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当你漫步于阴雨绵绵的清晨,徜徉在青石铺成的巷陌,一个如丁香花一般的姑娘,撑着油纸伞,翩然而过。这样的婉约和柔美是典型的江南。如果将你置身于,黄沙漫天,荒草凄凄的荒原和戈壁,一头凶猛的鹰隼,划破长天,在你头顶盘旋。一个身着比西米特长袍的少女,骑着骏马,手持马鞭,奔驰而过。还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美景。你一定会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神奇,两个完全迥异,格格不入的风景,但一样的让人恋恋不舍和难以忘怀。 今天,我带大家一起来赏析西部诗人叶舟的诗歌《漫山遍野的今天》,赏析之后,我将结合诗歌的语言特色来一起探讨,我们创作诗歌时,应该如何将本诗歌中的表现方法和技巧,运用到我们自己的作品中去。 漫山遍野的今天文/叶舟 他们在述说不幸 比如漫山遍野的今天,我写下
=诗歌的赏析=
请闭眼想象:你的四周,包围着一望无际的西部荒原;眼到之处,万物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举头望着璀璨的银河。此刻的你是否,已经被脑海中的景象所震撼。
诗人面对时间的永恒,只有敬畏(也暗示时间无法改变,因为它自有规律)。所以,诗人回归人类本身。试图去“纠正”人类命运中的苦难。首先是爱的苦难,爱从古至今是一种苦难,像外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再到中国古典戏曲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杜丽娘与柳梦梅。无一不是再讲,爱而不得的自我毁灭。
诗人抒发,除了爱的苦难,还有处在水深火热中煎熬的苦难(火中的栗子),处在倍受打击和折磨中的苦难(风中的鹰),失去公平正义的苦难(无助的天平),处于追悔中的苦难(遗失的鞋子)。
诗人突然发出感叹,面对这些苦难的时候,发现自己根本无法“纠正”。在苦难面前,自己仍是显得那么渺小和卑微。所以,诗人只能感叹,“那是别人的苦难”,自己只能做旁观者和敬畏者。
诗人感叹,人类的苦难太多,多的像“漫山遍野的今天”。当诗人面对一切苦难,都无能为力的时候,只能选择,用深情去抒发自己的悲悯和对苦难的哀思和悼念。敬畏人类的苦难,就如同敬畏葳蕤的万物和璀璨的银河一样,而内心“忐忑”。
我有两种理解: 我的延伸感受:诗人或许也无形透露了自身的心路历程,当然也是我们每个人内心的成长过程。我们从年少轻狂,桀骜不驯地自以为,能改变世界,但经过苦难的洗礼后,回头发现自己只是自己,改变不了苦难,更改变不了这个世界。 (如果你对诗人叶舟感兴趣的话,可以了解一下他的生平和作品,你会有更深的理解。我的赏析更偏重于对文本的理解。) =诗歌的写作=我在亲吻诗歌《错误》-诗歌的赏析与写作(一)文中,主要通过“感情基调、电影影像、诗歌意象、诗歌结构、语言节奏”六个方面,分享了其在诗歌创作中,应该如何运用。今天我会结合本期《漫山遍野的今天》,从诗歌的语言特色着手,同时结合上期的重点,对诗歌如何创作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学习。
很多人找对象,总是这样说:“嫁(娶)的人好不好,关键要看合适不合适”,我觉的还是挺有道理。如果将此理放在诗歌创作中,我觉的也完全合适,譬如同样一个“月亮”,甲看了伤感,乙看了高兴,丙压根就无动于衷。诗歌是一个抒情言志的文体,为了达到你想表达的感情和志向,你就要选择合适的意象、合适的词句、合适的表现手法和诗歌结构,还要善用韵律。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千金难买合适”。 1、运用合适的意象:本期的诗歌,带给读者的是一种西部的苍凉、肃穆之感。诗歌风格具有简练、厚重、气象博大的特色,从而形成一种深沉的悲悯与敬畏的感情基调。为了与这样的感情基调与整体风格保持一致,诗人摘取了“火中的栗子”、“疼痛的心跳”、“风中的鹰”、“无助的天平”、“遗失的鞋子”,这些意象具有无限的延展性(火中、风中)和丰富的想象空间(天平、鞋子),而且在视觉(鹰、天平、鞋子)、触觉上(疼痛、火),有很强的冲击力。 我们在创作诗歌时,要如何使用意象呢?我来打个比方,如果将你写的诗歌比喻成一颗圣诞树,你确定了风格和主题后,接下来就要往树上装饰一些花草、星星、雪花、礼物等,来突出它的风格和主题。这些装饰物,要求既不能喧宾夺主,也不能格格不入,一定要适合这颗圣诞树,这些装饰就是意象。你想想看,如果我在诗歌《错误》中安插一只苍鹰,盘旋在江南的天空,你一定觉得很荒唐。 还有一点,意象的使用,可以增强诗歌的画面感,便于读者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进入你创造的诗歌世界。如果将本诗的意象,运用电影画面去展示的话,应该是一部波澜壮阔的纪录片。 2、运用合适的词语:词语在诗歌中的运用,与意象一样,受到诗歌风格和感情基调的限制。所以,我们在选择词语时,必须要与风格和感情相一致。
动词在现代诗歌创作中,可以自造出诗歌的内在节奏,就好比是,中国乐器演奏中的鼓点。本诗在动词的使用上,仅仅用到五个动词(三个“纠正”、说、写)。这说明,本诗的动词使用不是主角,主角是形容词。那这首诗的“动力来源”就是关于苦难的一组意象。 形容词的运用可以让“意象”更鲜明、更具体,也可以让“意象”更抽象、更富延展性和想象空间,还可以让“意象”变幻莫测,超乎想象。所以形容词在诗歌中就是一个超级魔法师。本诗中诗人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去服务于诗中的意象(如:葳蕤、璀璨、暗夜中、疼痛的、火中的、风中的、无助的、夏天遗失的、别人的、漫山遍野的、忐忑的)。这些形容词使诗中的意象,更具有触觉感、视觉感,同时也增强了意象的想象空间。 我们在创作诗歌时,对于词句的运用,要适合整体感情基调和风格的需要;也要清楚推动你诗歌的源动力,是节奏,还是一组意象。 3、善用节奏和韵律:(1)整齐的句式和对仗,形成一种内部节奏感: (2)韵律的使用: 我们在创作诗歌时,要有意识地去运用句式之间的节奏和汉字的韵律,使你的诗歌具有音乐性,读起来朗朗上口。 4、运用合适的表现手法:
象征手法的运用 为进一步说明什么是象征,我举例说明。如:鸽子和橄榄枝(象征和平)、玫瑰(象征爱情)、十字架(象征神圣)等,诸如许多花语,都是一种象征。 我们在创作诗歌中,如果学会了象征的艺术表现手法。你诗歌中的哲理或事理会更富说服力,也更具多义性,从而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和延展性。切记:不能滥用,一旦滥用,会让读者看不懂你表达的是什么。 5、运用合适的诗歌结构:
(1)卒章显志的运用: 我们在很多诗歌中都能看到,这种结构的应用,如冰心给母亲的诗《纸船》,最后结尾一句“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来”直接点出自己对母亲的思念和深情厚谊,整个诗歌得到升华。古诗词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如:杜工部《蜀相》、李后主《虞美人》、朱熹《读书有感》、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等。(上期《错误》结尾句还记得吗?“我不是归人,只是过客。”,也用了卒章显志的结构。) (2)重章叠句的运用: 我们在创作诗歌中,如果学会运用合适的诗歌结构。不仅可以保持作品的完整性,而且便于读者理解你的诗歌。更重要一点是,可以提升你诗歌的品质,以及更高的艺术效果。 练习:模仿《漫山遍野的今天》这首诗的语言特色,写一首诗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