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次改换门庭,吕布被骂为“三姓家奴”而他却被誉为“韩信”

 天还是那么得蓝 2016-08-25

身处乱世,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都会不断的从一个集团跳到另外一个集团,寻找真正的真名天子。有的人转换了一辈子,却误了自己的终身,比如说三国的吕布被后人骂作“三姓家奴”;而有的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个人先后侍从过韩馥、袁绍和曹操,每次的转换门庭,都要经历一次人生的低谷,但他的才干却越来越显得刺眼,就连他的对手诸葛亮也为之敬佩。他就是张郃,曾经是袁绍的“河北四庭柱”,后来是曹魏的“五子良将”。

多次改换门庭,吕布被骂为“三姓家奴”而他却被誉为“韩信”

起伏军旅人生

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中央政府军队无法消灭叛乱,就将消灭叛乱的责任下方给了地方政府。青年的张郃应召政府的号召加入了军队,被任为军司马,隶属韩馥。然而,好景不常,张郃还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才能,上司韩馥被赶下台。张郃与其他军民一样稀里糊涂的成为了袁绍的部众。这是他人生的第一次低谷。

多次改换门庭,吕布被骂为“三姓家奴”而他却被誉为“韩信”

袁绍原本是寄居于冀州,现在接手冀州后对原有冀州人士的职位变动很大。对袁绍而言,张郃是个新人,被任为一个校尉,随即派往前线与公孙瓒作战。在攻破公孙瓒的战斗中,张郃表现出众,战功卓著,被袁绍提拔为宁国中郎将。此时的他与颜良、文丑和高览并称为“河北四柱庭”。

曹袁争霸是张郃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曹袁争霸的关键是官渡之战。当囤积大量粮草的乌巢被曹军袭击时,张郃救援乌巢的正确建议不被采纳,又被同僚郭图的陷害,走投无路的张郃与高览一起投降了曹操。一名声名显赫的将领成为了降将,是一件多么耻辱的事。

曹操对张郃的归投表示很欢迎,“岂若微子去殷,韩信归汉邪?”,立即对他封侯拜将。然而,面对人才济济的曹操集团,此时的张郃显得暗淡无光。有的人面对人生一次挫折后,就趴在那里,而有的人却倔犟的站起来。张郃属于后者。他跟随曹操打邺城,破袁谭,定河北,讨柳城,征马超,夺汉中。每一次的胜利都彰显着张郃的光芒。不知不觉中,张郃凭借着军功,不仅证明了自己,而且也走向人生的巅峰。

多次改换门庭,吕布被骂为“三姓家奴”而他却被誉为“韩信”

曹操夺取汉中后,留下张郃和夏侯渊防守刘备。不料,曹操刚撤走,刘备就带重兵杀了过来,夏侯渊战死。西边边境将领无人统领,陷入一片混乱。危机之中,张郃被众将推荐为主帅,主持稳定局势。曹操闻讯后派遣使者假节于张郃,此时的张郃正式成为曹魏的一方诸侯。

诸葛亮趁魏国老一代名将大部分凋落而又无防备,就发动了第一次北伐。此时的西北战局对曹魏是很不利的,张郃临危受命,他果断的出击街亭,采用断取水源的方法打败了蜀军,完全了粉碎了蜀汉的计划。

张郃的一生多次被迫转换集团,但他顽强的性格又很快的适应新的环境。无论他在哪一个阵营,他都能发挥自己的才能。

张郃不仅是个将才,还是一个帅才

多次改换门庭,吕布被骂为“三姓家奴”而他却被誉为“韩信”

曹操将张郃比作“韩信”,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张郃的遭遇煅就他坚毅、冷静的性格,此外他还擅长分析战场局势,并能精准的判断之后,合理的做出最终的决定。

曹袁争霸之时,袁绍的乌巢被袭击,张郃认为乌巢囤积大量的粮草物资,对己方是关键,应该派重兵救援。同时,他反驳郭图的“围魏救赵”之策,指出曹操的大本营不易攻打下来,而己方失去粮草将会发生灭顶之灾。袁绍没有听从张郃的建议,解决与张郃的预料一样。可见,张郃不仅仅是一员勇将。

街亭之战,魏军远道而来,而蜀军以逸待劳。张郃到达后并没有投入战斗,而是观察敌情,发现蜀军的弱点是占据要道却取水困难。因此,张郃采用断蜀军的饮水,围而不打,使蜀军不战自乱。此战表现出张郃出色的指挥才能,并牢牢的把握战争的主动权。

多次改换门庭,吕布被骂为“三姓家奴”而他却被誉为“韩信”

此后,诸葛亮再次北伐,张郃敏锐的发现蜀军供应线过长,不易补给,故他从容不迫的指挥军队防守,蜀军也就不战自退。

《三国志》中记载,“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陈寿对他的评价是很到位的。张郃作战的特点是先知己知彼,再根据具体的形式制定作战计划,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不得不说张郃已经是一个帅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