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毗达摩讲要》第22讲业的运作(一)(01)

 Amitebha 2016-08-27

一、依产生的作用

业依产生的作用可分为四种:


第一,令生业(janaka kamma)——能够在结生时及生命期间产生果报名法与业生色的善或不善思。


能够带来结生、使一个有情投生到某一界, 例如投生为人、 天人、 畜生、地狱的业称为“令生业”。在所有业当中,令生业是最重要的, 因为令生业可以决定、左右有情一整期的生命。


第二,支持业(upatthambaka kamma)——没有机会成熟以产生结生的业,但它能支助令生业,延长其产生的乐报或苦报,或者支助令生业产生的五蕴。


有些由过去所造作的业虽然没有机会在临终时带来结生,但是它能在生命期间持续成熟,使有情继续承受乐报或苦报,这种业称为“支持业”。


支持业的特点——好的越好,坏的越坏。正如“锦上添花”般, 它能支持好的令生业,使其变得更好; 又如“落井下石”般, 它能让恶趣有情的生命变得更加糟糕。例如某个有情由于一种善业而投生为人,那些没有在前一世临终时成熟的善业就成为今生好的支持业,使他健康长寿、丰衣足食、富贵绵延等。然而, 当不善的令生业带来病痛时, 其他的不善业也可能在此时成熟并支助它,使他医药无效、病痛加剧等等,正如古人说的“屋漏偏逢连夜雨” 。


第三,阻碍业(upap?? aka kamma)——这种业也是没有机会成熟以产生结生的业,但它能阻碍令生业,缩短其产生的乐报或苦报,或对抗其产生的果报。


例如一个有情由于善的令生业而投生为人,那么不善的阻碍业可以使他下贱、多病、钱财损失、亲友离散等。 又或者本来令生业可以使他投生为高贵的人,但由于阻碍业的影响,而使他投生到低等或下贱的家庭;本来令生业可以使他投生为健康长寿的人,但是由于不善阻碍业的影响,而使他投生为多病的人。


阻碍业在生命期间也会持续发挥作用,比如很辛苦地工作,将要发工资的时候老板却卷款逃走而拿不到工资,或者钱财经常被偷; 或者亲友离散,不能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或是经常生病, 父母早逝等等,不一而足。这些都是由于不善的阻碍业在产生作用,而使他体验到不好的结果。


相反地,一个有情由于不善的令生业投生为狗。投生为狗是不善果报, 但它的阻碍业则是善业。尽管令生业让它堕落恶趣、 投生为狗,但是善的阻碍业可使它获得美食、 好的照顾、医疗等。有些宠物狗才打了几个喷嚏,它的主人就急忙带它看兽医。


这种由不善的令生业带来结生的有情, 其阻碍业反而是善业,因为善业的果报才能阻碍不善的令生业带来的苦报。反之,对于善的令生业来说,不善业才成为阻碍业。


善业使一个有情投生为人,这种业属于令生业,然后支持业可使他身体健康、富有、家庭和睦等等。但如果不善业成熟使一个有情投生为狗,那么它的支持业就是不善业。 这些不善业在它的生命期间成熟,使它经常得不到食物,或者皮肤溃烂、长满虫子、遭受痛苦等,这些不善的支持业只会使它更加痛苦,甚至持续它的寿命来延长痛苦。


阻碍业和支持业都与令生业有关。如果令生业是善的,那么支持业也是善的,而阻碍业则是不善业。如果令生业是不善的,那么支持业也是不善的,而阻碍业反而是善业。可见,阻碍业与令生业是一种反作用的关系。


第四,毁坏业(upaghà taka kamma)——能中止其他较弱之业的善或不善业,不让它继续产生果报,从而引生自己的果报。


毁坏业能够使原先较弱的善业或不善业中断,从而使其他的业有机会成熟并带来其果报。毁坏业产生作用时, 常常表现为发生意外,例如一个人原来的寿命有 90 岁,但是他在 60 多岁时发生意外死去,这是由于毁坏业在发生作用。这些现象在我们身边时有发生。


善的令生业使有情投生为人,有些人丰衣足食, 住豪宅、开名车、穿名牌衣裳,这些是他的支持业。但是人生有浮沉,人不可能一辈子都一帆风顺、飞黄腾达,总会出现一些波折。当他遭遇困境时,例如碰上金融危机, 公司亏了大本, 财产遭到损失,这是阻碍业成熟。 不但事业受阻, 连太太也吵着要离婚,这也是阻碍业。当他飞黄腾达的时候,亲戚朋友、同僚下属都来奉承巴结,此时好的变得更好,这是支持业。一旦贫困潦倒,面临破产的时候,往往是“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倒霉事接踵而来,这是阻碍业在产生作用。有些人会损失钱财,或者生病,有些人则不能安享天年。现代社会发生意外的频率很高,车祸、工业意外等都能使一个人飞来横祸,导致他的生命提前终结。这些都是由于他的毁坏业在产生作用。


在这四种业当中,令生业是最主要的。哪怕在临终时成熟的只是一种业,只要它能带来结生,这种令生业就能影响该有情下辈子一整期的生命。例如某种令生业使某有情投生为人,他一辈子都是人,而且是男人就是男人,是女人就是女人; 是白种人就是白种人,是黄种人就是黄种人;如果投生为畜生,一辈子都是畜生, 是猪就是猪,是狗就是狗, 几乎没有改变的馀地。除非是因这种令生业耗尽而死亡,或者有强力的毁坏业中断该生命,否则,这种令生业一直都在发挥着其主要作用。犹如在一幅有底色的布或纸上作画,无论绘上什么颜色,都会受到底色的影响。同样地,尽管数不清的支持业和阻碍业在一生当中持续不断地成熟,但它们也只是在令生业的大前提下发挥其各自的作用而已。


迭瓦达答的故事


下面以迭瓦达答(Devadatta) 的故事为例,来说明令生业、支持业、阻碍业和毁坏业。


Devadatta 的意思是天授、天赐,古代音译为提婆达多、提婆达兜或调达。迭瓦达答出身于王族家庭,自小养尊处优。他比悉达多太子小几岁,他的姐姐是悉达多太子的王妃——亚寿塔拉(Yasodharà )。悉达多太子觉悟成佛后的第二年,首次回释迦国探亲,当时的迭瓦达答还很年轻,他和几位释迦族王子跋帝亚 (Bhaddiya) 、阿奴卢塔 (Anuruddha) 、阿难(a nanda)、跋谷(Bhagu)、金比喇(Kimbila), 还有理发匠伍巴离(Upà li)一起追随佛陀出家。他们出家之后都精进地禅修,在第一个雨安居(vassa)期间, 跋帝亚尊者证得了三明, 阿奴卢塔尊者成就了天眼,阿难尊者则在听闻本那·满答尼子(Pu? ? amantà ? iputta)尊者说法时证得入流果。虽然迭瓦达答在那个雨安居中没有证得任何的圣道圣果,但是他也证得了凡夫的五神通:1.神变通或如意通,2.天耳通,3.他心通,4.宿命通,5.天眼通。唯有最重要的漏尽通没有证得。


拥有凡夫的神通之后,他继续在僧团中过着清净的梵行生活,也很努力学习圣典和精进修行。 就这样度过了三十多年,迭瓦达答已经是大长老,可还是没有其他更上的成就。


有一天,他心里生起一个坏念头:“沙利子(Sà riputta)有很多徒众,摩嘎喇那(Moggallà na)有很多徒众,马哈咖沙巴(Mahà kassapa)也有很多徒众,他们每个人都是领导,我也要做一个领导。但是,如果没有供养就不会有人要来跟我,就让我想办法弄些供养来。 ”他想到现在马嘎塔国(Magadha)的未生怨王子(Ajà tasattu),这位王子很有前途,因为他将会继承父亲宾比萨拉(Bimbisà ra)王而成为当时最强的一国领袖,于是他开始盘算着如何博取未生怨王子的信心。


一天, 迭瓦达答带上衣钵,走进王宫并来到王子的寝室,隐去自己的本形,变成一个青年。这个青年身上缠着三条蛇,出现在未生怨王子的膝盖上。未生怨王子看到这个腰、头、脖子都缠着毒蛇的青年,感到非常恐惧害怕。


迭瓦达答问:“王子,你害怕我吗?”


王子说:“是啊,我是很害怕,你是谁?”


他说:“我是迭瓦达答。”


王子说:“尊者,既然你是圣尊迭瓦达答,那请你现出自己的本形吧!”


于是,迭瓦达答隐去神通,现出他的本形,拿着钵和衣站在王子面前。于是未生怨王子对迭瓦达答的神通产生很强的信心,每天早晚都用五百辆车的食物运去供养迭瓦达答。从此,迭瓦达答有了很多随从。


迭瓦达答的心被名闻利养占据之后,他生起这样的欲望:“我要领导比库僧团!”在他产生这个恶念的那刻,他的神通也消失了。


有一天,佛陀正坐在大众中说法,宾比萨拉国王也在场。当时,迭瓦达答从座位上站起来,只是合着掌对佛陀说:“尊者,现在跋嘎瓦①已经年老了,已经年迈了,年岁已高了。尊者, 跋嘎瓦现在也该退休了,也该致力于现法乐住而住了,请把比库僧团交给我,我将会领导比库僧团!”


佛陀说:“够了,迭瓦达答,你不要想领导比库僧团!”


迭瓦达答第二次这样请求,佛陀又拒绝了他。第三次他还是这样请求,佛陀毫不客气地回绝:“迭瓦达答,即使是沙利子和摩嘎喇那,我都不会把比库僧团交给他们,更何况是你这个低贱的吃唾液者②!”


迭瓦达答本身也是出身王族,他很傲慢,以前又有神通。他心想:“跋嘎瓦竟然在国王也在场的大众面前用吃唾液者的话来贬斥我,还抬举沙利子和摩嘎喇那。”于是他怀恨在心,准备杀死佛陀。


当迭瓦达答离开后,佛陀对沙利子尊者说:“沙利子,你到王舍城去揭发迭瓦达答,说: ‘以前迭瓦达答的本性和现在的本性不同。无论是迭瓦达答所作的行为和语言,都不代表佛陀、法或僧,只代表迭瓦达答自己。’”也就是说, 从此以后他的一切言行都和佛法僧无关!


由于迭瓦达答此前的品行尚佳,他在僧团中还是很受尊重的,这使沙利子尊者感到很为难,他说:“跋嘎瓦!以前我在王舍城称赞迭瓦达答说:‘果底子(Godhiputta,即迭瓦达答)有大神通,果底子有大威力。’尊者, 您叫我如何在王舍城揭发迭瓦达答呢?”


佛陀反问他:“沙利子,你在王舍城对迭瓦达答的称赞是不是真实的?”


他回答说:“是的!尊者。 ”


“同样地,沙利子,你在王舍城也只是照实去揭发迭瓦达答。”


于是,沙利子带领着许多比库一起进入王舍城揭发迭瓦达答:“以前迭瓦达答的本性和现在的本性不同。无论是迭瓦达答所作的行为和语言,都不代表佛陀、法或僧,只代表迭瓦达答自己。”


出于对迭瓦达答本性的了解, 跋嘎瓦知道他决不会就此善罢甘休。


迭瓦达答毕竟是一个很有政治才能的阴谋家和野心家。想要杀死佛陀,必须先断除佛陀的外护。当时的国王宾比萨拉是佛陀的得力在家弟子和热心护持者, 他自然就成为迭瓦达答弑佛的最大障碍和心腹之患。于是,一场“借刀杀人”和 “釜底抽薪”的宫廷政变和历史悲剧正在他的策划和导演之下逐渐上演。


迭瓦达答来到王宫,教唆未生怨王子杀死他的父亲后做国王,而他则杀死跋嘎瓦后做佛陀。


于是,王子在迭瓦达答的教唆下,把匕首绑在腿上, 潜入国王寝宫企图刺杀国王, 可是在寝宫门口被侍卫发现并把他抓住。宾比萨拉王知道他想做国王后, 就把王位让给了他。


迭瓦达答还是不肯罢休,他来到王宫,对未生怨王说:“你就好像把一头豺狼抓进蒙了皮的鼓里的人一样, 想得那么轻松。过不了几天,当你的父亲想起你曾经对他所做的不敬时,他就会把自己的王位再夺回来。”


于是未生怨王按照迭瓦达答的诡计,把老国王关进专门熏烤犯人的烤牢(tà panageha), 直到把他的父亲活活折磨死。迭瓦达答见到自己的心腹大患被除掉之后,又要未生怨王派人刺杀佛陀。于是,未生怨王唤来杀手说:“你们听从圣尊迭瓦达答的命令行事。”


迭瓦达答首先指使一个身体魁梧的杀手说:“朋友,去,沙门果德玛住在某某地方,你杀死他之后从这条道路过来。”


当这人离开后,他又命令另外两个人:“当你们看到有一个人从这条道路走过来时,杀死他之后从这条道路过来。”


等那两个人走了之后,他又命令另外四个人:“当你们看到有两个人从这条道路走过来时,杀死他们之后从这条道路过来。”之后他又命令另外八个人和十六个人,想通过这样的方法杀人灭口,毁灭证据。


可是由于佛陀的威德,这些杀手见到佛陀,不仅下不了手,而且都放下屠刀,听闻佛陀说法成为佛陀的弟子,并且都证得了入流果。


迭瓦达答知道自己的阴谋失败了,于是决定亲自动手。


①跋嘎瓦:巴利语 bhagavà 音译,有尊师、尊敬、功德殊胜、具祥瑞者等多种含义,是巴利圣典中最常用的佛陀德号。 北传意译为世尊。

②吃唾液者 (khe?à sakkassa): 通过邪命方式所获得的供养就像被圣者们吐出来的口水一样,跋嘎瓦说吞咽像这样的供养为吃唾液者。


有一天, 迭瓦达答爬上鹫峰山(Gijjhak? ?a),趁着佛陀在山下的阴影处经行时,把一块大石头往下推,他企图用这块大石头砸死佛陀。然而,这块大石头滚到半山腰时,正好被两块岩石卡住。但还是有一块碎石从那里弹出,正好把如来的脚砸伤了并导致出血。后来名医基瓦(J?vaka)帮佛陀消除伤口的瘀血并做治疗。


当时,佛陀抬头望着山顶上的迭瓦达答说:“愚人,你多做非福,你以恶心、杀心出如来之血!”并对比库们说:“诸比库,这是迭瓦达答所造下的第一种无间业,即以恶心、杀心出如来之血。”


这是佛教史上有名的“出佛身血”(五无间罪之一)。在我们佛陀的教法中,只有迭瓦达答一个人曾经造过这样的恶业。


迭瓦达答第二次刺杀跋嘎瓦不成,又心生一计。当时,在王舍城有一头名叫那喇笈利(Nà ?à giri)的凶暴的杀人大象。迭瓦达答叫象倌放出那头那喇笈利大象,准备踏杀佛陀。


佛陀在清晨穿好衣, 拿着钵,和许多比库一起进入王舍城托钵时,象倌看到跋嘎瓦从远处走来,于是放出那喇笈利大象。那头大象看到佛陀从远处走过来,于是高举象鼻、竖起双耳朝跋嘎瓦方向冲过去。


比库们见到大象冲过来,纷纷劝佛陀避退,但佛陀当然不会惧怕。佛陀向这头大象散播慈心, 结果这头大象被跋嘎瓦的慈心所遍满时,放下鼻子, 慢慢走到佛陀面前站着。 跋嘎瓦伸出右手抚摸那喇笈利大象的脸瘤说了两首偈颂。那喇笈利大象用鼻子吸佛陀脚上的灰尘撒在自己头上,然后匍匐着退后,一直到看不见跋嘎瓦为止。


佛陀用慈心调伏这头那喇笈利大象,再次挫败了迭瓦达答的阴谋。


迭瓦达答虽然作恶多端,但毕竟还没有还俗,仍然还是一个比库。他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纠合同党果咖离咖(Kokà lika)、咖答摩拉咖帝萨咖(Ka?amorakatissaka)、堪嗒王后之子萨母达达答(Kha? ó adeviyà putta Samuddadatta),准备对佛陀作破僧、破轮③。他说:


“贤友们,我们到沙门果德玛跟前请求五件事:‘尊者,跋嘎瓦以无数方便赞叹少欲、知足、减损、头陀、净信、损减与精进勤勉。尊者,这五件事能以无数方便导向少欲、知足、减损、头陀、净信、损减与精进勤勉。萨度!尊者,


1.比库终生应该为林野住者。若进入村中者,即犯其罪。

2.终生应该为集食者。若接受邀请者,即犯其罪。

3.终生应该为尘堆衣者。若接受居士[供养]之衣者,即犯其罪。

4.终生应该为树下住者。若住在盖屋(有屋顶的住所)者,即犯其罪。

5.终生不得吃鱼、肉。若吃鱼、肉者,即犯其罪。


沙门果德玛将不会同意这五件事,我们就可以用这五件事让人们信服。”


于是,他们一伙来到佛陀面前,向跋嘎瓦提出这五件事。佛陀当然不会同意这五件事,说:“够了!迭瓦达答。随其意欲成为林野住者,随其意欲住在村庄;随其意欲为集食者,随其意欲接受居士的邀请;随其意欲为尘堆衣者,随其意欲接受居士供养之衣。迭瓦达答,我允许八个月以树下为住处④,以及三际清净的鱼和肉,即不见、不闻和不疑。”


迭瓦达答提出的这五件事被称为“邪法、邪律”(uddhammaü ubbinayaü )。其中前面四条也属于佛陀赞叹的头陀支,但是佛陀并没有把它们硬性规定为戒律,所以,即使不实行也不会犯戒。对于第五条,“鱼”(maccha)是指鱼虾等各种水生动物,“肉”(maü saü )是指飞禽走兽的肉。只要这些肉食并不是比库们见到、听到或怀疑专为比库们宰杀的,它就是清净的(parisuddhaü ),佛陀并没有禁止。因为比库的生活必须依靠施主们的供养,施主供养什么,比库只能接受什么。所以,佛陀在世时,也有许多比库把前面的四条当作头陀支来实行,只有第五条“不食鱼、肉”才是迭瓦达答“邪法邪律”的特色。⑤


当时,迭瓦达答对跋嘎瓦拒绝这五事感到满心欢喜,和党羽们得意洋洋地离去,并到王舍城向大众宣布,他们提出的“少欲知足”的五事遭到跋嘎瓦拒绝,但他们却遵行。有些无信、无知的愚人赞叹他们行头陀、生活简朴, 反而责备佛陀生活奢华。但是有信心的智者们则纷纷谴责他们企图分裂僧团。


到了诵戒日,迭瓦达答当众宣布要遵行这五事,让僧众以取筹的方式表示认同。据说当时竟然有五百个刚出家的韦沙离瓦基子比库取筹接受了这五事,并跟着迭瓦达答到嘎亚(Gayà )的象头山⑥另立僧团。佛教史上的第一次僧团分裂就是由迭瓦达答制造的。⑦


后来,由于两位上首弟子沙利子和摩嘎喇那尊者的努力,那些误入歧途的比库又回到了跋嘎瓦的身边。


迭瓦达答的阴谋再一次失败后,当场气得口吐热血。在卧床九个月后,迭瓦达答心中充满悔恨,他想见佛陀。 可是由于作恶多端,当他来到揭德林的莲花池旁边时,大地裂开,他直接堕落到无间地狱(A v?ci niraya)去。这些在《律藏·小品·破僧篇》里有详细记载。


迭瓦达答的故事可以说明四种业。


迭瓦达答生逢佛世,而且投生到释迦王族家庭, 有机会亲近佛陀, 这是令生业,而且是善的令生业。 他的令生业是三因善业,因为他有能力成就神通, 成就神通的基础必须拥有八定,能证得禅定的人一定是三因结生者。其实他是一个天生资质很不错的人,但是当他产生想要统领僧团的野心时,神通就失去了。


同时,他的支持业使他从小养尊处优, 倍受呵护, 受到良好的教育。出家达上之后,也得到比库们的尊重。


当佛陀吩咐沙利子尊者到王舍城揭发他时,其阻碍业即开始生效。 不久,迭瓦达答变得臭名昭著, 供养和恭敬也都消失了。


由于分裂僧团的极重恶业,导致他堕落到无间地狱中,这是他的毁坏业。


以上通过迭瓦达答的故事, 说明了令生业、支持业、阻碍业和毁坏业对一个人的影响。


③破僧(sa? ghabheda):分裂比库僧团。破轮(cakkabheda):破坏称为“威令”(à ? à bheda)的戒律。

④依照戒律,雨季的四个月必须住在屋檐下,不能在露天、树下过雨安居。

⑤虽然现在有许多上座部比库也是素食者,但那只是基于慈悲、健康或卫生的原因。大部分上座部比库都是杂食的,没有任何上座部僧团或长老会把素食规定为戒律。

⑥象头山是佛陀教导《一切燃烧经》的地方。

⑦如果僧团内部因为意见不合而发生争吵,只称为僧争(sa? gharà ji)。只有在同一住处、同一界场内的比库僧团分成两派,双方人数都达到四人或以上者,才构成破僧(sa? ghabheda)。(Cv.351)



明天我们继续分享《阿毗达摩讲要》


佛说:我一直在关注你、保佑你,

用一切你知道或不知道的方式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