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症心得〈85〉

 清茶清清 2016-08-26

名案评析
一、再生障碍性贫血治验王某某,男,30岁,铁路技术干部,1975年7月初诊。患者自诉当年5月间,因肺结核复发住进郑州铁路局中心医院,用链霉素及异烟肼治疗后,肺结核痊愈出院。但面色逐渐发黄,全身乏力。后因发高烧,面黄乏力,口腔溃疡,又住进兰州铁路局中心医院(住院号:86602)。当时体温为405℃;末梢血象为血红蛋白54克%、红血球114万/mm3,白血球总数2000/mm3。
经三次骨髓穿刺,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患者面色萎黄泛红,壮热不退,口舌干燥,渴饮不多,头晕目眩,心慌气短,语言低微,精神委顿,疲乏不支,口腔粘膜溃疡多处,皮肤有散在血斑,尿短赤,舌质淡红而干,苔薄黄,脉虚数。
中医辨证为气血两虚,外邪侵袭。法当内外合治,扶正祛邪。培补脾肾,以滋化源,益气养阴,清解祛邪。
处方为:党参30克、黄芪30克、生地30克、玄参15克、牡丹皮15克、女贞子15克、山茱萸30克、丹参15克、鸡血藤30克、连翘15克、大青叶15克、蒲公英15克、青蒿9克、地骨皮9克。
水煎服,每日1剂,分三次服。
服药3剂,外邪已解,热势大衰,但仍有低烧持续在372℃~375℃。即针对疾病的本质,突出培补脾肾,调养气血。
处方为:党参30克、黄芪30克、黄精30克、干地黄15克、女贞子15克、补骨脂15克、巴戟天15克、山茱萸30克、丹参30克、鸡血藤30克、龟板30克、鹿角胶(烊)9克、大枣10枚。水煎服,每日1剂,分三次服。另加人参15克,研末吞服,每日早晚各一次。
以后在上方基础上,随证加减,继续服药。一个月后,化验血象基本稳定,三个月后,除血小板尚偏低外,血象已基本恢复正常。仍以上方加减坚持服药,一年后血象完全正常,身体恢复健康。以后数次随访,患者直到目前健康状况一直良好。
〔评析〕根据周氏理论,再障发热原因,一为本病引起,为气血两虚,气虚阳泛,或阴虚内热所致;一为在气血双虚基础上,复感外邪,入里化热。本例患者当属后者。其证候表现,初起虽壮热不退,貌似盛候,但伴随出现的却是一派气血衰微之象,如面色萎黄,困倦乏力,心悸气短,精神委顿,语言低微等。患者虽口舌干燥,却渴饮不多。可见本病当属内外合邪,虚实错杂。气血两虚为本,外邪乘虚侵入,导致高热、邪盛为标,而皮肤血斑、口腔粘膜溃疡,当属邪毒入营,腐血蚀肉、营阴内耗而致。周氏对本病治疗却有独到之处。他以《内经》“治病求本”、“阳生阴长”、“阳先阴后”的理论为依据,大胆使用甘温除热法,投温阳益气佐滋阴养血之品以治其本;再根据外邪内侵,邪热炽盛,投清解祛邪之品以治其标。故方中重用参、芪益气养血;生地、女贞子、山茱萸甘润滋补,以滋化源;再辅以连翘、大青叶、蒲公英等清热解毒;丹参、鸡血藤等养血活血。如此内外合治,标本兼顾,故获良效。“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通过以培元调补为主的遣方用药,以增强抗邪能力,再辅以清热解毒之品,自能抵御外邪,力挫热势,收到显著效果。
至于热退以后的治疗,周氏更是针对该病的本质,突出温阳益气、培补脾肾、调养气血之法,把健脾益气之党参、黄精与补肾助阳之补骨脂、巴戟天、山茱萸、鹿角胶等作为基本方药,运用于疾病的全过程,故终于获得治愈的效果。
经验方一、消症利水汤组成:柴胡9克、茵陈20克、丹参20克、莪术15克、党参15克、炒白术20克、炙黄芪20克、淫羊藿20克、醋鳖甲30克、五味子15克、大腹皮20克、猪茯苓各20克、泽泻20克、白茅根20克。
剂型:汤剂。
用法:每日服1剂。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一小时,浸透后煎煮二次。第一次煎沸后改文火煎30分钟,第二次煎沸后改文火煎20分钟,然后将二次所煎药液混匀,总量以500ml为宜。
分三次服完,时间为早、中、晚饭后20分钟到半小时温服。连服10剂可停药一天。3个月为一疗程。
适应证:由于本方具有培补脾肾,祛瘀化症,利水消肿之功效,故可适用于肝硬化代偿失调所出现的水肿、鼓胀、肝脾肿大等。
二、培元生血浸膏组成:党参20克、黄芪20克、黄精20克、淫羊藿20克、补骨脂20克、巴戟天20克、山萸肉20克、枸杞20克、女贞子20克、丹参15克、鸡血藤20克、五味子15克、龟板30克、鹿角胶第一卷3089克、熟地20克、紫河车一具。
剂型:浸膏或汤剂。
用法:上药紫河车、龟板、鹿角胶粉碎成小块,以酒浸泡后提取浓缩成浸膏,其它药物水煎后过滤浓缩成浸膏。混合两种浸膏制成。口服,一次8克,一日三次,饭后服,或遵医嘱。3个月为一疗程。1个月进行观察。
适应证:由于本方具有温阳益气、补肾填精、养血和营、大补气血之功能,故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化疗或放疗后骨髓抑制引起的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以及大病之后引起的身体虚羸、气血虚损不足等。

三、舒胆消炎冲剂组成:柴胡30克、茵陈50克、败酱草30克、生军12克、金钱草30克、青皮30克、槟榔30克、郁金30克、延胡索30克、赤芍30克、香附15克、川楝子15克、枳实20克、鸡内金20克、使君子肉30克、栀子20克。
剂型:冲剂。
用法:上药混匀,共为粗末,水煎浓缩,制成浸膏颗粒冲剂。口服,一次8克,一日二次,早晚饭后服。或遵医嘱。
适应证:由于本方具有消炎、利胆、退黄、化石、排石、驱蛔等功效,故适用于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胆道蛔虫、黄疸(包括胆道梗阻性黄疸、黄疸型肝炎)。
周仲瑛
一、调气和血汤
组成:丹参12克、川芎10克、大蓟15克、怀牛膝10克、天仙藤12克、生槐米10克、广地龙10克、代赭石25克。
功能:调气和血。
适应证:高血压病气血失调证,头痛头胀,面色黯红,时有烘热,胸闷或胸痛如刺,肢体窜痛或顽麻,妇女月经不调,舌质偏黯,或有紫气,脉细涩或结代。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二、平喘固本汤
组成:党参10克、五味子6克、冬虫夏草粉1克、胡桃肉10克、沉香(后下)3克、灵磁石15克、坎脐10克、苏子10克、款冬花10克、法半夏10克、橘红6克。
功能:补肺益肾,降气化痰。
适应证:哮喘虚证,正虚邪实,肺肾两亏,痰浊壅盛。久病年老体弱,反复频繁发作,甚则常有持续性哮喘,发时喉中痰鸣如鼾,声低,气短不足以息,动则气急尤甚,咳而无力,咯痰不爽,第四卷196精神疲惫,汗出,心慌,脉虚无力。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冬虫夏草粉另吞。
三、丹地凉血汤
组成:鲜生地15克、赤芍12克、丹皮12克、水牛角片(先煎)15克、大黄10克、煅人中白10克、黑山栀12克、紫珠草15克。
功能:清热凉血散血(化瘀)。
适应证:肺结核、肠伤寒、各种急性感染并发DIC引起的瘀热型血证。血出黯红或深紫,或夹有血块,肌肤斑疹显露或瘀斑成片,发热夜甚,烦躁,谵语如狂,舌质红绛或有瘀点。
用法:每日1剂,分2次煎服。病重势急者,每日2剂。
四、滋胃饮
组成:乌梅肉6克、炒白芍10克、炙甘草3克、北沙参10克、大麦冬10克、金钗石斛10克、丹参10克、炙鸡金5克、生麦芽10克、玫瑰花3克。
功能:酸甘化阴,和胃调气。
适应证:阴虚胃痛,脘部痞胀隐痛,或灼热而痛,噫气,干呕,泛恶,食少乏味,或嘈心如饥而不欲食,口干口渴,大便干燥,苔薄欠润,舌质干红,脉细数无力,多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溃疡病并发慢性胃炎久延不愈,胃酸缺乏者。
用法:水煎,每日2次分服。
五、化肝解毒汤
组成:虎杖、平地木、半枝莲、土茯苓各15~20克,垂盆草30克、贯众10克、片姜黄10克、黑料豆10克、生甘草3克。
功能:清解泄化肝经湿热瘀毒。
适应证:慢性乙型肝炎湿热(毒)瘀结证,肝区胀痛或刺痛,脘痞纳呆,泛恶,腹胀,两腿酸重,口干苦粘,大便溏垢或秘,小便黄,面色黯滞,或见血缕,苔腻,舌质黯红或有瘀斑,脉弦或濡数。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2个月为1疗程;病毒携带者可以每周服5剂,停药2天,一般为2个疗程。实验室检查乙肝标志物转阴、肝功能复常后,应再服药巩固1个疗程。
加减:湿热中阻,加炒黄芩、厚朴;肠腑湿热,加凤尾草、败酱草;湿热发黄加茵陈、黑山栀;热毒偏重加龙胆草、大青叶;湿浊偏重加煨草果、晚蚕砂;血分瘀热,加白花蛇舌草、制大黄;营血热甚加水牛角片、丹皮、紫草;肝郁血瘀加土鳖虫、马鞭草;衄血配茜草根、白茅根。
祝谌予
一、诃子亮音丸药物组成:诃子肉60克(生、煨各半)、苦桔梗60克(生、炒各半)、甘草60克(生、炙各半)、凤凰衣(即鸡蛋内层白色薄膜)30克、冰糖250克。
制法:将前四药共研极细末,再将冰糖置大铜锅内,加热熔化成糖稀,兑入药末,揉合为丸,如弹子大小,晾凉封储备用。
用法:每日数次,每次数丸,频频含化。
功用:宣肺亮音,利咽开窍。
适应证:外感风热、内热上蒸或过度用嗓而致急性咽喉炎、声带小结、声带充血。症见骤然发音不出或声音嘶哑、咽干不适。
二、四藤一仙汤药物组成:海风藤20克、络石藤15克、鸡血藤30克、钩藤10克、威灵仙10克、生黄芪3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姜3片、大枣5枚。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饭后服。
功用:祛寒除湿,散风通络。
适应证:风寒湿痹,气血阻滞而症见关节肌肉疼痛、麻木,屈伸不利,行动不便,近之则痛剧。常见于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病。风痹加防风、秦艽;寒痹加炮附子、细辛;湿痹加防己、晚蚕砂;热痹加紫血散;关节变形加大蜈蚣、白僵蚕。
三、健脾益肾退肿汤药物组成:生黄芪30克、防己10克、生白术15克、桂枝10克、茯苓20克、车前草30克、旱莲草15克、川萆15克、石韦15克。
第二卷141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用:温补脾肾,利水消肿。
适应证:面部或下肢浮肿,按之凹陷,小便不利,乏力神疲,腰膝酸软,肢端不温,面白舌淡,脉来细弱。

四、芩连四物加味汤药物组成:黄芩10克、黄连5克、当归10克、生熟地各10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桑叶10克、菊花10克、女贞子10克、旱莲草10克、生牡蛎30克(先煎)。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用:养血平肝,调和冲任。
适应证: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属于血虚肝旺,冲任失调者,症见烘热汗出,每日数次,心烦易怒,口咽干燥,失眠多梦,头晕耳鸣,腰酸膝软,舌淡或红,脉细弦。
五、促孕基本方药物组成:广木香30克、当归30克、益母草90克、赤白芍各30克、川芎30克、五味子30克、女贞子30克、菟丝子30克、枸杞子30克、车前子30克、覆盆子30克、韭菜子30克、蛇床子20克、川续断60克、紫河车60克、肉苁蓉60克。
制法:诸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约10克。
用法:每服1丸,每日三次,白开水送服。
功用:补肝肾精,调经促孕。
适应证:男女不育症属肝肾精亏,气血不调者。男子精液常规可见精子数量减少,活动度低下;妇女可因子宫发育不全、卵巢功能低下或输卵管炎性阻塞而久不受孕。后者可去川芎加羌活30克、菖蒲30克、路路通30克。本方亦可治疗妇女产史不良、习惯性流产等。
朱良春
60~70年代朱氏常被邀请去市传染病院给病人会诊,病人多为急、重、危者,经配合中药治疗后,常获得较佳的疗效,如乙脑极期的治疗,乙型脑炎属于中医“暑温”、“暑痉”、“暑厥”之范畴,其病来势凶险,传变迅速,若治不及时或治不得法,极易昏痉致变。临床可见乙脑极期由于邪毒炽盛,痰浊阻滞,而清窍被蒙,症见高热神昏,喉间痰如拽锯,惊厥频作,往往出现心力衰竭和呼吸道的窒息,内闭外脱而突变。朱氏认为在乙脑极期,“热、痰、风”为其临床表现,以“痰”为矛盾的主要方面,盖热踞痰为凶险,痰热交蒸,则风动痉厥矣。是以“风”则多变,“痰”则最险,痰阻则窍闭,闭不开则脱变。朱氏治此症,以涤痰泄热为主要手段,以清心开窍为目标,采用验方“夺痰定惊散”治疗。处方:炙全蝎15只、巴豆霜025克、犀黄035克、硼砂1克、飞朱砂15克、飞雄黄12克、陈胆星3克、川贝、天竺黄各15克、元寸015克(后入),共研极细末,密贮,每服07克,幼儿04克,每日1~2次,一般鼻饲3~4小时后,排出灰黑而杂有黄白色粘液的大便,即痰消神苏(未排便者,可续服一次)。方中全蝎不仅有祛风定惊之功,并可涤痰、开瘀、解毒,张山雷氏即认为蝎尾有“开瘀降逆”之功,由于本品开瘀解毒,熄风定惊功著,故用为主药;巴豆霜之应用,是受《外台》“桔梗白散”(桔梗、川贝、巴豆)的启示,取其迅扫膈上之痰涎,下胃肠之壅滞,开气道之闭塞;更以胆星祛风痰;川贝、竺黄、硼砂清痰热;雄黄、朱砂解毒坠痰;犀黄镇惊、解毒、清热、化痰;麝香开窍慧神,共奏化痰开闭、通腑泄浊、熄风定惊之功,朱氏不仅以此用于乙脑极期,而且对肺炎、中毒性菌痢、百日咳脑病、脊髓灰质炎等痰浊交阻、痰鸣如嘶之症,用之亦有泄化痰浊、防止窒息之效,达到了异病同治之妙。历年使用,屡建殊功。
朱氏还将著名的解毒消炎成药———“六神丸”,用于内科急症治疗。众所周知,
一、仙桔汤
组成:仙鹤草30克,桔梗8克,白槿花、炒白术、炒白芍、乌梅炭各9克,广木香6克,炒槟榔、甘草各4克。
功能:健脾运中,渗化湿热。
适应证:慢性痢疾、慢性结肠炎。症见面色不华,神疲乏力,肠鸣腹胀或腹痛隐隐,经常大便溏泄,日行数次,或大便中夹有粘液。舌苔薄腻,脉细或濡。
方解:慢性痢疾、泄泻迭治不愈,缠绵难解者,其辨证往往既有脾虚气弱的一面,又有湿热逗留的存在,为虚实夹杂之证,故在治疗上既要补脾敛阴,又要清化湿热,方可取效。方中仙鹤草止血而不留瘀,能活血治痢,且具强壮之功,桔梗排脓治痢,两药为主药,共奏活血排脓,强壮治痢之功。方中白术、木香健脾调气;白芍、乌梅、甘草酸甘敛阴,治痢而缓腹痛;白槿花泄化湿热,活血排脓,能缓解下痢之重;槟榔用少量,善行气消胀。全方健脾运中,渗化湿热,标本兼顾,不失为治疗慢性痢泄之佳方。
加减应用:凡泄泻日久,偏于脾虚气弱者,去槟榔,加炙黄芪15克,党参12克;湿热明显者,加地锦草30克、生地榆12克。地榆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善治下焦血分湿热,且具护膜疗疮之功,故对肠粘膜发炎、充血水肿或有溃疡者用之尤宜。腹痛甚者,加重白芍、甘草之用量,白芍用15~30克,甘草用9~15克。若用于治阿米巴痢疾,则宜加入鸦胆子14粒(去壳)分吞。
鸦胆子善治冷痢、久泻,能杀灭阿米巴原虫,凡阿米巴痢疾须加用之。
煎服法:先用冷水浸泡诸药约1小时,每剂药煎两次,每次取煎药液150~200毫升,日服两次,空腹服。
禁忌:忌受寒凉,忌食生冷、油腻物,忌郁怒气恼,忌过度劳累。
二、复肝丸
组成:紫河车、红参须各20克,炙地鳖虫、炮甲片、广郁金各24克,参三七片12克,生鸡内金、广姜黄各18克,虎杖、石见穿、蒲公英、糯稻根各120克。

功能:益气活血,消瘀化症。
适应证: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症见肝脾肿大,或仅肝肿大,胁痛痛点固定不移,伴见脘闷腹胀,消瘦乏力,面色晦滞,红丝血缕或朱砂掌,肝功能损害,舌暗红或有瘀斑,脉象弦涩或弦细等症。
方解: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表现出肝郁血滞,瘀凝络脉的征象,为虚实夹杂之证。方中用紫河车大补精血,红参须益气通络,两味用以扶正。参三七活血止血,散瘀定痛;地鳖虫活血消症,和营通络;更加郁金、姜黄疏利肝胆,理气活血;生内金、炮甲片磨积消滞,软坚散结。全方扶正祛邪,消补兼施,使补不壅中,攻不伤正,以冀症积潜移默消,促使肝脾的改善和恢复。
制作方法:将紫河车、红参须、地鳖虫、炮甲片、广郁金、参三七、生鸡内金、片姜黄共研为极细末,虎杖、石见穿、蒲公英、糯稻根煎取浓汁,泛为丸,如绿豆大小。
服法:每次服3克,一日服三次,食后开水送下。
三、胃安散
组成:生黄芪90~120克,莪术30克,党参、怀山药各90克,鸡内金、炙刺猬皮、生蒲黄、五灵脂、徐长卿各60克,炮山甲、玉蝴蝶、凤凰衣各45克,甘草30克。
功能:益气消瘀,和胃止痛。
适应证:慢性萎缩性胃炎,症见胃脘胀痛,或痛如针刺,形体消瘦,神疲乏力,大便溏软,便次增多,舌淡胖质衬紫或夹有瘀斑,脉沉细或细而无力。
方解:方中黄芪、莪术为主药。朱氏认为:“黄芪能补五脏之虚,莪术善于行气、破瘀、消积。
莪术与黄芪同用,可奏益气化瘀之功,病变往往可以消弭于无形。因为黄芪得莪术流通之性,补气不壅中;莪术得黄芪之气旺,攻破而不伤正。两药相伍,行中有补,补中有行,相得益彰。”党参、山药助黄芪益气养胃,健脾助运。鸡内金、刺猬皮、炮山甲、蒲黄、五灵脂助莪术活血行瘀,软坚散结。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改变、胃粘膜腺体萎缩、粘膜变薄,甚至肠上皮增生或粘膜非典型增生等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能改善微循环,调节代谢失调,调节神经血管营养,促使增生性病变的转化和吸收。鸡内金还有健脾开胃,消化食积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口服鸡内金后,胃液分泌量、酸度及消化力三者,均见增高。徐长卿善于行气消胀,缓急止痛。凤凰衣、玉蝴蝶二药素有养阴清肺之功,除善治久咳、咽痛、音哑外,还有补虚宽中、保护胃粘膜及促进食欲之功。全方益气消瘀,和胃止痛。偏阴虚者加北沙参、麦冬各60克,生白芍90克;偏阳虚者加高良姜、炒白术各60克、荜拨30克,随证制宜,临床使用屡屡获效,胃痛多趋缓解、消失,食欲显著增加,病理变化随之改善或恢复正常。
朱南孙
一、加味没竭汤(又名化膜汤)
组成:生蒲黄(包)24克、炒五灵脂(包)15克、三棱12克、莪术12克、炙乳没(各)3克、生山楂12克、青皮6克、血竭粉2克(冲服)。
主治:妇女痛经,尤其是膜样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和盆腔炎等引起的痛经。
每于经前7~10天开始服用,每日1剂,水煎服。月经量多者蒲黄、山楂炒用;去三棱、莪术,加三七粉、炮姜炭、熟军炭、茜草;偏寒酌加小茴香、艾叶、炮姜;热瘀交结者,加蒲公英、红藤、败酱草、紫花地丁等。
二、将军斩关汤
组成:蒲黄炭(包)12克、炒五灵脂(包)12克、熟军炭6克、炮姜炭6克、茜草12克、益母草12克、仙鹤草15克、桑螵蛸、海螵蛸(各)12克、三七末2克(吞)。
主治:血瘀型的崩漏、月经过多、症瘕出血、产后恶露不止等妇女出血之证。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三、紫蛇消瘤断经汤
组成:紫草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夏枯草30克、旱莲草15克、生牡蛎30克、女贞子12克、大小蓟(各)12克、石见穿15克。
主治:更年期子宫肌瘤属阴血亏虚、肝火旺盛者。本方功用为清肝益肾、软坚消瘤、断经防癌。
水煎服,每日1剂。
四、健壮补力膏
组成:孩儿参、菟丝子、覆盆子、金樱子、桑寄生、五味子、石龙芮、仙鹤草。
主治:肝肾不足,冲任虚损之崩漏、带下、闭经、月经不调、不孕症、胎漏等症。
制成膏剂每日2次,每次一汤匙,温开水冲服。日常既可治疗,又是滋补之剂。
五、虚人通腑汤
组成:当归12克、肉苁蓉12克、柏子仁12克、生地15克、地枯萝12克、生大黄6克(后第四卷497下)、枳壳6克。
主治:产后、术后或年老体虚之便秘。能养阴润燥、行气通腑。
六、促卵助孕汤
组成:潞党参15克、生黄芪12克、全当归12克、大熟地12克、巴戟天12克、肉苁蓉12克、女贞子12克、桑椹子12克、仙灵脾12克、石楠叶12克、石菖蒲12克、川芎6克。
主治:不孕症排卵欠佳、黄体不健者。全方益气养血,补肾助孕。
每于排卵前5天始服,连服12剂。嘱患者择期合房。
七、香菜蒸气止呕法
组成:香菜(即鲜芫荽)1把、苏叶3克、藿香3克、陈皮6克、砂仁6克。
主治:妊娠呕吐剧烈者。
用法:取上药蒸沸后倾入大壶内,将壶口对准患者鼻孔,令其吸气,能宽胸定逆,悦脾醒胃,思食止呕。
八、鲜藕节糯米粥
组成:鲜藕节数段、糯米60克。

主治:妊娠胎漏下血、胎动不安者。能清热止血安胎。
九、扁鹊三豆饮
组成:绿豆衣12克、赤小豆12克、豆衣12克、金银花9克、生甘草9克。
主治:用以防治先兆子痫、治疗妊娠高血压、妊娠水肿、暑疖、消除妇女面部色素沉着。功能清热平肝,解毒消肿。可煎汤代茶,每日1剂。
经验方
一、滋阴柔筋汤
组成:熟地20克、生地20克、白芍20克、麦冬12克、地骨皮10克、知母10克、当归12克、桑枝12克、忍冬藤20克、桑寄生12克。
功效:滋阴降火,养血柔筋。主治:痹(类风湿性关节炎)及风湿行痹,或温病之后肢体痿废,证属阴虚血燥,筋失濡养,经气不利者。方解:方中熟地、生地、白芍可以补血滋阴,麦冬、地骨皮、知母能滋阴凉血、清热除烦,当归补血和血,白芍、当归相配又能柔肝调经止痛,桑枝、忍冬藤有清热祛风通络之功,引诸药入于肢节,配以桑寄生且能补肝肾、强筋骨,同时能使滋柔之品不碍气机。诸药相伍,可起滋阴降火,养血柔筋之效。但需守方不变,一般宜服30~50剂,方能巩固疗效。
二、二白健胃汤
组成:白术10克、白芍15克、蒲公英15克、茯苓10克、陈皮6克、郁金10克、沙参12克、甘草6克。功效:补脾健胃,调肝理滞。
主治:慢性胃脘痛、胁痛,如胃疡(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痞胃胀(慢性胃炎)、肝著(慢性肝炎)等。以肝胃不和、气虚夹滞为适应证。
方解:白术、茯苓重在补益脾胃之气,且化湿浊,配以沙参养胃生津;白芍重在柔肝止痛,养血敛阴,配以陈皮、郁金疏肝健脾,理气化瘀;加用蒲公英,意在清热解毒,消散痈疡。故诸药相伍可起调补肝脾的作用,通用于肝脾不和所致的诸种病理改变。
邹学熹
一、消瘰丸
组成:蜈蚣10条、全蝎30克、甲珠30克、浙贝30克、紫花地丁30克、重楼30克、牡蛎30克、伸筋草30克、黄芪60克、海藻60克、夏枯草60克、地龙15克、当归15克、白术15克、玉竹15克。剂型:共为细末,作蜜丸。服法:每服3~6克,1日2~3次,开水吞服。
适应证:主治各型瘰疬(淋巴结核),长期不能治愈之证,一般一至两料,即可收到治疗效果。
二、清咽润肺汤
组成:玄参10克、枯芩10克、石斛10克、矮地茶15克、炙枇杷叶15克、藏青果6克、胖大海6克、麦冬15克、白芍15克、赤芍10克、生地15克、炙甘草6克。
剂型:一般服汤剂,慢性者可改丸剂。
服法:汤剂用水煎服,2日1剂;丸剂宜将剂量加大10倍,改炙甘草为生甘草,为末作蜜丸,每服3~6克,1日3次,吞服或噙化。
适应证:主治阴虚喉痹(慢性咽喉炎之类),经常喉痛咽肿,声音嘶哑,或职业性咽喉疾患等。
三、换骨丹
组成:硼砂60克、硫磺30克、朱砂30克、白矾30克、火硝8克、青盐8克、鹿茸粉30克、广三七粉15克。
剂型:粉剂。将前六味研末入铁锅内,碗盖密闭,盐泥封闭,用河砂保护碗,文火烧半小时,启开碗,用锅底融合之物为末,再加入后二味混匀,玻璃瓶或磁瓶密闭。
服法:每服0.5~1克,1日2~3次,开水或黄酒冲服。
适应证:主治骨质增生、骨结核、骨髓炎,凡属中医骨节之病均有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