔 2016-08-25

国际标准《国际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的基本安全标准(IAEA No. 115)》及我国国家标准《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规定:公众平均每年有效剂量不超过1 mSv;从事放射职业的专业人员5年内平均每年不超过20mSv,单年不超过50mSv。

我们一个一个来讲解:

★ B超

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探测器官内的结构,然后在成像仪上显示出来。所以,整个过程中,人体一直在和超声波打交道。

你知道超声波吗?我们人类说话的声音成为声波,人可以听到的声波频率一般在20Hz~20000Hz,如果超过这个范围值就听不到了。超声波的频率在20000Hz以上,所以人是听不到的。

那从这个角度来看,你可以把超声波当作平时说话的声音了。你说,说话有辐射吗?

★ 核磁共振

磁共振成像(MRI)以前也叫核磁共振成像,但这“核”可不是核武器的核,而是氢原子的核在磁场环境中因产生共振而成像,所以后来医院怕大家误会就改为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的原理非常复杂,已经超出我们普通百姓的理解范畴了,所以我简单说下。磁共振仪在工作时,会在人体周围产生一个超强磁场,接着向人体发射电磁波。但是电磁波对人的辐射危害极小,甚至都比不上你出去晒太阳时紫外线对你的伤害。

所以,核磁共振是个非常绿色的检测设备。

以上两种是无公害的检测设备,大家不要相信谣言,惶恐失措。真正对人体有害的下面这几类:X光、CT、PET-CT。

★ X光

医学中涉及到X光检查最多的两个项目是:胸透和X光片。它们的原理大概是:人站在X射线的照射下,然后医生观察人体内的组织器官是否异常。

是不是很简单,只需照一下就可以了!

但,问题就出在“照”。X射线具有强放射性,核武器爆炸释放出来的射线就有这类射线。这类辐射可以穿透细胞、破坏DNA,轻则白血病等疾病,重则基因突变,甚至诱发癌变。

既然有害,干嘛还要照呢?

其实并不是照下你就会辐射致病,辐射讲求剂量。人体接受的剂量和时间超出一定的值,就会对机体产生不可逆转的损害。

医学上的用到的设备的风险系数都有严格的规定和说明,属于人体安全范围。但是,这种安全是相对的,并不是说处在安全范围就能滥用,我们就能频繁X光检查。

小贴士:X胸片&X胸透

有很多人不知道这两者的区别。X胸透片相当于拍照,X胸透相当于录像。

胸透是病人站在X射线发射机前慢慢转圈,医生在显示器前马上看到病人的透视情况,如果看得不清楚,病人得变换姿势再转。医生在透视的情况下就可以看到病人的呼吸起伏、心脏跳动等。

胸片是X光拍片,病人站在X射线发射机前,拍一张照片就好了。比如体检时,医生让我们抱紧X射线发射机,然后说“好了,下一个”,我们的第一反应是,“啊,这么快”。这就是拍X光片。

★ CT

CT是一种功能齐全的病情探测仪器。它是利用X光分层穿过人体,之后通过电脑计算后二次成像,就像把一个面包切成片来看。因为能将组织分层显示,所以扫描出的画面非常清晰。

但是,你要知道图片的清晰度与使用的放射剂量有直接关系,剂量越多,扫描出来的图片质量越清晰。当然,当剂量加到一定程度时,图片质量又会开始变差。

所以,工作人员需要非常科学地控制剂量,不能为了图片质量而损害用户健康,要在尽可能低剂量情况下为用户扫描出最清晰的图片。

总体上,相比X光,CT是一种强辐射的检测手段。

这是X光、CT不同器官的剂量使用表:

(点击图片,即可看大图)

★ PET-CT

PET-CT可谓是现代医学高科技之冠,它是PET与CT的完美结合:由PET提供病灶详尽的功能与代谢等分子信息,而CT提供病灶的精确解剖定位,一次显像可获得全身各方位的断层图像。

但,这种“神器”检测价格不菲,以全身检查为例:上海统一价格为7500元,广州则是8000~10000元不等,而“北京最贵”,为10000-15000元,但即便如此之贵,体检市场也异常火爆,土豪太多了。

真有如此,会出现很多高价体检套餐,因为很多人认为:体检套餐越贵越好!

是这样吗?

你太天真了,从业人员隐瞒了PET-CT的风险,这种仪器的放射剂量比CT多数很多倍。2009年4月,北美放射学会《放射医学》杂志的研究报告称,全身PET-CT扫描伴随着大量的辐射剂量和癌症风险。

香港大学放射诊断学系系主任Pek-LanKhong教授等研究者采用了三种目前主流的PET-CT仪器,结果显示其辐射剂量在13-32mSv之间;“与PET-CT有相关性的癌症发病率”则为0.2%-0.8%,且年龄越低,风险越大。

“PET-CT一般用于临床诊断,让健康人接受PET-CT扫描绝对不是好的医疗实践!”新加坡国立大学David W.Townsend教授认为。

如果你是健康体检,请尽量远离它们。

  1. 专业水平低:在中国,除了几个大医院,中国放射科的工作人员平均专业水平不高,对于剂量的运用多数不达标。比如用到CT时,男女老少剂量基本没变,这样对孩子老人伤害很大;
  2. 在医患矛盾的情况下,照出清晰图片才是王道;
  3. 为了盈利,推荐CT、PET-CT的事儿就顺理成章了。

  1. 如果你是健康人群,只是例行定期体检,请慎用CT、PET-CT。
  2. 如果是儿童、孕妇,请多用超声检查替代X光、CT等检查。若必须用到,需要找工作人员申请对腹部、盆腔、腺体等部位进行防护。
  3. 如果一定要进行放射性设备检测,需要对这些部位进行保护:骨髓、乳腺、肺、甲状腺、性腺、胃肠道、唾液腺、肝脏及胚胎和胎儿等。只将需要检查的部位露出来即可。
  4. 延长检查的间隔时间,减少检查次数。
  5. CT用于体检时,需申请选择低剂量扫描方案进行检测。

这些设备的危害都在医学可控范围内,但是,可控不意味着可以随意使用,风险是存在的。所以,对自己要科学的负责。

如果还不懂怎么办?把这篇文章再学习一遍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