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动物世界-儒艮Dugong

 書香斋 2016-08-29

儒艮俗称美人鱼,某些地区称它们为海牛、海猪、或海骆驼。为海生哺乳动物,是海牛目中唯一仍生存于印度洋与太平洋地区的物种。人类持续的猎杀、栖地减少以及困在渔网中溺毙的意外等已严重威胁到它们的生存。



中文名:儒艮(rú gèn)

英文名:Dugong

学名:Dugong dugon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海牛目 Sirenia

科: 儒艮科 Dugongidae

属: 儒艮属 Dugong

种: 儒艮 D. dugon


儒艮体长2.4-4米,230-908公斤。

儒艮的体型大而呈纺锤状,雌性的体型会比雄性大一点。皮肤光滑,外观呈褐至暗灰色,腹部颜色较背部来得浅,体表毛发稀疏。颈部短,但仍能有限度的转动头部或点头。前肢短、呈鳍状,末端略圆而缺乏趾甲;胸鳍是幼儒艮主要的推进力来源,成年后则转变为以尾鳍为主。


儒艮没有外耳壳,只看得到小小的耳孔,眼睛也很小。鼻孔位于吻部顶端,周围有皮膜可在潜水时盖住鼻孔。宽而扁平的嘴位于厚重吻部的末端下方,嘴边的短须是进食时的重要工具。


儒艮有2对门齿,上、下颚各有3对前臼齿与3对臼齿,但所有牙齿不会同时存在,随着年龄增长,它们会失去第1对门齿、所有的前臼齿与第1对臼齿,剩余的两对臼齿则会终生成长。雄性的第2对门齿在12-15岁时会穿透上颚外露,但当闭上嘴时会被厚重的上唇盖住而看不见;雌性极少见到外露的门齿,但少数会保留至30岁左右。


儒艮的肺很大,从胸部一直延伸至肾脏附近,由水平的横隔膜将其与其他脏器分隔。支气管深入肺的大部分区域,细部分支少且大半由软骨构成,目前仍不清楚儒艮潜水时肺部是否会和鲸类一般有塌陷的情形。跟其他海洋哺乳动物比起来,它们的脂肪层厚度较薄,同时身体周边似乎不存在热逆流交换系统,肢体末端的动脉与静脉紧邻以维持体热不散失的一种血管构造,这可能与它们栖息于温暖海域有关。胃的构造简单,大肠很大(达胃的两倍重),推测是纤维素的主要消化场所,长度达25米以上,相当于小肠两倍的长度。


和海牛科动物的圆尾鳍不同,儒艮的尾鳍近似于海豚的Y型尾,不过仍有很多人仍会混称海牛。


儒艮仅摄食海床底部生长的植物,深度约在1到5米左右,以多种海生植物的根、茎、叶,与部分藻类等为食,常会吃掉整株植物。


它们不会使用门牙来咬断海草,而是以其大而可抓握的吻来摄食。儒艮一般白天或晚上皆会进食,但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区则多半在晚上觅食。

有时它们会留下一条啃食过的痕迹,当退潮时海草林露出水面即可见到。

儒艮有复杂的社会行为。虽然常单独行动,但也会组成6头左右的小群体,有时会达数百头以上,此类群体的功用为何至今仍不清楚。它们总是悠闲地移动,泳速多在每小时10公里以下,若是被追赶时可以两倍的速度逃窜;一般每1至2分钟浮至水面一次,但有时会潜水达8分钟以上。上浮时仅将吻部尖端露出水面,下潜时会像海豚一般整个身体垂直旋转1圈。一般而言每天会游动25公里左右的距离。冬季来临时,它们会利用较深的水域以避开沿岸的寒冷海水。儒艮的叫声为持续的轧轧声或更高的尖锐声,类似海牛。已知鲨鱼、虎鲸与鳄鱼偶会捕食儒艮。

儒艮终年皆可繁殖,孕期12-14个月,每次产一仔,体长1米左右。幼儒艮约3个月左右即开始摄食固体食物,但多半要到18个月大时才断奶,之后还会留在母亲身边数年。生殖间隔由2年半至7年不等。儒艮最高寿命约为73岁。


儒艮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与印度洋海岸,特别是有丰富海草生长的地区。虽然它们被认为栖息于浅海,但有时也会移动至较深的海域,约23米深。它们的分布范围并不连续,这可能与栖地的合适度和人类活动有关。

儒艮在印度洋的由非洲东岸开始,经红海、波斯湾、南非、马达加斯加往东至阿拉伯海与斯里兰卡,其中大部分地区的数量都很少。

在太平洋地区包括了印尼、马来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等东印度群岛,往北达台湾与日本的冲绳,往南则包括了澳洲南部以外的邻近海域。


儒艮族群量减少的主因也是人类活动的干扰。由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考古遗址中发现的儒艮骨头推测,儒艮至少已被猎捕4,000年以上。

由于儒艮全身都具有商业价值,除了肉可食用外,1头成年儒艮可提炼24至56升的油,皮肤可制成皮革,而它们致密的骨头被当作象牙的替代品用于雕刻之用,不断的捕猎造成部分地区族群急剧地减少,例如在17至19世纪间,马达加斯加族群被大量捕杀以取得其肉。至今在它们大部分的栖地内仍不断遭到猎杀,有时还会在市场上公开贩卖。

在澳洲,儒艮已被列为保育类动物,仅部分地区有原住民猎人的捕猎。除此之外,儒艮也常死于渔业拖网、海边保护游泳者的防鲨鱼网、捕海龟网与炸鱼等。

它们也是原油污染的牺牲者,在1983年Nowrus号油轮于波斯湾翻覆事件,以及波斯湾战争期间的原油污染等都造成它们死亡率的明显提升。

已知的天然威胁包括暴风雨、寄生虫与鲨鱼、虎鲸的捕食。澳洲也许是目前族群量最多的地区,估计约有8,5000头,其中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与澳洲之间的托列斯海峡(Torres Strait)有超过2,4000头的儒艮生存;其他数量最多的地区在波斯湾,估计约有7,000头。

2010–2011年昆士兰洪水造成大量淡水冲进海里。海水的盐度急遽下降使海草死亡,进而使昆士兰湾区的海龟与儒艮饿死,亦使儒艮生态遭受打击。

Dugong

The dugong (Dugong dugon) is a medium-sized marine mammal. It is one of four living species of the order Sirenia, which also includes three species of manatees. It is the only living representative of the once-diverse family Dugongidae; its closest modern relative, Steller's sea cow (Hydrodamalis gigas), was hunted to extinction in the 18th century. The dugong is the only strictly marine herbivorous mammal.

The dugong is the only sirenian in its range, which spans the waters of some 40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throughout the Indo-West Pacific. The dugong is largely dependent on seagrass communities for subsistence and is thus restricted to the coastal habitats which support seagrass meadows, with the largest dugong concentrations typically occurring in wide, shallow, protected areas such as bays, mangrove channels, the waters of large inshore islands and inter-reefal waters. The northern waters of Australia between Shark Bay and Moreton Bay are believed to be the dugong's contemporary stronghold.

Like all modern sirenians, the dugong has a fusiform body with no dorsal fin or hind limbs. The forelimbs or flippers are paddle-like. The dugong is easily distinguished from the manatees by its fluked, dolphin-like tail, but also possesses a unique skull and teeth. Its snout is sharply downturned, an adaptation for feeding in benthic seagrass communities. The molar teeth are simple and peg-like unlike the more elaborate molar dentition of manatees.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