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乾州肖河传说

 秦中子瀛 2016-08-26

      肖河,从传说中得知,地形位于,西自乾县漠谷,经礼泉县南乡、兴平店张,直到咸阳一带低洼地,支支岔岔,曲曲弯弯,蜿蜓东去,伸向泾河,这就是当年肖河的故道。


肖河传说


传说1.

早在两千七百多年前,肖河里的水冬不枯,夏不竭,四时常溢,清澈见底。先民们追逐水草,沿河定居,牧饮于此,牛肥羊壮。后来种植业逐渐兴起,先民们披荆斩棘,引水灌田,河南河北,五谷丰登,人们无忧无虑,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劳动生活。有一天,天上的王母娘娘下凡查访民情。她来到人间,变成一位农村妇女,走村串户,查看风土民情。当她走上咸阳北塬,面向九嵕山,路过这个"渊潭经通,草木丛薄"的肖河滩时,不慎滑了一跤,水湿了鞋袜,泥污了衣裙。她一怒之下,用衣襟撩起土把肖河填平了。从此以后,肖河两岸的人畜无水饮用,庄稼无水浇灌。每逢天旱,田禾就像失去慈母的婴儿一样,嚎破嗓子也没有一口活命的奶水,只能低下头等着渴死。劳动人民赶着牛羊,仰天长叹:"要得肖河开,神仙转世来。

"传说2.

过去,雨水多,肖河两岸经常发大水,一到忙罢。这里的人便发起愁来了,一天到晚都是提心吊胆。谁也记不清申时卯时的,大谁就来了,河水就涨了,房倒屋塌的,人就冲走喂了憋。

有一年秋天,眼看肖河的水又涨了,人们都是人心心惶惶的,哭的哭,笑的笑,烧香的烧香,磕头的磕头。六神无主似的。忽然从东岸子过来一个一头白发,慈目善面的老婆子,站在龙华寺门口,面对肖何两眼微闭,双手合一,嘴里念念有词的。然后又弯下腰来,从地上举起两把黄土,往肖河里一扔,点了两根红蜡蹲在地上,又点了一撮香,双手插在一旁,然后一张一张的烧了很多黄表纸,嘴里又自言自语了一会。谁也没有去注意,一眨眼功夫,老太婆却神奇般的消失了。一会儿,肖河的水就"忽忽忽"的落下去了。从那时候起,肖河再也没有见过涨大水,也没有听说淹了庄稼的。肖河两岸的人民从此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后来人们把她叫作"神婆",也叫"阿婆"。一年四季都有人给"阿婆"烧香的。解放以后,不知道什么原因,肖河的水越来越少了。如今几乎一年四季都不见水了。人们不知咋的又想起了那个"神婆",一句:"要的肖河开,阿婆再回来。"一直流传至今。

折叠肖河消失

  




 解放之后为了有效的灌溉本区域耕地,自宝鸡峡通水后,本县平原地区水位不断上升,低洼地区连年渍水成灾,水位高达3米以上。由于肖河故道涉及兴平、咸阳、武功、乾县、礼泉等县,必须统一规划,综合治理。1983年,咸阳市成立宝鸡峡灌区排水除涝工程总指挥部,礼泉县相继成立分部,总指挥由聂万清县长担任。位于礼泉的"肖河故道"排水工程包括一条干排和茨林、史德两条支排,1984年8月动工,1987年竣工,历时4年。根据决算,礼泉工区共完成干渠17.94公里,茨林支排2.6公里,史德支排6.7公里。各种建筑物83座,弯道险段衬砌356米,填土方7885立方,砌石4430方,混凝土706方,钢筋34吨,水泥633吨,钢材37.5万米,木材49立方,片石5600立方,石子95立方,砂子2256立方,混凝土管309米,共计投工日32万多个,总投资56万多元,占地180多亩。今后,这条"故道"工程还需继续综合治理。

排洪

80年代,黄土台原的肖河故道区,自宝鸡峡引水工程通水灌溉后,韩村、王村、三村一带又出现渍水。造成农业严重减产,群众房舍倾斜倒塌。对此,县、乡(社)两级人民政府,动员全县人民挖排水沟,解决了渍水危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