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穴位】肝经:中都穴
中都穴 Zhōng dū 肝经
取穴方法: 中都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中都穴(中郄穴,太阴穴,大阴穴)解析: 1)中都。中,与外相对,指穴之内部。都,都市之意。该穴名意指肝经的水气在此云集天之下部。本穴物质为蠡沟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水湿之气聚集而成一个水湿气场,所处为天之下部,本穴如同肝经气血的集散之地,故名。 2)中郄。中,与外相对,指穴之内部。郄,孔隙也。名郄名意指肝经的水湿云气只有极少部分吸热上行。本穴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性寒湿,只有极少部分的水气吸热后循肝经上行,气血的外传如从孔隙中传出一般,故名中郄。 3)太阴。太,极也。阴,寒也。太阴名意指本穴气血为寒冷水气。理同中郄名解。大阴名意与太阴同。 4)肝经郄穴。理同中郄名解。 附注:中都穴为肝经郄穴。 中都穴意义:肝经水气在此云集天之下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阴湿水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冷降归地,小部分吸热后循肝经上传膝关穴。 功能作用:降浊升清。

主治疾病: 胁痛,腹胀泄泻,小腹痛,疝气崩漏,恶露不尽。 〖人体穴位配伍〗配血海穴、三阴交穴治月经过多和崩漏、产后恶露不绝;配合谷穴、次髎穴、三阴交穴治痛经;配脾俞穴、阴陵泉穴治白带症;配足三里穴、梁丘穴治肝木乘土之腹胀、泄泻;配太冲穴治疝气;配三阴交穴、阴陵泉穴、膝阳关穴、膝关穴、伏兔穴、箕门穴治下肢痿痹瘫痛。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点刺出血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胫骨内侧面中央;其内后侧有大隐静脉;布有隐神经的中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