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形天决:“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字面意思:不是因为他没有自我,所以能够成就他的自我。 “不是……没有……”双重否定了,如果改成肯定句,那就是: 因为他有自我,所以能成就自我。 我们的官方宣传,一般都喊着:“我们是公有制,要大公无私,要顾全大局,不能有私心。” 这个就都是喊了给别人听的,至于自己是什么样,这个谁也说不清。当然很多情况下,那些无私的奉献确实很感人,但是总有些人是在利用这种感人事迹来美化自我,哄骗他人,这个就是消费无私,成了“大私无公”了。所以《道德经》里对这种行为做了非常明确的指责,这也是很多人诋毁《道德经》的基调,说《道德经》宣扬的是自私自利的小民意识云云。 实际上退一步讲,双重否定并不完全是肯定,把双重否定转做肯定,本身就是一种“凡俗之解”。 以凡俗之解的“私”,对凡俗之说的“公”,就是狗咬狗两嘴毛的事情,永远扯不清。 化形天决是“天”决,是“出神入化”之后的仙决,不能用这世上通俗的逻辑去解读。 “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就是字面意思:不是因为他没有自我,所以能够成就他的自我。 “无私”是否定了“私”,把“私欲”逐步去除掉了,这是一个必然需要的过程。 “其无私”是肯定了“无私”,就是去除私欲达到了无私的境界。 “以其无私”是凭借他的“无私”,也就是把“其无私”当做了一种依凭。 “非以其无私”又否定了“以其无私”,就是不能“以其无私”。 “故能成其私”,就是这样子,反倒能够成就了他早些年逐步摒除的那些“私”了。 这是多么绕脑子的一句话啊,但是,绕死了也看不懂,看懂了也没用,因为这是要从头一步一步做,才能做到的,不做,不付诸行动,永远都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竹篮打水一场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