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的战争:汉匈河西之战,霍去病,匈奴人的噩梦

 阳关残雪 2019-05-10

公元前123年四月底,跨度达两年的汉匈漠南之战结束,经过高阙奇袭战、两出定襄之战,整个漠南之战,战役共计歼灭匈奴人3万余人,俘虏1万余人,不乏一些重量级的匈奴贵族,而汉军亦损失骑兵2万余人。

总体来说,漠南之战,并没有重创匈奴的有生力量,双方还是势均力敌。

这种均力的态势,并不是汉武帝所希望看到的。对比双方的实力,汉帝国、匈奴暂时都无法完全吃掉对手。

北边战场,汉帝国与匈奴已经数次交锋,汉军马踏匈奴龙城、右贤王驻地,并与单于本部主力进行过激战,匈奴人的装备、军力、战法,在听取了将军们的汇报后,汉武帝都了然于心。

下一步该如何布局?汉武帝颇为踌躇。


汉武帝的布局

从地理格局上看,匈奴占据整个北方草原,辽西亦有匈奴人的存在,但辽西还只是皮癣之疾,未对汉帝国造成太大的危害,况且匈奴人在辽西数量并不多,攻匈奴于辽西, 显然并不划算。

匈奴人并非像汉朝那样中央集权,而是由众多部落组成。单于主力全部集中在汉帝国北部,西边存在着众多匈奴部落,由右贤王掌控,人数众多。

经多次御前军事会议研究,汉武帝决定,兵锋西指,攻敌河西,翦敌右翼,彻底消除匈奴对汉帝国西部的军事威胁。如果军事行动顺利,汉武帝预备在河西走廊,设置若干郡,以便强化汉帝国在此地的军事力量。

河西是甘肃西北部狭长堆积平原,位于祁连山 以东,合黎山以西,乌鞘岭以北,长约10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二百公里,为南北走向的长条堆积平原,亦称河西走廊。

历史上的战争:汉匈河西之战,霍去病,匈奴人的噩梦

(河西走廊)

汉武帝知道,这次军事行动,将与以往大大不同。河西之地多山地、丘陵,这种域内作战,对机动性、人与马的耐力要求都异常高,兵员、装备都必须要高配置才行。兵士从各将军手下选拔,百里挑一,身强体健,臂力过人,弓马娴熟;武器,配备汉帝国新研制的劲弩、精钢枪(刀),而带兵将军,才是魂灵,才是关键,老将皆不在人选范围,他们太过老成,大将军卫青也不太合适,他持重有余,而锐气欠佳。

汉武帝思量再三,决定起用年轻的霍去病担当重任。这是一次相当大胆的决策,这种决策风险性与合理性并存,也只有汉武帝这种明于军事,果敢决断的帝王才能下这种决心。

第一次河西之战

公元前121年(元狩二年)春,霍去病奉命率精骑三万,出陇西郡,渡临津关(青海循化黄河渡口),越祁连山,经大斗拔谷(即民乐县扁都口),入河西走廊。

历史上的战争:汉匈河西之战,霍去病,匈奴人的噩梦

(霍去病一出陇西)

进入河西后,汉军采取穿插分割的战术,六天时间里,在焉支山转战匈奴五部落,将其逐个包围歼灭,战斗中,派来监军的单于王子,差点被汉军抓住。(注:焉支山又名胭脂山、燕支山,位于山丹县、永昌县交界处。东西长约三十四公里,南北宽约二十公里。自古有“甘凉咽喉”之称,水草丰美,拥有天然的优良牧场。)

攻敌时,除必要的粮草补给外,霍去病严令部下,禁止滥杀,严禁抢掠。此举使得汉军能够快速推进,减少包袱与阻力。

汉军在霍去病的指挥下,一路高歌猛进,在皋兰山与匈奴卢侯王、折兰王相遇,双方发生了一场生死大战。

历史上的战争:汉匈河西之战,霍去病,匈奴人的噩梦

(汉匈交战点)

年迈的卢侯王、折兰王久处河西,此前匈奴人与汉帝国的数次战争(龙城之战、河南之战、漠南之战),单于并没有征调他们前往,也许是伊稚斜单于觉得没有必要:一是河西也需要防守,二是北部的匈奴军队能应对汉军。

这次汉军深入河西以来,不断有军报呈送上来,战况令两王深感愤怒,也让他们难以理解:汉军具备这种千里奔袭的能力吗?他们的战斗力能有多强?

若要了解对手,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与其正面较量。卢侯王、折兰王决定在战场上好好教训教训汉军。

双方在皋兰山下,摆开阵势。

卢侯王、折兰王远远望见,汉军大纛下,骏马上坐着一位将军,英姿飒爽,却显得十分年轻。而放眼看汉军士兵,队列齐整,盔明甲亮,但看脸庞,明显多数是一群新兵蛋子。这时候,两王决意给对面的汉军上堂课,让他们知道谁才是老大。

匈奴人首先发动进攻。

卢侯王精骑一万人吆喝着冲向汉军。他们个个红着眼,挥动匈奴弯刀,催动匈奴良马,旋风般杀将过来。

面对匈奴铁骑飞速逼近,汉军骑兵,刷地分开距离,从缝隙中,又冲出数千骑兵,每人手持新配备的汉弩,向匈奴人倾泄着箭雨。

匈奴骑兵一排排倒下,仍然不断有骑兵向前。

霍去病再令枪骑兵冲锋。一万骑兵,手握精钢打造的长枪,密密麻麻,直突匈奴人。匈奴人手挥弯刀,想砍杀汉军,但刀短枪长,汉军占了很大优势,卢侯王的军队很快报销了一半。

折兰王见势不妙,下令手下两万铁骑火速增援。汉军枪骑兵很快被包围在匈奴人中间。

霍去病沉着冷静地注视着战场上的变化,命旗兵挥旗,旗动令下,汉军队伍中又冲出一万精骑。

他们手握一米多长的环首刀,战甲森森,驰向战场,眨眼间,就冲进混战的队伍。

战场上,数万人绞杀在一起,刀枪碰撞,如雷声滚滚,鲜血染红了草甸,汇成一条条细流。

战斗持续了一天,此战,汉军折损七千骑兵,斩敌八千九百六十人,匈奴卢侯王、折兰王战死,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都被俘,休屠王的祭天金人也成了汉军的战利品。

第二次河西之战

公元前121年(元狩二年)夏,霍去病率军五万,出北地郡,公孙敖出陇西(今甘肃临洮县),计划两路在预定地点合兵一处,向西推进,但公孙敖,做为一匹“老马”居然迷失了方向,在预定时间里,未能与霍去病军团会合。

孤军一支,是退还是前进,二十岁的年轻统帅霍去病,果断做出了选择:继续向既定方向前进。

万骑齐发,辽阔的草原上,万马卷起碎草,狂飙如飓风,汉军战士,身着黑色玄甲,战旗烈烈,迎风招展,草原上一股黑色铁流奔向远方。

霍去病采取大纵深,至外线迂回的战略,“涉钧耆,济居延”(注:此处居延,历来有争议,从时间成本和军粮供给角度考虑,从现内蒙古居延走,显然太远;而此处居延有人认为是古代弱水上游张掖河,本文采用此说),经小月氏(未西迁的大月氏人)(今甘肃酒泉一带),再由西北转向东南。迅速占领匈奴的祁连城(民乐县永固城),与浑邪王战于祁连山,匈奴人败走,霍去病乘胜追击,斩敌三万零二百人,俘虏匈奴五王、五王母、单于阏氏、王子共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共计六十三人。

历史上的战争:汉匈河西之战,霍去病,匈奴人的噩梦

(汉匈交战点)

河西走廊地区正式收入汉帝国囊中。

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河西之战的后果

河西大战后,鉴于汉军两次打击河西地区,匈奴损失惨重,伊稚斜单于异常愤怒,准备严厉惩处浑邪王和休屠王,但是,在单于本部的帅帐下,却潜藏着两王的间谍,他们飞速将单于的决定报给浑邪王和休屠王。

单于的快刀即将砍向脖颈,两王被迫向汉朝投降。汉武帝不知真假,为以防万一,他命令霍去病率五万精骑,渡过黄河,接受匈奴人的投降。

霍去病率汉军来到匈奴人营地前,受降仪式正要举行,休屠王却后悔了,他还幻想着就河西失败之事,向单于好好解释解释,也许能得到谅解。

这是十分危险的信号,对浑邪王如此,对汉军也是如此。浑邪王趁休屠王不备,将其斩杀,强并其部众,此时匈奴人军心极不稳定,加之一些匈奴小裨王望见汉军数万骑近在眼前,内心不自安,妄图带领部众逃跑。

若他们带头跑路,匈奴大军肯定如鸟兽散,如此,将对汉帝国极为不利。

千钧一发之际,年轻的将军霍去病,当机立断,率亲兵数十骑,驰入匈奴大营,与浑邪王并辔而立,宣讲汉朝皇帝的旨意,随后命令汉军将骚动的匈奴人八千余众,全部当场斩杀。

迫使匈奴人稳定下来。霍去病与浑邪同行,并驭匈奴部众数万人,浩浩荡荡向长安城进发。汉帝国在长安城举行了受俘仪式,汉武帝对霍去病,以及投降的匈奴贵族大加封赏。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当时匈奴人还有数万骑,为什么不反抗?

一方面,是由于他们的大首领浑邪王没有发话,一方面,匈奴人此时真的如同惊弓之鸟,斗败的鹌鹑不如鸡,他们内心已经对汉朝军队产生了恐惧,霍去病当场诛杀叛逃匈奴人,这一举动,对匈奴的心理带来了巨大的震撼,霍去病在附近还布置有数万汉军。

河西之战后,汉帝国置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从此河西走廊地区被纳入汉帝国版图。并于公元前111年(元鼎六年),在焉支山修建了长城,全长98.5公里,东南接永昌水泉子段,西北入张掖界。

历史上的战争:汉匈河西之战,霍去病,匈奴人的噩梦

(汉朝河西四郡)

结论

河西之战,上承河南之战、漠南之战,下接漠北之战,将汉帝国对匈奴的战果,进一步扩大,剪除匈奴人对帝国西部的威胁,河西走廊千里沃野,同河套平原一样,它既有广阔的草场,繁养军马,又能开垦农田,储备战略物资。得河西走廊,使汉帝国打开了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为后世汉帝国经营西域,扬汉威,促进东西方交流,都具有巨大意义。

而霍去病无疑是匈奴人的噩梦,这个噩梦才刚刚开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