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

 豫西南客的书馆 2016-08-28

病案
    

患者李某,男,34岁,2016年3月15日初诊。
    患者失眠日久,时常心悸,怔忡。笔者诊之六脉细濡,而左寸较弱。此因操劳过度导致损伤心阳而五脏皆虚。头颅CT及心电图等检查均未发现异常。

西医治疗
    西医诊断为失眠。失眠是以患者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和深度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者彻夜难眠。该病经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学习。西医对该病无特效药,主要是对症治疗,使用艾司唑仑等抗焦虑药物对症治疗,成人每次一两毫克,睡前服用。不良反应有口干、嗜睡、头昏、乏力等。

中医治疗
    中医辨证为不寐。证属真元虚损,精血不足。治宜滋阴填精,益气壮阳。
    处方:鹿角胶15克,龟板胶15克,人参5克,枸杞子10克,茯神15克,煅龙齿15克,煅牡蛎15克,酸枣仁、柏子仁各15克,橘红7.5克,石菖蒲5克,甘草5克,桂圆3个,大枣3个,生姜3片。共4剂。
    二诊:患者服药4剂,效果较好,头晕、失眠、心悸症状大减。笔者诊之左关脉有虚弦象,嘱咐患者勿多思多虑,否则会扰动肝阳。原方加减,制成丸药。
    处方:人参40克,白术50克,山萸肉50克,橘红40克,酸枣仁、柏子仁各10克,甘草7.5克,当归身50克,茯神50克,天麻50克,龟板胶50克,煅龙齿50克。将上药研成细末,用龟板胶化开,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日早、晚各服药15克,用温开水送下。
    按:《黄帝内经》称不寐为“不得卧”“目不瞑”,认为是由邪气客于脏腑,卫气行于阳不能入阴所致。证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其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心主神明,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阴阳、气血由水谷之精微所化,上奉于心,则心神得养;统摄于脾,则生化不息;调节有度,化而为精,内藏于肾,肾上乘于心,心气下交于肾,则神志安宁。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多属虚证,但久病可表现为虚实夹杂。本例辨证为真元虚损,精血不足证,故治宜滋阴填精,益气壮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