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愁兰坪 草鞋记忆

 汐钰文艺范 2016-08-26



  滇西北兰坪,一年又是秋收时节。回乡下盘桓数日,村头村尾走走看看,寻觅几许乡愁,无由的感慨时而升起,时而寂灭。


  澜沧江河谷里,正是收晒玉米的时节,从摘玉米棒回屋到剥玉米苞叶,照例要花去农家的数日时间。待到剥去了苞叶的玉米棒黄灿灿地挂满了家家阁楼,已是深秋时节。到寒冬,口粮紧缺时,这便是人畜续命的宝贝了。时至今日,国泰民丰,吃玉米面度日的人家,自是减少了。而养猪饲鸡,自种的玉米,依然是好东西。


旧时,玉米秋收,除了玉米棒棒金贵之外,那柔柔软软黄黄白白的玉米苞叶,也是农家舍不得丢了的仓储之物。剥了之后,一箩筐一箩筐地置于牲畜棚顶,待到冬日,稻草已绝,牛马的夜草就有了保障。而这玉米苞叶,在记忆里还有一个无法抹去的价值,那便是用来编草鞋。玉米苞叶做的草鞋,是一个时代的记忆。

在物质充裕的今天,从80后的一代人起,人们对草鞋的记忆,就已经逐渐淡去。90后之后,只能在所谓的精品店里,以小资的情调去观摩前辈人旧时的生活方式。鞋子从纯实用性到今天的装饰与实用二者兼具,人们对生之艰难,也开始有些淡忘。当草鞋退出人与大地之间的介质行列之后,人们对生存可能遭遇的种种难与易,就失去了思考。总以为,生活,竟是如此简单和容易。

  黄昏时分,留守在村里的中老年妇人,围着刚从地里摘回来的玉米棒,一起剥苞叶。她们大多对过去夤夜编鞋的往事,记忆犹新。那时没有电灯,乡下照明靠的是松明,在忽明忽暗的松明火光中,一晚上总要编三五双,第二天,出门干活的男人们才有可穿之鞋。草鞋易坏,干重活一天要两双。所以人们还探索出在玉米苞叶中加一些烂布条的办法,以提高草鞋的使用寿命。


我突然想看看编草鞋的场景。记忆中,搓玉米苞叶绳是一个很有节奏和劳动美感的过程,有那熟练的妇人,将玉米苞叶大小均等地撕好一堆之后,拿两条碎叶捏在一起,一头打个小结,就开始飞快地在手掌心搓起来,边搓边加苞叶。有更熟练者,喜欢在嘴里含苞叶,一是编鞋提速,二是沾了口水的苞叶,搓起来摩擦加大,搓出来的绳子更密更结实。

  上了年纪的老人,大多还记得编鞋套数,那编鞋过程对“劳动最美”的诠释是淋漓尽致的。有高手者,飞快地搓了一根一米多长的绳子,一头系于腰间的围腰带上,顺着另一头做了两个绳套,然后就脱了鞋子,把两个绳套分别套于两脚大拇指。这个过程的熟练,让年轻人瞠目结舌。草鞋很快编好了,周末回乡下的年轻人,传递端详,赞叹不已。那密密紧紧的绳线,规规整整地编成了鞋底,每一个接口,都是那样的严丝合缝,毫无破绽,而最关键的脚跟和鞋佩部分,则用搓得非常牢实的苞叶绳加固。

所谓劳动创造了美,原来可以如此形象地诠释。

那些渐渐远去的旧时记忆,因机缘而突然复活,乡愁就变得可感可触。我们这一代从农村出来的城里人,大多没有穿过玉米苞叶做的草鞋,但大多都曾经跟着穿了草鞋的大人们,无数次行走在广袤的滇西北乡间田野,童年记忆里埋伏了许多与土地有关、与粮食有关、与牲畜有关,乃至与饥饿和衣不蔽体有关的乡愁。如今,玉米依旧在大地上轮回,春华秋实,而会编玉米苞叶草鞋的人们,则渐渐老去。没有感慨,只感到了历史的些许坚冷。

是的,时间的刻刀,原本就非常精准,它只雕刻艺术品,以及如艺术品一样凄美的乡愁。



责编张金国

出品“秘境兰坪”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