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兰州市皋兰山下,有一个五泉山公园,该公园是以五眼名泉和佛教建筑为主体,历来都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关于五泉山名称的由来,有这样一个传说:西汉年间,有一位将军率领骑兵,奉命征讨匈奴。他的部队途经兰州,扎营皋兰山下。长途跋涉,人疲马乏,附近却怎么也找不到水源,更别说埋锅造饭。这时,将军镇定自若,拿起马鞭在山坡连戳五下,霎时间五股清泉汩汩流出,水味甘甜,足够三军将土饮用,从此也成为周边百姓饮用的重要水源。这位将军,就是汉武帝时期叱咤风云的霍去病。
公元前123年的秋天,卫青麾下的一支队伍,遭遇了匈奴单于主力部队的包抄,寡不敌众,死伤殆尽,前将军赵信被迫投降。这是汉帝国最为黑暗的一天。此时,在汉帝国的军事将领中,出现了一张年轻的新面孔,这就是年方十八的霍去病。也就是在这一年,因为擅长骑射,汉武帝封他为剽姚校尉,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还特意划拨八百名精锐骑兵归他指挥。霍去病奔驰数百里奇袭匈奴,杀敌两千余人,旗开得胜,凯旋而还。 由此,一个年轻的军事将领在汉匈战役中得以亮相并逐渐成长,频繁出现在河西走廊的历史舞台。霍去病以及他的骠勇骑兵,有能否成功涤荡匈奴,成为汉帝国有效经略河西乃至西域的一把利剑?在汉帝国对抗匈奴、向西域扩张的进程中,大将军卫青好似一位先行开拓者,他筚路蓝缕,宵衣旰食,兢兢业业。他首开汉帝国对匈作战的有利局面,扫除了诸多障碍。与此同时,随着战争局势的进一步发展,他的外甥霍去病也在军事上逐渐成长。霍去病的故事成为司马迁笔下的一个经典传奇。 霍去病出生于建元元年,即公元前140年,这一年正是汉武帝的登基之年。冥冥中似乎注定,他的出生本就关乎汉武帝的雄图霸业。年少的霍去病一直照耀在卫青的光环之下,从小接受军事训练,崇尚武功,自少年时代就进入了高级军事训练营——羽林骑。 公元前123年,霍去病年方十八岁,就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由此得以在帝国的军事战役“漠南之战”中初次亮相。在这次战役中,卫青率六将军出定襄,虽斩首万余人,但苏建、赵信所率的三千余部属全军覆没,且赵信归降匈奴。相比之下,霍去病的胜利显得难能可贵,汉武帝为勉励后进,特意赐封他为“冠军侯”,取勇冠三军之意。初战告捷,展现了霍去病过人的勇气,他借此脱颖而出,成为之后汉武帝用兵过程中的首选将领。这也拉开了霍去病纵横大漠的传奇序幕。 公元前121,霍去病被任命为骠骑将军,率领骑兵一万余人,从甘肃临洮出发,过乌鞘岭,经青海河湟地区,穿扁都口,进入河西地区,出击匈奴,史称“河西大战”。这次战役中,年方二十的霍去病势不可挡,如有神助。他于短短六天时间里,在大漠中闪电奔袭,转战匈奴五大部落,翻越焉支山千余里,经过汉阳大草滩,也就是今天的大马营草原,与匈奴军鏖战于张掖的皋兰山下,大胜匈奴卢胡王、折兰王,斩首八千余级,还俘虏了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收休屠祭天金人。连连告捷,凯旋而还,汉武帝因此加封霍去病食邑两千户。
张掖的皋兰山,其实是指高台县北的合黎山,兰州的南山大约在北朝时才称作皋兰山,与霍去病没有半毛钱关系。但是,后来的人们一直把兰州皋兰山误认为霍去病远征的皋兰山,明朝以后就有了霍去病鞭戳五泉的传说。这其实个历史的误会,说明霍去病的事迹深入人心,人们以此为荣,希望自己生活的土地能够成为霍去病光荣的战场。时至今日,在五泉山公元的正门前,依旧塑有霍去病的巨大雕像。
同年夏天,汉武帝决定乘胜追击,展开收复河西的战役。霍去病与合骑侯公孙敖出北地,博望侯张骞、郎中令李广出右北平,相互配合,攻击匈奴。然而,战争的形势并未向预料中的那样发展:李广部被匈奴左贤王包围,张骞的部队却迟迟而来,因而出右北平的这支汉军“死者过半”,不能成功接应;配合霍去病的公孙敖在沙漠中又迷路了,未能顺利会合,此时霍去病又再次孤军深入敌境。就是在这样不利的局面下,霍去病长途奔袭,经居延,过小月氏,进攻祁连山,俘获匈奴酋涂王,纳降两千五百人,杀敌三万两百人,同时还俘虏了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等多人。 经过这场战争,匈奴大败,只能退至焉支山以北。匈奴人也不得不接受失败的局面,只能在无奈中唱着挽歌,以寄托哀思,“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汉帝国军威大振,得以控制河西地区这一丰美牧场——丝绸之路上的这个咽喉要冲之地。
就在这一年的秋天,惨败的事实让匈奴单于勃然大怒,准备严肃处理浑邪王。这使得浑邪王和休屠王等人不胜惶恐,谋划投降汉朝。汉武帝不知二王归降真假与否,决定派霍去病率兵渡黄河受降。就在那个时候,匈奴军中发生哗变,诸多将领不愿投降,纷纷逃遁。霍去病毫无畏惧,果断进入匈奴大帐,和浑邪王相见,并诛杀哗变士卒八千人。这种气势,犹如天神,震慑住了浑邪王,也使得匈奴数万人顺利归降。 “河西受降”之后,河西地区正式成为汉帝国的领土,并设立了武威、酒泉二郡,至此汉帝国与西域之间的交流畅通无阻。同时,汉帝国在西北方的压力大减,摆脱了东北、西北两线作战的形势,从而可以集中兵力,专一对付东北的匈奴左贤王部和单于本部。 两年之后,公元前119年,为彻底消灭匈奴主力,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兵分两路,出击匈奴,发动了规模空前的“漠北大战”。由于此前“三征河西”的威猛气势,此战役原定以霍去病为进攻匈奴单于的主力。 虽然由于情报错误,霍去病所碰见的只是匈奴左贤王部,匈奴单于主力却和卫青遭遇。当卫青和单于两支大军杀得难解难分之时,霍去病犹如秋风扫落叶一般,以摧枯拉朽之势,将匈奴军队扫干殆尽,歼敌七万多人,捕获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多人。霍去病大军一路乘胜追击,可谓一马平川,充分发挥了骑兵的激动作战能力,得胜后还标志性地率领士卒祭祀天地,封狼居胥山。 经此一役,卫青在正面战场以惨重的损失艰难获胜,年仅二十二岁的霍去病却十分顺利地扬名立万:汉武帝加封食邑五千八百户,“封狼居胥”更是成为一段永久佳话,为历代兵家视为最高追求,并在历史的长河中得到铭记,千古流传。 公元前117年,骠骑将军霍去病盍然与世长辞,年仅24岁。这让汉武帝万分伤悲,他调集全国的铁甲军,从长安一直列队到茂陵,为霍去病送行,并将霍去病的陵墓修成祁连山的形状,以象征其力克匈奴的奇功。
祁连山系河西地区的标志性山脉,霍去病征战河西,均以奇兵直插匈奴心脏,在匈奴的河西牧场上纵横驰骋,给对方以致命打击,导致匈奴自信心的崩毁,最终投降汉庭。通过霍去病的努力,在短短一年之内,汉王朝就控制了河西地区,设立州郡。匈奴人呼天为祁连,霍去病去世之后,汉武帝让他陪葬茂陵,同时“为冢象祁连山”,以此充分彰显了霍去病彪炳史册的历史功勋。 这样的殊荣,后世不再。他就像中国古代的巴顿,为战争而生,为战争而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