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怀天下 王金海 上善得福,胸怀决定人的命运。一个画家德有多高,他的艺术作品就有多高的造诣。王金海先生有着对自然、对生命无限的爱,以及他对万事万物那种包容与淡泊,才成就了他“榕”颜不老,“榕”怀天下的大气纯成。———题记 王金海,吉林省辽源市人,系吉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辽源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三峡画院一级美术师。 擅长国画。78年入伍,入伍期间,美术作品在《解放军报》、《前进报》、《通讯战士杂志》等报刊杂志发表。复员后在辽源市规划管理处做宣传工作,美术作品多次在《人民日报》、《中国市容报》、《党员报》、《浪淘沙》、《辽源日报》、《视听导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百余幅。《新时代艺术名家》《中国书画名家解读》等杂志并有相关报道。 榕生天地间 好运自然来 王金海 吉林辽源这块黑土地、孕育了王金海先生憨厚朴实,乐观豁达的性格,军旅生涯也铸就了他果敢刚毅,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慢慢人生旅程中,尘世的喧嚣,物欲的蒸腾,无时无刻不啄食着人们的性灵。金海先生一头扎在东北这块艺术底蕴深厚的土地上,用手中的画笔,画着从人物画,高古率情,再画到山水的烟林清旷,四十余年躬耕着那座南山下的五柳菊园,每一幅画作都冲击、感染、洗涤着读者,作画成了他生活的主旋律。 先生的人物画在当今画坛已经独占一隅。《东坡赏砚》、《集贤图》、《新村》等多幅作品堪称人物画之精品力作,被高价收藏。但先生近十年来却一直钟情于山水,陶醉在人与自然那种娱悦亲切的牧歌式的宁静,这正是千秋永在的自然山水高于转瞬即逝的人世浮华给先生带来的启悟。寄情于山水人生,缩千里于咫尺,写万趣于指下。他融中国画书写之意、五彩之墨、虚实之象,纳西洋画明暗之调、冷暖之色、糙腻之质为一炉,探索积淀,静心修研,技艺求精,厚积薄发,独成一家。 依山傍水紫气岚 王金海 在他的山水画中,他情有独钟于榕树,一个北国的汉子,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南国的榕树,那包括了菩提在内的桑科榕属乔木,那种昌茂、厚实、广博、生命力和人们祈愿的红飘带,一下子攫住了一颗仁者之心,从此他画榕树一发不可收,他把榕树作为他的主攻方向,成就了一番菩提心境,畅达于他的笔墨之间。有意无意,若淡若疏,在他酣畅淋漓的笔墨中,构成一种思想情感之大我。 榕树,被誉为神树、佛树。它特有的形态,枝上生根,根上又生根的独木成林景观,就像中华民族一个庞大的群体,无论在哪里都是华夏子孙一样,血脉相连,生生不息。这种生命力极强的树,它的树冠遮天蔽日,昭示着繁荣、富足、长久、广博。它的千年不朽,在观赏之上还能趋邪避疾,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闲和安宁,历代被人们推崇和敬畏。榕树给人们生活带来精神和物质上的享受,荀子把人类利用自然来养活自己的情形叫“天养”。榕树包含菩提在内的榕属乔木,带给我们的是心灵的一种祥和、生机、和谐、成就、博爱。这也是自然赐与人类的精神财富与天养吧。 佛坐榕荫闲尘事 王金海 榕树,这一题材石鲁、关山月、李宝林等国画大师都曾以它作为题材,当代的杜应强主攻榕树,这些在国际画坛占有一席之地的大师的作品,给金海先生带来的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在传统技法水墨的表现基础上,大胆发挥,笔法自由自在,敷色浓淡相宜,构图饱满深厚,多重绘画因素相互穿插,语言丰富,形式感强。 榕树天生自理霞 枝繁叶茂绿 王金海 金海先生的榕树作品,骨法突破了前人树干之大量渍墨、湿墨渲染树干之柔,粗的特色,他运用书法的笔意、在主干上用线的黑灰,来飞沉涩放,墨的枯湿浓淡,点的稠稀纵横,简单皴麻,突出主干的苍劲古老,在须干上则多采用线条的平、圆、变这几点来凸显线条的力量匀实,不结不滞,丰腴圆润,富有弹性,又不失变化统一。纵横交错的树干有苍劲、有圆滑、有柔弱、有粗细,在干湿、浓淡、黑白中,万千神韵,一种生命的气息扑面而来。形成画家独有的,千曲百折,意足不求颜色似的笔墨细节。 秋歌 王金海 我以为体现在金海先生对绘画艺术的责任感和他内心世界对艺术执着的热诚,一种豁达与乐观的人生态度和纯粹艺术的通灵。藏真于墨,藏情于拙。这样的绘画美不仅在于描绘自然,而且在于或更在于描绘本身的线条、色彩亦即所谓笔墨的本身。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不似为欺世,太似则媚俗,艺术永远要与真实不即不离,永远要使观者产生艺术的联想而不是将观者引向真实,骨法用笔是第一位的。墨色自身的浓淡、位置,他们所传递出的情感、意兴、气势、时空感、构成了重要的美的意境。笔墨可以具有不依存于表现景物的相对独立之美。它不仅是形式美、结构美,而且在这种形式结构中能传达出人的种种主观精神世界。也就是人们说的“气韵”、“兴味”,也就是画家不予言表的思想境地,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王先生的《榕怀天下》、《怀榕富贵》、《榕树》等作品,树冠,采用大水墨渲染,大胆着色,四面葱茏,亮丽的色彩与树干的灰白之间形成光影的互为对比,骨法中,那种傲世、中庸、平缓、极致,既彰显树干的张力又突出树冠的活力。一种骨气,气韵,一种挺拔向上的精神,那种线条的粗细,圆润。那种水墨的舒缓流畅,中庸气闲,无不见到画家胸怀之大气,平和包容与练达。这也许正是画家要传达给读者的一种艺术语言,艺术精髓,正如,晁以道诗云,'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诗传画外意,贵在画中态’。先生的确领悟了前人山水之灵韵。他的画作传递着南北文化的交融,粗犷与细腻,闲散与凝练的互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笔墨本身的审美意义自然流露在画家的画卷之上,这种美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画家经过长期观察、提炼、概括、创造出来的一种独具匠心之美。 依山傍水根深蒂固 王金海 一幅好的作品,不仅要点、线、面互为因果,形式、布局、补景、符号每一样都不能小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金海先生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与他几十年风雨寒暑,勤学苦练分不开的。他的作品以榕树为主,占据大幅画面,以小舟、农舍、水天、湿地为补景。正是画面补景的巧妙运用,给整幅画面带来动态之美,形成动静交错之感。《榕怀天下》中,榕树后面低矮的村舍、水车。不仅衬托榕树的伟岸,也使人联想到人类与榕树和谐共生,那水车更让人联想到历史的久远,在这棵榕树下发生过许多故事。这就是画外音,那水天氤氲之灵动,虚实相生,无画处均成妙境,那穿梭在榕树气生根下的小舟,给画面带来生动的同时,补衬榕树宽厚博大的胸怀,亦如人也。“宰相肚里能撑船”,描绘的景物虽小,却虚实有度,结构和谐,形简意赅,作品主题,彰显自然。先生的作品“状难言之景于目前,含不尽之意溢出画面”,他大胆创新,通过多年摸索,对创作中的自然形态,取立意新奇之法,故往往变化多端,表现独特。正因为他对绘画艺术如此感悟,使得他的画神形兼备,他以独有的对艺术的感悟力和娴熟的绘画技法,着力表达他所追求的缤纷的艺术世界。一枝一叶都关情。王金海先生,他始终走在探索传统绘画艺术之路上,一定将会踏出一条秉承和突破传统的艺术新路。 月上荫梢候佳音 王金海 换个角度欣赏更精彩: 清凉绿树荫 王金海 ![]() 榕荫图 王金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