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草探幽

 johnney908 2014-12-29
  引言
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这些植物大多为中药家族中的成员,所以自古以来又将中药称为“本草”。古代传说“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历代收载的中药,从《神农本草经》的365种,到李时珍《本草纲目》的1892种,现代《中药大词典》的5756种,真可谓是琳琅满目,内涵丰富,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宝库,千百年来为人们防病治病、康复保健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我们就不妨到这个宝库中走马看花、蜻蜓点水地游览一下吧。

个案讨论:用药如用兵须熟谙药性
施先生是他这片街区里比较有名的中医,一次有个患者来找他看腹泻。施医生把过脉皱起眉头,说你腹泻是小,肝脏可能有严重的问题。病人连称神奇,说其实他本来有胆结石和肝脏早期硬化,后来在中医书上看到一个草药偏方,里面用金钱草、蛇舌草等一大堆清热解毒药配方。他本来胃就不太好,又连吃了两个月,结果前些时候就开始腹痛腹泻,食欲也减退很多。施医生告诉他,那些草药能治病不假,但是药性都很凉。你这样不懂药性,胡乱吃药可不行。如果身体结实,肠胃较好的人吃过问题不大,但你这样脾胃本来就差,再损胃气,就怕肝硬化还没好,胃气先绝,到时再有仙方也不可救药了。

从上面这个案例看出,中药治病并非想象中的简单,弄几个偏方秘方就万事大吉。每味药物都有它的特性,或寒或热,或升或降。作为一个医生,必须很熟习它们的性情,才能真正找到它的合适的用武之地。这里谈到中药的性情,就是所谓的“药性”。

药物的特性
药性也称“偏性”,这些偏性概括起来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内容。中药正是利用这种偏性来纠正人体阴阳气血、脏腑功能偏盛偏衰的病理现象,以恢复阴阳平衡的正常状态。用药治病,如同派兵打仗一样,知己知彼,方能克敌制胜。若不熟悉药性,简单对号入座,自然疗效不佳。下面我们就来学学怎幺来看药性。

四气五味-药物作用的主要依据

四气
是指中药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其中寒与凉、温与热仅是程度上的差异。寒凉药多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温热药多具有温里、祛寒、助阳等作用。寒药和热药的应用很有规律:凡是带“热”字的病证,如外感热病、高热烦渴、热毒疮疡、热结便秘、痰热咳喘、虚热盗汗等,一般常用寒药;凡是见“寒”字的病证,如风寒感冒、脾胃虚寒、风寒湿痹、寒痰咳喘、寒凝经脉等,一般常用热药。

五味
是指中药具有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滋味,另有淡和涩两味,因淡附于甘,涩归于酸,故仍称五味。下面列出五味药的作用:

五味
药物作用

辛味
有发散解表,行气活血等作用,主要用治外感表证及气血阻滞的病证

苦味
有清热泻火,泄降逆气,通泄大便,燥湿等作用,主要用治火热证、湿证及气逆咳喘呕吐、大便秘结等

甘味
有滋养补虚,润燥和中,缓急止痛,调和药性,缓解毒性等作用,主要用治体质虚弱、脾胃不和、各种疼痛及解除药食中毒等

淡味
有渗湿利尿作用,主要用治水肿、小便不利的病证

酸(涩)味
有收敛固涩的作用,主要用治身体虚弱所致自汗盗汗、久咳虚喘、慢性腹泻、遗精尿频、崩漏带下等病证

咸味
有软化坚硬,消散结块,泻下通便的作用,能够缩小身体肿块、结节及泻下大便燥结



活动
1.请大家各举出一种对应酸、甘、辛、苦、咸五种味道的常见食物,看是不是有前面叙述的类似的功效。
药性的五味之说与生活中的饮食五味并无二致。例如蜂蜜味甘,是补虚益肠胃的佳品;苦瓜味苦,夏天常吃可以泻心火,解暑气;辣椒味辛,能散风寒;花蛤味咸,也有软化坚块的作用;石榴味酸,民间多用来治久泻。

药物的寒、热、温、凉除了用手模口尝来感受,更多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如板蓝根是常用的清热解毒药,可以消除上火引起的咽喉肿痛,即属寒凉之性。鹿茸吃到嘴里并无甜味,因有补虚作用,故味甘。每味中药既有气,又有味,气味不同的组合,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治疗作用。

升降浮沉--药物作用的趋向
中医对药性的升降沉浮是很重视的。从字面不难理解,升是上升、升提;降是下降、降逆;浮是上行、发散;沉是下行、泄利。升与浮趋向类似,都能上行向外;沉与降趋向类似,都能下行向内。一般具有发汗、升提、祛风、散寒、透疹、催吐、开窍等作用的药物,药性是升浮的;具有安神、降逆、收敛、泻下、利水、止呕、止咳、平喘等作用的药物,药性是沉降的。
清代名医叶天士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一次邻家一妇人难产,前医以开了催生方子总不起效果,情况愈加危急,于是她丈夫赶紧拿了方子直接来问叶天士。时值金秋,叶氏从地上拣起一片发黄的梧桐叶,放于前方之中叫他再煎一剂,产妇服后胎儿即娩出。

这当然只是一个传说,一片梧桐叶有没有这幺大的效用还不能下定论,但是从中可以看出中医对药性的升降沉浮很重视。

活动
2.想一下,前面案例中叶天士捡的这片落叶,从药性上说是升、降、沉还是浮?

落叶脱离枝干,顺应秋天的下行之令,因此是以下降的性质为主。象中药里就有霜桑叶,是取入霜天之后干黄的桑叶,有很好的清热降肺气的功能。

掌握升降浮沉药性,能帮助我们正确运用中药。浮的药物质地一般比较轻,容易走人的体表或上部。比如有些人肝阴不足,眼睛经常干涩,就常可以用枸杞子和菊花泡茶喝。枸杞是补肝肾的,但问题是发生眼睛上,所以用了菊花,既可以清火,又可以将药力带到头目上来。沉的药物质地大多偏重,比如有些人血压比较高,阳气上浮,中药就常用龙骨、磁石这些药物来下镇。如果是气机下陷,出现中气不足或久泻脱肛等症,就要用到升提的药;反之如果病邪上逆,出现呃逆、呕吐、咳嗽气逆等证,就要经常用到降逆的药。

归经--药物作用的部位
归经是指药物对人体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力和走向趋势。掌握这一药性,对帮助我们正确选择中药是很关键的。举个例子来说,刚做爸爸妈妈的年轻人可能碰到婴儿不爱睡觉,晚上总是哭闹的情况,中医叫“夜啼”,认为大多是和心火太旺有关。我们可以去药房买些灯芯草,煎水喂给婴儿吃,往往会有很好效果。这是因为灯芯草是走心经,专清心火的缘故。还有些人到入秋时出现干咳,可以试用雪梨炖冰糖吃,有时效果比服药还快。这是因为梨子是走肺脏的,能润肺止咳。如果换成苹果,就没有这个作用了。每个药物,甚至食物,都有自己明确的性味、功效、归经走向,作为中医都必须要掌握,但一般大众,只须知道中药有这个特性就可以了。

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三种药性理论必须结合起来运用,因为四气五味只是说明药物具有不同的寒热属性和治疗作用,升降浮沉只是说明药物的作用趋向,二者都缺乏明确的定位概念,是归经理论把药物的治疗作用与病变所在的脏腑经络部位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才能准确指导临床用药。

有毒无毒--药物作用的警示
活动: 不少人说中药较西药优胜,因为没有副作用,部分中成药、草药广告也以此作为卖点。中药真的绝对安全,毫无副作用吗?

由于中药应用毒副作用小,安全系数大,很多人头脑中存在着“中药无毒副作用”的错误概念。事实证明不少中药确实具有一定毒性,如附子、乌头、罗布麻、巴豆、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子、杏仁、白果、雄黄等,用之不当可以导致中毒,甚至死亡。即使是无毒的中药,长期过量服用,也可能出现毒性反应。因此掌握中药的毒性,合理安全使用毒副作用较强的中药和及时做好中药中毒解救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中药不是没有毒,而是毒性出现与否,全部操纵在用药人手中。


用药之长妙在合理配伍
在武侠小说里常出现以下情节:某一种药在单独使用时完全无害,但碰到另一种也是无毒的药就会产生剧毒,能致人于死。奸人就是利用这个特性,在某人的食物里下药,到适当时机就加入另一种药物,把对方毒死。
以上情节固然属于虚构,但把药物混合使用,的确会产生不同的变化。下面我们就来谈谈药物的配伍。
疾病总是千变万化,错综复杂,有的表里同病,有的虚实互见,有的寒热错杂。为了既照顾到复杂病情,又能增进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常常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在一起应用,这就是药物的配伍。
药物和人一样,也是有一定性情的,凑到一起来,相互之间必然产生一定作用。有的可以增进原有药效,有的可以相互抵消或削弱原有药效,有的可以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有的可以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古人将各种配伍关系概括为“七情”,其具体内容如下。
单行——单刀直入
即单用一味药物治疗疾病。对病情比较单纯的病证,可选择一味针对性强,疗效突出的药物来治疗。如因大量失血引起元气虚脱的危重病证,这柿⒖碳宸??/font>

相须——相得益彰
即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如当归、熟地同用,补血作用就会得到增强。
相使——夫唱妇随
即以一药为主,另一药为辅,两药合用,辅药可以提高主药的功效。如半夏是常用的化痰主药,和健脾去湿的茯苓经常配在一起。中医有句话说“脾为生痰之源”,把脾调好,痰也就更容易去除了。
相畏、相杀——取长补短
如果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就属于“相畏”。如生半夏服用会刺激咽喉,令人咽痛音哑,这一毒副作用可以被生姜抑制,所以生半夏畏生姜。反过来说,生姜可以杀生半夏的毒,就叫“相杀”。可见相畏和相杀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不同提法。
相恶——势不两立
即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如服人参时不能同时吃萝卜或萝卜子,否则人参的补气作用明显减弱。
相反——不共戴天
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如甘草不能和海藻同用,乌头不能和半夏同用等。古人把把反药概括为“十八反”、“十九畏” [注]
,提示我们用药要细心谨慎,注意药物搭配不当会造成毒副作用。

   上述配伍,相须、相使可以起到协同作用,能提高药效,是临床用药时尽可能加以利用的配伍方法;相畏、相杀可以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以保证安全用药,是使用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时常用的配伍方法,也可用于有毒中药的炮制及中毒解救;相恶是因为药物的拮抗作用,抵消或削弱了另一药的功效,故临床用药时应当加以注意;相反则是药物相互作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强烈的副作用,故属于配伍用药的禁忌。


扬长避短用药莫犯禁忌
配伍禁忌
上面我们提到的“十八反”、“十九畏”,就是最常见的配伍禁忌。反药在古今临床中并不乏同用的例子,但要注意那只是特殊情况下的特殊用法。在没有充分根据及实际应用经验时,仍须避免盲目配伍使用,尤其是家庭自行用药更应注意,以便防患于未然。

妊娠禁忌
妇女怀孕期间用药要慎重,切勿滥用,西药如此,中药同样如此。某些中药具有损害母体及胎儿以致堕胎等毒副作用,称妊娠禁忌药。根据药物对母体及胎儿损害的程度不同,分为禁用和慎用两类。
   禁用药多是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牵牛子、甘遂、大戟、芫花、水蛭、三棱、莪术、斑蝥、麝香、马钱子等。
   慎用药包括通经祛瘀,行气破滞及辛热滑利的药物,如桃仁、红花、牛膝、枳实、大黄、芒硝、附子、肉桂、天南星、半夏、瞿麦、木通、冬葵子等。
   凡禁用的药物绝对不能使用;慎用的药物可根据孕妇患病情况,酌情使用,但没有特殊必要时,应尽量避免,以免发生事故。
所以,如果孕妇给中医看病,应主动向医生陈说,使他在用药时留意。

饮食禁忌
活动:给中医看病,通常医生都会叫你不要吃这吃那。到底真的要“戒口”吗?为什么?

一般来说,服中药期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凡属生冷、油腻、腥膻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食物应避免食用。如感冒发热,吃肉、蛋、鱼等油腻、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不仅加重胃肠负担,且不利于外邪排出体外。在香港由于气候偏热,风热感冒较多常见,因此有些中医会叫感冒病人不要吃鸡或不要吃橙。但如果是风寒为主的话,就不避有这个忌讳。
根据疾病性质不同,饮食禁忌也有区别,如体质偏寒,应忌食生冷瓜果、清凉饮料及其它寒凉性食物;素体偏热,应忌食辛辣、油炸、煎烤、烟酒刺激性食物;咳喘痰多的患者,应忌食辛辣、油腻、甜粘及烟酒等;患过敏性哮喘及皮肤病的人,应忌食鸡、猪头肉、鱼虾、蟹、韭菜、香菇、香椿芽等带“发”之物;心痛、心悸失眠患者,应忌食肥肉、动物内脏及烟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在中医古代文献中,对一些饮食禁忌也有过详细记载,如甘草忌猪肉、海菜;薄荷忌鳖(水鱼)肉;麦冬忌鲫鱼;茯苓忌醋;茶及蜜反生葱等。
总之,服中药时的饮食宜忌对疾病治疗有着直接影响,在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原则指导下,还应根据病情、体质作具体分析,不要什幺都忌口,或什幺都吃,只有这样,才能起到配合药物治疗的作用。

服中药与饮茶
中药与茶都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古代即有两者一同治病的记载,如宋代《局方》中“川芎茶调散”,即将方中药为细末,每服两钱,食后用清茶调下,治疗头昏头痛症。茶叶本身就是一味很好的中药,能清热解毒,利小便,化痰热,提神益智。一般情况下服中药与饮茶并不矛盾,只要两者间隔半小时左右即可,但下列情况则不宜饮茶:
1.治疗胃肠病变时,尤其消化性溃疡发作的患者,在服药期间不宜饮茶,因为茶中所含咖啡因能增加胃液分泌,影响溃疡的愈合。
2.服宁心安神药时不宜饮茶,因为茶叶能兴奋大脑皮层,从而拮抗安神药的疗效。
3.服滋补中药时不宜饮茶,以防茶中所含鞣质与药中有效成分起反应,减弱补益作用。

服中药与西药
现在既有中医,又有西医。有的病人服中药效果不好,求助于西药;有的吃西药无效,求治于中药;有的则中药西药并进,以求最佳疗效。中西药是不是可以同时服用呢?这要看情况而定。一般来说,中西药物可以同用,但须遵循医生指导,不得随意乱用。有些情况中西药物不宜合用,如地高辛(Digoxin,一种强心药)与石决明、牡蛎等含钙类中药同用,能增强地高辛的强心作用,使之毒性增强,容易引起心律失常。又如在服西医降血糖药时,加服中药含糖制剂,就会影响降糖效果。含鞣质的中药如虎杖、地榆、狗脊等,与硫酸亚铁(Ferrous Sulfate)、维他命B1、胃蛋白酶(gastric proteases)同用,则会降低药物的治疗效果。
有些病人会在手术前会到中医诊所看病,但是在香港,中西医还没有很好地结合运用。如果中西医没有良好的沟通,在用药方面没有作出适当的配合,就很容易出现问题。香港中文大学的调查发现,病人在手术前服用由中医开出的中草药,出现血钾过低、影响凝血等并发症风险较不服用者高出两倍,病人随时因血液凝固慢,在手术期间流血不止(《明报》,2006年9月6日)。所以,如果你同时看中医和西医,就要特别注意。
[注]* 十八反是指:甘草反甘遂、大戟、芫花、海藻;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是指: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