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446期榜样人物在线访谈:诗歌歌颂祖国美,河山万里入诗怀

 澄静堂 2016-08-28

 

  446期榜样人物在线访谈《身影》节目

  

  诗歌歌颂祖国美,河山万里入诗怀

  ——访河源市诗词协会副会长巫资华

 

  

  

 

  主持人李云贞

  嘉 宾:巫资华

  编 审:闫 玲

  

  时 间:2016827日晚2000-22:00

  地 址:团中央分类引导青年工作活动案例《身影》访谈群(QQ:108634701)同步转播

  转播主持人:唱荣鑫刘占强韩清云郝白鸽

  中国榜样作家群(QQ:179082065)

  新作家交流群(QQ:369930558)  

  微信公众平台:《身影》榜样在线访谈群、中华榜样艺术群、全球女杰静修群

  

  

  【嘉宾简介】

  

  巫资华,字逸维,号追云子,1969年出生,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人,华南师范大学毕业,自幼爱好古典文学。在中华文化促进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三方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中获得诗词曲类优秀奖,大赛组织委员会将于201612月颁发获奖证书(国家级)。现为《河源晚报》“河源诗苑”栏目执行主编、清和诗词工作室成员、河源市诗词协会副会长、湖南诗词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主攻律诗绝句、热爱书画收藏。

    

  主持人:身影人物,榜样力量。这里是团中央分类引导青年工作活动案例《身影》在线访谈节目,我是主持人李云贞。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知名诗人、河源市诗词协会副会长巫资华老师,现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巫老师上场!  

 

   巫资华:主持人好,《身影》在线访谈的朋友们好!

   主持人:看老师的简历自幼喜欢古典文学,能讲一下您童年和上学时候的故事吗?

  

  巫资华:我出生在粤东北的一个山村,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生下了八个儿女,我排行第七。打我记事起,就觉得父母比较偏爱自己。记得小学一年级时的某一天,我问父亲:米分开就成了粉字吗?父亲欣喜地回答:是!从此更加宠爱我了。父亲是个老制高小没念完的农民,却也能诗会联,每年除夕,他便自己撰联并用毛笔写好,然后叫上我跟他一起贴到门上,虽然书法不算漂亮,却也过得去。长兄巫资发比我大十多岁,现在是河源市文联副主席,也是个从小爱好文学且口才不错的人,在我童年的时候,他把中国古代四大名著都以讲故事的形式逐章逐节地讲给我听了。受父兄的熏陶,我的语文成绩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名列班级前茅。每逢语文老师讲文言文课程点名提问的时候,多半是会点到我的。

  

  主持人:老师您是如何走上写诗这条道路的?

  

  巫资华读大学时,写过几首歪歪扭扭的“诗”,现在翻出来看,却是押韵也不对的,算不得诗。

  

  参加工作以后,一般只写写公文性质的文字,不再写诗,日志也不写。自从老家安装了固定电话以后,就连书信也不再写了。

  

  20105月,母亲80岁大寿,我们兄弟姐妹聚到一起给母亲祝寿,期间与长兄巫资发、弟巫资香一起登上祖屋山顶,家乡美景尽收眼底,一时感慨,便生出要写一首诗以赞美家乡村色的念头,第二天便写了一首《村色·咏塔丰》:霍山远影钟灵秀,仙塔飞笔画循州。两岸稻香连天醉,一江山色带月流。初稿居然在《河源日报》发表了。后来把这首诗修订为七绝《塔峰夜色》:崇峦回壑钟奇秀,仙塔神光射斗牛。两岸稻香凝玉露,一轮明月照清流。这便算是我的处女作了。从此,走上了写诗的道路。

  

  刚开始写诗,基本不懂平仄格律,甚至连押韵也时常押得不对。记得刚在腾讯城市达人诗词兴趣组发贴的时候,有网友提醒我要注意平仄格律,我却振振有词地大谈诗词改革,不服格律平仄那一套说法。现在回想起来,甚觉可笑。当时那样回答人家,根本原因在于自己不懂平仄格律的要义。

  

  就这样,在网站论坛中不按平仄格律胡写了两三个月诗,却也奇怪,居然时不时有我的作品登上腾讯达人官方推荐榜。有一天,腾讯官方系统消息通知我可以创建自己的达人兴趣组,我便创办了《江山文学社》,组建了一个管理团队,每天在网络上点评别人发上来的诗歌、散文、小说等等形式的文字,还经常给发贴人提出修订意见。

  

  20109月,偶然在网上看到了由文化部、中国文联、湖南省政府三方联合举办的第一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的征稿启事,要求诗词、楹联均须符合平仄格律。这是国家级的赛事,是当今中国古典诗坛最高规格的大赛,便特别想参赛,没办法,只好横下心来学习平仄格律了。最后,投了三首呀呀学语的格律诗,其中《五绝.梅》有幸通过了初评而入编第一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作品集。2011年,在第一届大赛结果公布后,结识了荣获大赛诗词类第五名的许清泉先生,还认识了擅长写诗词评论的郭启衡先生。经过几天交流,许清泉先生成为了我的师父。之后,得到这两位先生不少诗词方面的指导。

  

  2012年上半年,结识了主办文学风网站的梁长伶大姐,不久便出任文学风网站的副站长,主管古典诗词板块。2012年下半年,出任中国新闻社旗下的中国文化创意论坛站长助理兼常务总版,主管古典诗词板块。期间,参与《中国新闻.文心专刊》的选稿和审订工作。

  

  2015年冬以实名参赛,诗词类只投了《七律.长沙》这一首参加第三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获得了优秀奖。

  

  补充说一下:第一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参赛作品12万件,未限每人参赛稿数;第二届参赛作品5万余件,每人限稿五件,163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华侨参赛;第三届每人限稿两件,获奖名单正在网上公示,尚未颁奖,相关统计数据不详。

  

  附巫资华参加第三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获奖的作品如下:

    

  七律 长沙

  

  江郭杜鹃花正殷,寥天穆穆起南薰。

  山涵日色向中合,水带烟光至此分。

  圣迹九行传上义,书声千载振斯文。

  寒秋独立人何在,橘子洲头高入云。

  

  注:圣迹,此处指岳麓山之禹王碑,上刻九行苍古文字。)

  

  主持人:老师请您讲一下您的诗词创作观有哪些?

  

  巫资华:

  

   写诗必须用心尽力,千锤百炼。

  

  网络和现实中,在诗词交流的时候,有人会说“我写的诗是自己看的”或者说“我写诗只是玩玩罢了”。究其根本,是没用心去写诗,每当写出来的“诗“对不起观众而被诗友抛砖时,便如此搪塞。 也时常会碰得到一些人每天写数首乃至十余首“诗”,从不细加推敲,自称“天然去雕琢”,却是没有一首作品有可读性的,纯粹是在凑数,白费自己的精力,也浪费读者的阅读时间,读者们每见这类人来晒诗,或远遁,或无视之。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足见古人写诗是很用心尽力的。就我创作而言,我自认为是很下功夫的。平常写诗,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汇,我都必须查证《汉语大词典》和其它典籍,认真比对,以求稳准;每写完一首诗以后,都必须放声吟咏数遍,看看能否达到抑扬顿挫的声韵效果。我写一首诗,从开始构思到定稿,最少得花5个小时,有时长达数天。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每个月写23首诗,务求下笔必成。一首诗完成以后,过了若干天、若干月、若干年,再回头斟酌,可能会忽有妙思,加以修订,便成佳作。诗成千改始心安。

  

   越是通俗的,越是流传的。白居易的诗在唐朝广为流传,其用词浅显易懂,老少皆明,而其声誉却从中原一直远播到域外。“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反观今人的一些诗词作品,典故成堆、满眼生僻字词,好象不这般做诗就体现不出作者的博学多才一样,实有卖弄之嫌。本身有些文学素养的读者若要读懂这样的诗词,仍须翻箱倒柜找典籍,一首诗要连查带猜地解读出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根本谈不上悦读。而普通的读者在这些高深莫测的文字面前,着实抓狂,只有望洋兴叹的份了。所以,写诗时应该尽可能少用生僻字词,不要过量堆砌典故,用典也要做到不着痕迹才好。诚然,想要写出既含蓄又能让广大读者都能看得懂的诗,决非易事。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的每一首作品都通俗易懂,更难保证让每一个读者都能看得懂,毕竟读者自身的文学素养也是千差万别的。尽可能通俗易懂,是我诗词创作的一个努力方向。

  

   能见“大我”的诗词作品,方能引发广大读者的共鸣。现在很多人写诗,尽写一些小我,象写日志一样记录作者的一些寻常生活琐事和心情,读者看过以后,觉得与自己毫无关系,自然就打动不了读者的心。如果把小我写成大我,帮更多人的心声表达出来,定能打动众多的读者。我是这么认为,也这么去努力。

  

   能够教化世人的诗词才是最好的诗词。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首好的诗词能够引导读者向善爱美、仁义孝悌、心系家国,从而教化万方、流传千古。

  

  主持人:老师您能分享一下担任河源市诗词协会副会长后的感受吗?

  

  巫资华说来惭愧,我是个落后份子,连小孩子们都早就能玩得熟练如飞的微信,我却迟迟不会应用。直到20165月下旬,我才让儿子帮我开通。开通微信两天后,有同乡告诉我,河源市诗词协会有个微信群。我是2011年加入河源诗协的会员,一直很少参加协会的活动,听说是河源诗协的群,我便想回归组织,于是进群了,进群后两三天内陆续发了一二十首我的诗词作品。过了几天,陈启鹏会长打电话来找我,称赞我的诗写得很好,希望我能为协会的发展出一份力,我欣然答应了。2016618日,经过选举,我成为河源诗协新一届领导班子中主管诗词创作的副会长了。

  

  新一届新气象,说干就干,组织了协会理事以上的成员,于624日出发到龙川新八景进行为期三天的采风活动,得到龙川县有关方面热情接待,安排导游全程讲解。期间,我也给诗友们讲解了诗词创作的一些要领,如立意、谋篇、布局、章法、意境营造等,得到大家的认同。在采风活动中,两幅我状写龙川美丽风景的诗词书法赠给了龙川县旅游局,由钟明哲局长亲自接收。采风结束后,协会接连在《河源日报》、《河源晚报》刊出了有关采风活动的近百首诗词作品,其中的大部分作品都经过了反复推敲修订,协会整体作品面貌焕然一新,得到社会各届的好评。

  

  由于我主管诗词创作,但凡协会里有诗友把刚写的诗稿拿来与我交流,我都会逐一回复。碰到比较感兴趣的作品,若是诗友同意,就直接动手帮诗友润润色,有时修订出好作品来,诗友满心高兴,我自己也分享到了快乐。

  

  主持人:老师听说您用诗词学养为书画家的作品配题跋,画龙点睛,能举例讲一下吗?

  

  巫资华诗书画印,诗词是龙头。2014年初,偶然的机会,进入了书画圈子,慢慢认识了一些书画家,我便开始玩起了书画收藏,到现在手上已经有五百多幅字画作品。网络上的书画家的水平是参差不一的,当时有一个水平比较偏低的画家却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该画家是画青花山水国画的。刚认识时,他画的山总是让人感觉摇摇欲倒的,使人缺乏安全感;他画的流瀑要么是必须用抽水机抽上山顶再冲下深壑一样(水源解释不到位),要么就是地下喷天泉一样四溢而出的,让人纠结;还有就是透视比例不对。我把这些意见分次告诉那画家了,他也觉得不妥,便开始改变,慢慢画好了。那个画家题跋落款的书法委实对不起观众,我又建议他加强练习书法,他也照办了。经过反复的交流,画的水平是上来了,可是,还有一个大问题,那就是每一幅作品画好以后,他题的跋总与画面牛头不对马嘴,若受众细细观赏,免不了心生失望,题跋拖累了画作的价值。这个问题反映给那画家后,画家自己也明白,因为国学素养不够,很难题上贴切的跋。(这类问题不是个案,这是当今中国画坛绝大多数画家面临的问题。)

  

  我是写诗的人,加上我经常在书画圈里行走,对书画也有一定的认识,所以给画配个跋是有信心的。于是,我主动提出帮这画家配题跋,每次新作品画好后,先拍照发给我看,我配好跋发给画家,画家再提笔写上题跋和落款。就这样一直配合着,大约经过九个月,那个画家的作品水平已然上去了。有一天,他很高兴地告诉我,他的画被巨富马云和影星李连杰看上了,已经成为马云和李连杰合办的太极禅院旗下的牛人俱乐部成员了。马云收藏了他近300平方尺的作品,他的画被挂在太极禅院的大厅上,他的作品润格在市场上一下子涨了十余倍,我很替他高兴。又有一天,他发了一幅画让我配跋,我配上了古句,不久,他拍照给我看,我才知道那画是挂在厦门大学了,交接仪式大厅数码显示屏上,赫然入目:“山列千重静,河流一带明”。

  

  当然,这前前后后,那个画家也赠给我不少作品,算是友谊的见证吧。我只是举这一个典型案例,找我配过跋的画家,自然不止这一个。帮画家的作品配跋,并非图什么回报,只是想尽我所能为一幅幅作品画龙点睛、增添光彩。

  

  在书画圈活动的两年里,碰上了一些有一定诗词基础、品行端正又想学习诗词的书画人士,经过考察,收了几个在门下培养他们作诗,以期学成后能与书画相得益彰。

  

  由于我对书画鉴赏有一定的认识,并擅长帮画家的作品配上贴切的题跋,20165月,被北京兰亭诗书画院聘任为副院长。

  

  主持人:为什么至今还没有出版您自己的诗词专集?

  

  巫资华:曾经在2012年花了2000元与诗友出过一本合集,书名《听荷》,分到几十本书,堆在家里,以备赠人。拿到书以后,一直没时间参加诗友雅集笔会,所以基本没送出去。过了几个月,合集里出版的我的多半作品都已经被自己修改得面目全非了,自觉不敢再拿这本合集出去丢人现眼,便让儿子拿去废品回收站了。

  

  但凡出席一些雅集笔会或别的一些文人活动的时候,总能收到许多诗词作品集,真可谓:两手空空出去,一囊满满回来。到了家,认认真真地把这些诗人用心血熬成的书籍整齐叠放在床边,以免放进书柜里忘记拜读学习了。得闲的时候,便怀着崇敬的心情逐本拿起来翻阅,经常受益匪浅。却是当中有不少作者的诗集,我只看了几页就放进书柜,再也没拿出来看了,因为这些书里的作品委实粗糙,根本没有可读性。

  

  曾经有一位诗友拿着自己以前出版的个人诗集,面对面听我讲诗词创作,边听边对照,听完以后,感慨地说:“白费钱去出版了”。

  

  打我把几十本合集当废品处理起,我就不再考虑三五年内再出自己的诗集了。我给自己定下了目标,每月认真写两首自己比较满意的诗作,并且不定期回头看要不要修订。等到若干年后,不再有修改的想法了,待机再出版自己的诗集。

  

  急功近利不是我的风格,我只想做到一点:让读者有兴趣从头到尾认真地看完我的诗集。

  

  主持人:您获得很多荣誉,您是如何看待您过去取得的荣誉?如何看待榜样?

  

  巫资华:荣誉终究会成为过去,目标却永远在前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信念,是不灭的灯。借用汪国真的一句话:“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身影人物,榜样力量,有着巨大的引导作用。广大的朋友在榜样的感召下,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从而实现自己最大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主持人:今天您受邀来到团中央分类引导青年工作活动案例《身影》节目访谈群。作为青年人身边的一个榜样接受我们的访谈,您有何感想?您对《身影》节目有何评价,对节目前的广大网友有怎样的寄语?

  

  巫资华:我很荣幸能够成为“榜样人物”参加《身影》访谈节目,感谢节目主持人和其他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身影》节目在线访谈,省去了车马劳顿,十分方便;同时,《身影》节目为当代青年人树立一个一个的榜样,传播正能量,是一个值得学习的节目,以后我一定更多地关注《身影》节目。节目最后,我想对在线的青年朋友们说一句:诗词复兴需要青年人的加入!

  

  主持人:非常感谢巫老师的精彩分享,一首好的诗词能够引导读者向善爱美、仁义孝悌、心系家国,一首好的诗词能够教化万方、流传千古。能见“大我”的诗词作品,方能引发广大读者的共鸣,能够教化世人的诗词才是最好的诗词。把美好的风景用文字展现在读者面前,用最美的语言来状写祖国的大好河山。

    身影人物,榜样力量!感谢巫资华老师走进《身影》节目分享自己精彩的诗词创作经历!感谢《身影》节目创始人杨少君老师为大家提供的榜样平台,感谢闫玲老师辛勤编审,感谢转播老师们默默的付出。我是主持人李云贞,本期节目就到这里,下期再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