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其昌的「蠟箋紙、金箋紙與絹本」500倍電子顯微鏡下是什麼?!!

 昵称974066 2016-08-25

董其昌的「 蠟箋紙、金箋紙與絹本 」

500倍電子顯微鏡下是什麼 ?!!


           此次展出三件董其昌少有的書法立軸,為中晚年 ( 約60 ~ 70歲 ) 成熟時期作品,內容分別是唐代〈王昌齡 - 齋心〉材質為金箋紙、宋代〈王詵 - 蝶戀花〉材質為蠟箋紙、與宋代〈宋自遜 - 驀山溪〉此材質為董其昌作品中少見的絹本。倪後瞻言 :「玄宰作書,或紙或綾,不喜寫絹,以故生平絹書極少。剛紙用柔筆,柔紙用剛筆。」董其昌所強調的「以動利取勢,以虛和取韻」的美感,表現在三種不同的材質上,金箋的淡墨、蠟箋的筆痕與絹本的乾濕變化,使得三件作品有了三種不同的妙境。

 

           而透過現代科技產品「電子顯微鏡」500 倍放大後,400年 前董其昌書寫的墨色與使用的紙或絹,其中的變化與奧妙一覽無遺。如蠟箋紙它的厚度比其它紙要厚,紙張塗蠟後,其色澤晶瑩明亮,手感光滑柔潤,不容易受潮,並有防蟲蛀作用,上色的紙基背面灑上金泊,以顯示出蠟箋紙的高貴。顯微鏡下拍到的蠟箋紙,確實如此。三件作品的說明文字裡有釋文與賞析介紹,感謝黃智陽教授撰文分享〈 王昌齡 - 齋心 〉賞析《 董其昌與松江書派 》展覽延展至9月3日,歡迎蒞臨欣賞



「 家常飯 」- 董其昌 宋自遜 - 驀山溪 》局部


董其昌《 宋自遜 - 驀山溪 》絹本     

 

釋文   /   壺山居士,未老心先懶。愛學道人家,辦竹幾、蒲團茗碗。青山可買,小結屋三間,開一徑,俯清溪,修竹栽教滿。 客來便請,隨分家常飯。若肯小留連,更薄酒,三杯兩盞,吟詩度曲,風月任招呼。身外事,不關心,自有天公管。董其昌書於畫禪室。

 

鈐印   /   太史氏、董氏玄宰

 

賞析   /   小行書寫成較長的條幅,表現得不好容易輕飄,董其昌對顏真卿的字下過很深的工夫,顏字渾厚沉穩,恰恰補強了小行書在條幅上份量不足的缺失。董其昌這件《 宋自遜 - 驀山溪 》,第一行開端如碑刻般精謹沉著,又參以本體字靈動幽遠的禪意,厚重與飄逸的節奏相互交錯,兩者結合表現在條幅上竟如此調和,這需要長期的實踐,才能取得的成果。(林子夷)

   

董其昌《 宋自遜 - 驀山溪 》局部「 電子顯微鏡 」500 倍放大後的絹本,墨色乾溼變化


「 知道 」- 董其昌《 王詵 - 蝶戀花 》局部


董其昌《 王詵 - 蝶戀花 》蠟箋紙

 

釋文  /  鐘送黃昏雞報曉,昏曉相催,世事何時了?萬苦千愁人自老,春來依舊生芳草。忙處人多閒處少,閒處光陰,幾個人知道?獨上小樓雲杳杳,天涯一點青山小。

 

鈐印   /   宗伯學士、董玄宰

 

賞析   /   董其昌巧妙地將行書與草書融和得渾然天成,粗看是行書,草書夾雜其間,但是並不突兀。行距的空間近一個字的寬度,字的結構採取緊湊的表現,這時行氣的穩定度便取決了整體作品的成敗。整體風格俊秀疏朗,呼應董其昌自我標舉「吾書因生得秀色」的說法。這一類的書風,是董其昌長期在藝術道路上思索出的新風貌,他曾經這樣自我評價:「吾書無他奇,但姿法高秀,為古今獨步耳。心忘手,手忘筆,筆忘法,純是天真蕭灑。」(林子夷)

 

董其昌《 王詵 - 蝶戀花 》局部「 電子顯微鏡 」500 倍放大後的蠟箋金箔與筆痕墨色清晰


「 精魄 」-  董其昌 《 王昌齡 - 齋心 》局部



董其昌 《 王昌齡 - 齋心 》金箋紙

 

釋文  /  女蘿繡石壁,溪水青濛濛。紫葛蔓黃花,娟娟寒露中。朝飲花上露,夜臥松下風。雲英化為水,光彩與我同。日月盪精魄,寥寥天府空。其昌。   

 

鈐印  /  太史氏、董其昌氏       

 

賞析  /  這件行書軸書於金箋紙上,提按使轉清晰可辨,算是董其昌標準的行書體。董其昌學古功力極深,並精鑒字畫,在明末時堪稱大家,眾所周知,自不待言。究其書風以醇雅勝,尚法王羲之、顏真卿及米南宮為多,卻不為古法所囿,融攝以後自成一家,殊為不易。其關鍵在於學古人不著力於形似而重神似所致,堪為書家在學習古法時的精神典範。這件作品,可以感覺到字距與行距的空闊疏朗,由於董其昌極強調起收筆的映帶節奏,使得字裡行間不至於太過凋疏乏弱。另外董氏行筆更重提按使轉,以使筆筆能中鋒圓勁,因此雖然初看秀潤姿媚,精彩處卻綿裡裹針,印證了秦祖永所謂的「瀟灑出塵,風神超逸」的襌境,此也是清初其他習董派所難能企及的妙境。


董其昌所強調的「以動利取勢,以虛和取韻」的美感,在這件作品中,的確也令人體會到了。如「中、朝」二字的連綿,筆勢勁利,節奏明快,這種快速提筆而不斷井迅速連筆的技巧,可以說董其昌達到如火純青的地步。無怪乎他「不復以文徵仲,祝希哲置之眼角」的自負。雖然論者也常有些非議。如康有為言:「香光雖負盛名,然如休糧道士,神氣寒儉。若遇大將軍整軍厲武,壁壘摩天,旌旗變色者,必裹足不敢下山矣。」當然是用最高標準來評斷董書的。在故宮博物院藏有董其昌七言絕句軸,近六尺長,用筆疾澀,氣勢雄強,可見董書也深諳「獅子捉象,以全力赴之」的技法,董其昌對於書學的自覺深度,就算是活在當代,恐怕亦仍堅持著他那對於書道襌觀的體察,而無畏於書壇中旌旗變色的大將軍。(黃智陽)

  

董其昌 《 王昌齡 - 齋心 》局部「電子顯微鏡」500 倍放大後的金箋紙



雋永的作品,需要六億相素的高階掃描設備,才能在不作任何接觸,沒有任何UV光害的條件下,將四百年前董其昌的筆觸,墨色層次,紙張、綾緞的紋理,印章原色完整忠實呈現,如此高品質的畫冊,絕對值得珍藏。完整作品內容收錄《 董其昌?松江書派選粹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