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潭家庙,情牵两岸

 369蓝田书院 2016-08-29


龙潭家庙全景图

  

侧门:诗礼传家

  

盛衍堂

  

龙潭家庙全景图

  

龙潭家庙正门

  

家庙里的历代牌匾 

  

龙潭家庙全景图 

  (海峡之声网 江德能 黄伟华 通讯员吴辉龙)正是深秋入冬时节,秀篆镇陈龙村,在漫山遍野红柿子的衬托中,山林之间屹立着一座气势磅礴的宗祠——这就是龙潭家庙,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龙潭家庙始建于明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清顺治年间重建,乾隆以后又多次重修,建筑面积1240平方米,是福建省第二大家庙,仅次于上杭李氏大宗祠。家庙共三进大厅,依次递高,两旁护厝,排列有序。家庙前面有大埕,埕边设门楼,门楼雕刻精美。“龙潭家庙”四个大字显得格外耀眼。

  龙潭家庙让人称奇的在于其家庙门口和前厅中都悬挂着两盏大红灯笼,左右灯笼分书“王府”、“游府”二字。“龙潭家庙既是王氏宗祠,也是游氏宗祠。”龙潭家庙理事会秘书长王辉盛介绍说,每年的正月十五,宗亲子孙都会送灯笼、杀猪宰羊、闹花灯,在龙潭家庙祭拜祖先,十分隆重。

  自古以来,百家姓各建祠堂,祭祀各家祖先,但是诏安秀篆的游氏、王氏却共祀一座宗祠,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王、游两姓客家人早在明永乐年间就到秀篆开基。由于当时游姓人丁较少,王姓肇基始祖王念八就将其子王先益,过继给游氏肇基始祖游念四之孙游信忠为嗣,后来王先益改姓游,子孙繁盛,这一脉后裔遂称“王游氏”。

  传到第五代,游氏裔孙四个健儿,追随抗倭名将俞大猷,消灭倭寇,保卫家乡,立下殊功。俞大猷赐匾额褒奖他们,亲笔书写“四勇奇勋”四个大字。游氏族人就在龙潭建起祠堂,命名“盛衍堂”,将匾额挂在祠堂中堂。

  “这座宗祠是王、游两姓共同的宗祠,台湾都是从这边开过去的,清游的有十多万人,王游的也有十多万人,当时去台湾都是带族谱去,族谱里面把游字分为两种,我们三点水是才字游,加上人和子,叫三才人子游;清游的,三方人子游、王、游、清游都是一家。”龙潭家庙理事会秘书长王辉盛介绍说,400多年来,家庙维系着两岸王氏、游氏宗亲之间血浓于水的情谊,记载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明末清初,秀篆王游氏很多人跟随郑成功的部队进入台湾,分布在台北、宜兰、桃园、高雄等地,人丁兴旺。“王游氏”因此也成为福建和台湾之间独特的姓氏。而秀篆溪唇房的王氏,从王益先过继给游氏后,却一直不顺,人丁不旺。于是,乾隆年间,在台湾的游氏第十三世裔孙游祖送,返回秀篆,过继给王氏为嗣,改姓王。由王祖送传衍的这一脉王姓,人丁兴旺起来,也以龙潭家庙盛衍堂为宗祠。从此,王、游两姓联亲,不分彼此,共同祭祀一座家庙。

  后来,秀篆的王氏子孙也跟随游氏子孙到台湾发展,闽台两地王游两姓子孙后裔交往密切、血浓于水。“我们家庙在台湾的宗亲就包括台湾政坛名人游锡堃。游锡堃母亲黄秀菊、胞弟游锡贤就曾多次回来祭祖。1991年家庙重修时,他们还分别捐了新台币5000元。”王辉盛说,20多年来,每年台湾王游宗亲都会率祭祖团到龙潭家庙拜谒祖先,至今已有70多批、总人数近2000人次。

  “就在2015年,台湾宗亲组团过来交流就有6批,而就在当年10月,龙潭家庙管委会也应邀前往基隆、新北市等县市访亲叙情。”多次接待台湾宗亲的王辉盛深情地说,虽然诏安的乡亲姓王,海峡对岸的乡亲姓游,可他们丝毫不否认,两地王、游氏,同拜一座祖庙,共有一个祖先,世世代代亲如一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