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NASA排除中国史书记载超新星(SN186)与超新星遗迹(SNR G11.22-0.3)的关联

 睿智。启点 2016-08-28

为什么恒星会爆炸成超新星?


天文学家们能够将G11.2-0.3的观测数据与2000年及2003年甚至更近的2013年的观测数据相比较,这种长基准线使科学家们能够测算这些残骸以多快的速度扩散。


腾讯太空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经过观察恒星爆炸后的残骸,天文学家们开始重新审视超新星究竟是何时发生的。近日,NASA的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观测到的G11.2-0.3超新星残骸,排除了它与中国在公元386年观测到一现象的联系。以往,超新星及其残骸通常能与当前的天文现象和事件的历史记录联系起来。由于很难仅通过超新星的残骸来判定超新星究竟是何时发生的,历史上的超新星能够提供关于星际时间线的一些重要信息。星际残骸能够告诉我们许多关于爆炸恒星的本质信息。


钱德拉对G11.2-0.3的最新观测数据表明,在地球与超新星之间存在着大量稠密的气体云。早前,通过位于帕洛马山5米直径的望远镜使用红外线进行探测,表明部分残骸周围存在着大量尘埃。也就是说,产生这些残骸的超新星可能太昏暗,在公元386年无法通过用裸眼观测到。这使得该事件依然是个谜。


近日在马萨诸塞州举行的一场研讨会上发布了一张G11.2-0.3的新图像,同时研讨会将着重讨论未来十年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能做出何种更具创新意义的科学工作,G11.2-0.3就是一种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宇宙历史的例子。


自从钱德拉1999年发射升空后,一直顺利运行。得益于此,天文学家们能够将G11.2-0.3的观测数据与2000年及2003年甚至更近的2013年的观测数据相比较,这种长基准线使科学家们能够测算这些残骸以多快的速度扩散。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反推,他们可以判定造成G11.2-0.3的恒星爆炸的光线传送到地球大约需要1400到2400年。


先前的观测数据表明,这些残骸来自于一个核坍缩型超新星,这是一种由大质量恒星爆炸产生的超新星。利用最近钱德拉观测到的数据对时间线进行重新校正,表明G11.2-0.3是银河系中最年轻的超新星之一。最年轻的超新星——仙后座A,也是由其残骸推测出的。


G11.2-0.3最新的图像表明,在红光波段的能量最低,绿光波段的能量中等,蓝光波段的能量最高。尽管图像显示出残骸是对称圆形的形状,数据表明这些残骸即将扩散到的气体中密度很不均匀。因此,研究者们认为爆炸的恒星失去了绝大部分外围区域,要么是不均匀的气体吹过了该恒星,要么是由于其伴星的相互作用。他们认为位于其后的更小的恒星会向外排出速度更快的风,形成稠密的保护壳。随后恒星爆炸,形成我们今天观测到的G11.2-0.3。


超新星爆炸还会产生脉冲星(一种高速自转的中子星)和脉冲风星云。脉冲星高速自转和强大磁场的综合作用产生了强大的电磁场,导致物质喷射和反物质远离脉冲星的南北极,并在赤道附近会产生狂风。(罗辑/编译)

·END·


打造中国领先的太空资讯站

搜索公众账号“ 腾讯太空 ”或“ qqtaikong ”获取最新资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