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火针精华】火针治疗牛皮癣(独家报道)

 道佛儒医旧葫芦 2016-08-27

◆“中医针灸,世界针灸”重装上线。全球最新、最快、最全的针灸第一时间有态度、负责任的呈现给您。


作者简介:刘保延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中国针灸学会会长;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顾问;欧亚科学院院士;全国针灸标准技术委员会主任等职


牛皮癣是以皮肤表面圆形或多角形扁平丘疹融合成片,搔抓后皮肤肥厚,呈苔藓化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皮肤病变,因病状如牛领之皮,厚且坚,故名之。又因好发于颈项部,亦称“摄领疮”,好发于青年。多生于颈部及肘窝、上眼睑、会阴、大腿内侧等。其主要症状为皮损、瘙痒。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神经性皮炎。

【适应证】

牛皮癣有局限和播散型之分,临证可依其病因分为肝郁化火,风湿蕴阻,血虚风燥等证。但无论何种类型,均以皮损局部瘙痒为其主证,因痒而抓擦,因抓擦而皮损增厚,久而久之,则成“牛皮”之状。火针有明显的止痒作用。应用于任何一种类型,均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证治】

(一)局限性

1、主证:丘疹部位局限,多发生于颈、肘、膝、腘窝及骶部。病损皮肤肥厚粗糙,色淡褐色,阵发性奇痒难忍,可伴有部分皮损潮红、糜烂、血痂,苔薄黄腻,脉濡滑或弦滑。

2、治则:散风,祛湿,止痒。

3、取穴:局部阿是穴。肝郁火旺者加太冲、行间、支沟、阳陵泉;风湿蕴阻型加肺俞、脾俞、风门、中脘、天枢;血虚风燥型加膈俞、血海、肺俞、风市。

4、刺法:用中等单头火针或多头火针,于皮损局部密集点刺。针深应以刺穿皮损为度,约3分至5分。如有暗黑色血液流出或射出,勿止,待其自凝。如皮损较薄,正常皮肤可见者,可用细火针点刺。配穴用细火针点刺,针深视部位而定,行速刺法不留针,隔3日针一次。

(二)播散型

1、主证:丘疹泛发于全身,以颈部、肘窝、上眼睑、会阴、大腿内侧、腰骶部为多见。常伴有精神抑郁或暴躁,随情绪波动瘙痒加剧。或兼有眩晕,口苦,咽干,舌边尖红,苔薄,脉弦滑。

2、治则:疏肝理气,清热泄火,止痒。

3、取穴:选择皮损严重处(瘙痒重、皮损厚、发病早)为阿是穴。丘疹腰以上为主者取曲池、中脘、天枢、膈俞、列缺;腰以下为主者取风市、血海、足三里、膈俞、三阴交。其它穴位同局限型。

4、刺法:每次选2~3处阿是穴,局部用中等火针密刺,再根据皮损播散部位选择腰部以上或以下的穴组中的穴位若干,用细火针点刺,隔日一次,诸穴可交替使用。

【验案】

王×,女,20岁,服务员。1992年6月17日来诊。右颈项部皮炎近一年。患者1991年参加高考每日学习任务重加之情绪紧张而出现右颈部皮炎,始为铜钱大小,瘙痒,未予治疗。后症状逐渐加重,皮炎扩散,瘙痒甚。遂到某医院皮肤科诊治,经内服、外敷药物,曾一度痊愈,但不久又复发,再用前法治之乏效,迁延至今。查:右颈项部可见一约5×6厘米的皮损面,皮损色红,呈苔藓样,部分皮损潮红、糜烂、血痂。伴有口苦,咽干,情绪易波动,月经提前,量多。舌边尖红,苔黄微腻,脉弦滑小数。诊断为牛皮癣。用火针配合毫针治之。先用中等火针密刺皮损局部,再用毫针刺支沟、阳陵泉、中脘、三阴交,留针20分钟,隔日治疗一次。二诊患者自述针后瘙痒反加重,检查局部皮损无明显变化,治法同前。三诊时瘙痒消失,舌苔已不黄腻,脉已不数。到六诊时皮损处基本与正常皮肤相同。共治疗9次而愈。追访4个月未复发,且月经亦正常。

【按语】

牛皮癣历来治疗棘手,针药难以收效,尤其是远期复发率高,治愈把握小,故中医素有“内科不治喘,外科不治癣”之说,火针治疗牛皮癣有明显的止痒作用,痒轻,搔抓减少,则皮损逐渐减轻。火针治疗后可能局部瘙痒加重,但大都很快消失,止痒效应可持续1~3天,所以第二次治疗不要超过3天。局部皮损年久不愈者,常常有瘀血于皮下聚积,火针穿透皮损后,常有黑褐色血液射出,少则十几毫升,多则上百毫升。此种情况下勿止血,待其自凝,常收祛瘀生新之效,这对皮损恢复有所帮助。

I 版权声明:本文由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整理发布。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