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核心笔记2

 孤独夜行者37 2016-08-27

中医公益行动,你我他!!!



最近有很多微信咨询的,微信已设置自动回复。关于中医考研,关于中医综合六科复习资料,更多请咨询群主,林峰QQ:584342682,或者搜索林峰微信号:linfeng012345。无私奉献。


考点四:药性理论

1、四气 寒凉药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功效;温热药有温经散寒、补火助阳等功效。

2、五味(从药物疗效中推导为主,以口尝获得为辅)

(1)辛:“能散、能行”,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多具有辛味。

★辛能耗气伤阴,不宜用于气虚证或阴虚证。

(2)甘:“能补、能和、能缓”,即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缓急止痛的作用。滋养补虚、调和药性及制止疼痛的药物多具有甘味。

(3)酸:“能收、能涩”,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的药物多具有酸味。

(4)苦:“能泄、能燥、能坚”,即具有清泄火热、降泄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等作用。清热泻火、下气平喘、降逆止呕、通利大便、清热燥湿、苦温燥湿、泻火存阴的药物多具有苦味。

(5)咸:“能下、能软”,即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入肾补虚的作用。泻下或润下通便及软化坚硬、消散结块(痰核、瘿瘤、瘰疬、癥瘕痞块)药物多具有咸味。

(6)淡:“能渗、能利”,即具有渗湿利小便的作用。有些利水渗湿药具有淡味。

(7)涩:“与酸味药作用相似”,多用治:虚汗、泄泻、尿频、遗精、滑精、出血等证。

3、升降浮沉

(1)凡味属辛、甘,气属温、热的药物,大都是升浮药;凡味属苦、酸、咸,性属寒、凉的药物,大都是沉降药。

(2)花、叶、皮、枝等质轻的药物,大多为升浮药;种子、果实、矿物、贝壳及质量重者,大都是沉降药。

★“诸花皆升,旋覆独降;诸子皆降,苍耳独升”

4、归经 方法:①六经归经法;②卫气营血、三焦归经法;③脏腑经络归经法

★主归心肝经的药物是:活血化瘀药、安神药、补血药。

5、毒性


考点五:中药的配伍

配伍内容(《神农本草经·序例》七情配伍)

(1)可用于临床:①单行;②相须:麻黄配桂枝、全蝎配蜈蚣;③相使:石膏配牛膝、黄连配木香或小茴香、黄芪配茯苓;④相畏:天南星配生姜;⑤相杀:绿豆配巴豆;

(2)尽量避免使用:⑥相恶:人参配莱菔子;⑦相反:人参配五灵脂。


考点六:中药的用药禁忌

1、配伍禁忌

(1)“十八反歌”最早见于张子和《儒门事亲》:“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神农本草经》记载反乌头的药物是:瓜蒌根(天花粉)。

(2)“十九畏”歌诀首见于明·刘纯《医经小学》:“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2、妊娠用药禁忌

(1)慎用:包括通经祛瘀、行气破滞及辛热滑利之品,如桃仁、红花、牛膝、大黄、番泻叶、枳实、附子、肉桂、干姜、木通、冬葵子、瞿麦等。

(2)禁用:指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牵牛、大戟、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斑蝥、雄黄、砒霜等。

3、服药饮食禁忌

(1)一般应忌食生冷、油腻、腥膻、有刺激性的食物。

(2)热性病:忌食辛辣、油腻、煎炸性食物;寒性病:忌食生冷食物、清凉饮料等。

(3)胸痹:忌食肥肉、脂肪、动物内脏及烟、酒等。

(4)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烦躁易怒等忌食胡椒、辣椒、大蒜、白酒等辛热助阳之品;黄疸胁痛:忌食动物脂肪及辛辣烟酒刺激物品。

(5)脾胃虚弱:忌食油炸黏腻、寒冷固硬、不易消化的食物;肾病水肿:忌食盐、碱过多的和酸辣太过的 刺激食品。

(6)疮疡、皮肤病:忌食鱼、虾、蟹等腥膻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品。


考点七: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1、汤剂的煎煮方法:

(1)先煎:有效成分难溶于水的一些金石、矿物、介壳类药物,如磁石、代赭石、生铁落、生石膏、寒水石、紫石英、龙骨、牡蛎、海蛤壳、瓦楞子、珍珠母、石决明、紫贝齿、龟甲、鳖甲、石斛等,应打碎先煎。附子、乌头等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应先煎。

(2)后下:气味芳香的药物,如薄荷、青蒿、香薷、木香、砂仁、肉桂、沉香、白豆蔻、草豆蔻等,宜后下。钩藤、大黄、鱼腥草、番泻叶等,为防止破坏其有效成分也不宜久煎,应后下。

(3)包煎:黏性强、粉末状及带有绒毛的药物,如蛤粉、滑石、青黛、旋覆花、车前子、蒲黄、灶心土、辛夷、五灵脂、葶苈子等。

(4)另煎:某些贵重药材,如人参、西洋参、羚羊角、麝香、鹿茸等。

(5)溶化(烊化):胶类药物及黏性大而易溶的药物,可单用水或黄酒加热溶化后,用煎好的药液冲服,如阿胶、鹿角胶、龟甲胶、鳖甲胶、鸡血藤及蜂蜜、饴糖等。

(6)泡服:有效成分易溶于水或久煎容易破坏药效的药物,可泡入煎好的药液中,加盖闷润,减少挥发,如藏红花、番泻叶、胖大海等。

(7)冲服:某些贵重药材,常研成细末,用温开水或其他煎液冲服,如麝香、牛黄、珍珠、羚羊角、猴枣、马宝、西洋参、鹿茸、人参、蛤蚧等。某些药物高温容易破坏药效或有效成分难溶于水,也只能做散剂冲服,如雷丸、鹤草芽、鸡内金、甘遂、朱砂等。

(8)煎汤代水:防止某些药物与其他药物同煎使煎液混浊,难于服用,宜先煎后取其上清液代水再煎煮其他药物,如灶心土等。此外,某些药物质轻用量多、体积大、吸水量大,如玉米须、丝瓜络、金钱草等,也须煎汤代水用。

2、服药时间(取决于病情和药性,无论饭前饭后,都要在饭前后1~2小时服用,以免影响疗效)

(1)饭前服:滋补药,或病位在胸腹以下,如胃、肝、肾等脏疾患。

(2)饭后服:健胃消食药和对胃肠刺激性较大,或病位在胸膈以上,如眩晕、头痛、目疾、咽痛等。

(3)空腹服:驱虫药,泻下药。

(4)睡前服:安神药,缓下药。




关注中医考研公众账号:zyky012345.搜全国中医考研,可关注!

鼓励转发!

中医公益行动,你我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