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漆器制作技术体系已基本完备,主要品种有一色漆器、堆漆描金、戗金和雕漆等几大类。其中一色漆最为流行,纯黑最多,器物表面乌黑而且没有光泽,上有细碎的段纹,象人手上的裂纹,所以叫手皴纹,又叫牛毛纹。
大约在七千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能制造漆器了。根据是1978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了朱漆木碗和朱漆筒,经过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其涂料为天然漆。 传世的漆器几乎都是明清以来的作品,这些作品大多有款识,是藏家辨伪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不同时代漆器的款识都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和内容,包括落款的位置、排列、字体等,结合真品的款识加以比较,就可以辨别出伪款。经伪刻或改刻的款识总会留下些许疏漏,或是器具风格特点与款识不一致,或留有修补过的痕迹,漆色新旧不一致。漆器改款之风自古就有,就漆器本身还得区别对待。
康、雍、乾三朝是清代漆器制作的黄金时代,养心殿造办处的产品代表着最 高水准。在造办处活计档中,乾隆时期制作雕漆的记载屡屡可见,乾隆御制咏雕漆的诗文就有几十首。乾隆雕漆和百宝嵌的制作极盛,雕漆深受明晚期嘉靖、万历雕漆艺术风格的影响。剔红漆器颜色较明代鲜红而色滞,图案纹饰也更加丰富多彩,除花卉、瑞兽外,尚有许多寓意吉祥、颂扬太平盛世的装饰纹样。装饰华丽繁琐,达到了登峰造极之势。剔红番莲纹紫砂壶,朱漆鲜红,刀工犀利准确,棱线清晰有力,构图饱满,花朵绽放,枝叶茂盛,华美富丽。以紫砂为漆器胎骨者不多见,故此壶弥足珍贵。 东汉末年,因为中 央集权的削弱以及瓷器的兴起,漆器始有衰退之象,不再一枝独秀。但这种古老而迷人的工艺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反而不断推陈出新,百花齐放,比如魏晋时的夹纻造像,唐代的镂刻錾凿,剔红(雕漆),宋元时的独特造型和“软螺钿”工艺。在这一时期,不仅漆器本身继续向外传播,中国的漆器制作工艺也影响海外,比如日本引以为豪的“莳绘”工艺,实际上就是在中国的撒金、描金等技艺的直接影响下出现的。
漆器鉴别有以下两点需要注意:1.历代的漆器均有其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制作风格,根据时代特征加以鉴别。2.一般老漆器会有一种古朴的时代感,假的漆器没有那种神韵,而且嗅味道会有一种难闻的漆味儿。 楚文化为漆器文化的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代表了这个时期漆器的最 高成就,在出土的楚国墓葬品中,有精美的虎座鹿角鸟、镇墓兽、木雕鹿等漆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