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动物小说 | 视野

 昵称JDTWtBsL 2016-08-30

『 文学 点亮生活 』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动物小说
以动物为主角进行创作的小说,常被称作动物小说。许多人对于动物小说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以上这个书面概念里。动物小说只是给孩子看的吗?这一门类之中的优秀作品,具有哪些吸引人的特质?

学者刘绪源为大家带来的这篇评析,也许能帮助你对于这类题材了解更多。

我要讲的这四个人,第一是西方最著名的动物小说作家西顿,另一位是中国最走红的动物小说作家沈石溪,还有一位是“90后”作家袁博,再有就是黑鹤。我想通过这四位作家来看一看到底什么是动物文学。
  
前段时间,有一家出版社把西顿和沈石溪两个人的作品放在一起印行,当时有个规模挺大的研讨会,我也去参加了。我在发言中坦言,西顿和沈石溪的作品,不属于同一种文学类型。

西顿
“自然的母题”
西顿的动物小说,正如写《海豹历险记》的黎达,写《野生的爱尔莎》的亚当森,写《月牙熊》的椋鸠十等作家一样,在拙著《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中,我将之归入“自然的母题”。这些作家有一些共同的特征。第一,他们都是动物专家,有些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家,长期与动物打交道,对动物的习性非常熟悉。第二,他们大多有宗教情节,有的是非常虔诚的基督教徒。基督教宣扬的平等,不仅是人与人的平等,人与动物,都是上帝所造,也应有平等意识。所以,他们描写动物,并不将动物依附于人,而是以与写人一样认真的态度来作文学描写。因此,第三,他们所写的动物小说,其实是一种“纪实小说”,是严格写实的,是必须合乎动物生存规律的,是能够让人在这样的阅读中了解真实的自然界的。

沈石溪
关于动物的传奇
而沈石溪的小说继承了很多中国传统,有些“继承”已趋淡化,但痕迹仍在。这其中,我以为,主要有两个传统。一是革命文学传统,这一传统导致小说突出政治、道德、教化的作用。在他之前,就有不少以动物为题材的创作,多有童话的倾向,其中的动物更接近于人,有人的道德的附会,动物间的冲突也是人的思想与道德的冲突的幻化。到“文革”以后,像沈虎根那样的老作家也写过一些动物小说,主角大多是信鸽、军犬等与人关系密切的动物,它们的表现有的就近乎人类的英雄了。沈石溪早期的作品中有《退役军犬黄狐》,曾获过大奖,也是以军犬的英雄行为感染人的。这部作品后来还被成人文学作家抄袭,抄袭者又得了成人文学大奖。可见,当时存在的是一种时代局限,并非沈石溪一人,甚至也并非儿童文学界才有此局限。

以后沈石溪的创作越来越好,突破了这类局限,但以动物的非凡行为感染人的动机,似乎一直保留到现在,我以为这和上述的文学传统还是有关系的。二是通俗文学传统。中国是一个通俗文学大国,中国古代的话本小说、章回小说、评书、评话,就都讲究故事性,有口头文学的特点。它的极致,是武侠小说,尤以金庸为最。这一类作品可以不顾人的生理局限,甚至可让人飞檐走壁,千里之外取人首级。这种传统与上述革命文学传统还可合一,如长篇小说《烈火金钢》中的人物,就有超乎常人的力量;《林海雪原》中的人物也有相似的传奇色彩,这在中国读者中很受欢迎。所以,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大都有很强的故事性,这些故事多以动物的传奇遭遇,非凡的能力和毅力,在逆境中的英勇或感人行为而取胜。如以严格的动物科学来衡量,它们有时是不合动物行为规律的。但在文学中,这应该是允许的——文学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既然连武侠小说也有存在的理由(在中国还有最大的市场),为什么写动物的作品就不能让作家做自由的驰骋?事实上,沈石溪的作品市场也非常大,我估计,它应该会远远高于那些严格按照动物行为学写作的小说。
  
只是,像沈石溪这类作品,就放不进“自然的母题”中去了。因为,它追求的是尽可能动人的故事,而不是对动物的自然、真实、深刻的表现。像西顿那样的“纪实小说”自有任何好故事都不可取代的价值,这我在《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中已有专论。

袁博
更接近于幻想文学的书写

最近几年,出现了另一种动物小说,我指的是年轻作家袁博的创作。他所写的,多是今人看不见的远古动物,比如恐龙(如《霸王龙兄弟》,接力出版社2014年版),比如猿人(如《猿人部落》,河北少儿2014年版)。沈石溪也有过这样的尝试,比如写始祖鸟(《中华龙鸟》),写的是恐龙与鸟类的分化。这是科幻吗?是科普吗?到今天为止,谁也没见过恐龙,也没见过始祖鸟。所以,作家不可能有实际的观察。没有观察,没有细节,没有细节所带来的文学描写的“质感”,我们就难以从作品中看到活生生的真实的自然。这样一来,像袁博的作品,就显得空,不像真正的动物文学,而更像幻想文学了,更接近于科幻或科普作品了。没有看见过、体验过的生活,怎么写呢?当然可以想象,那就是以我们熟悉的东西来想象我们所不熟悉的东西了,这就远离了动物文学的要旨。除了想象,还有什么补充吗?有的,那就是用观念来补充,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对科学史的图解,对人类发展史的图解,对生物史的图解。而这些,正是这位年轻的在读博士的专业。这是书本知识、专业知识,再加上想象。袁博是一位很勤奋很努力的作家,但我觉得,如按照这个路子写下去,他也可以有自己的成就,可以有自己的读者群,但肯定不是我所认为的动物文学。
  

为什么?就因为动物文学是一种纪实文学,它必须是从实际观察中来,必须有第一手的材料——生动的、狂野的、真实的、非人类的,能对人类的观察、理解、想象等等作出切实的突破和弥补的——正像西顿的作品所源源不断提供的那样。
  
我有一个比喻,就是写残疾人的奋斗史。那一类作品,如果是编造的,那还有什么意思呢?无论其如何坚强感人,但只是虚构,只是想象,实际是做不到的,也没人这么做,那我们还感动它干吗?可见有一些文学类型,是必须真实才有价值的。
  
我们要从动物文学中理解人类以外的(人类从此而来的)大自然,这是人类的母体的一个实际的观察窗口,如果是抽象的推理出来的,或者是幻想的编造出来的,那意思真的不大了。


黑鹤
来自文学本身的感染力
如西顿那样的作家,中国过去没有,但后来有了,那就是黑鹤。他的作品与西顿、亚当森是一脉相承的。
  
他写驯鹿牛仔裤,这编不出来。写蒙古马,写狼,写大狗,等等,都有实际的依据。这样的作品,属于“自然的母题”。
  
黑鹤是当下中国最有可能成为像西顿那样的世界一流的动物小说家的,但“纯文学”的成本是最高的,纯文学作家的存在和发展是最难的。黑鹤到现在为止可以说非常成功。一开始,他的作品并不是这样的。我记得沈石溪和黑鹤曾有过一次对话,沈石溪说过一句话:你的作品很厚实,科学性、学术性强,很耐看,但是不好看,看起来很累。沈石溪说得非常对,这是有创作经验的作家的一针见血的批评。后来黑鹤很快就改变了,他作品中的故事性也强起来了,变得非常好看了,而且这种好看,是文学本身的感染力,是一种难得的博大的气象。
  

现在,黑鹤正处于创作高峰期,获得了那么多奖。但是我觉得,最近几年看下来,也有了新的问题,特别是长篇作品,作品结构出现了自我重复:总是写某一动物奇特的出生和艰难的幼年,中间常有一段被迫远离家乡,最后则多是奇特的死亡。这样的重复其实是很难避免的,要突破自己长篇结构的套路殊非易事。我们知道,屠格涅夫是俄罗斯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屠格涅夫的六部长篇小说,《父与子》《罗亭》《贵族之家》等等,基本上结构都是一样的,都是由外来人到了一个地方引起一场风波,最后外来人走了,风波又归于平静,外来人为什么不得不走?因为他还不成熟,他还是属于作家所批判的“多余人”。基本上都是这样一个结构,但是每一个外来人都代表了每一阶段的俄罗斯出现的“新人”,作家非常敏感,人物非常典型。不过他也很难跳出结构重复的问题。但西顿的作品却少有重复!所以,我建议黑鹤狠下决心,在今后几年中力避上述三大场景,每部作品至少避开其中一二。这当然是自讨苦吃,但对突破瓶颈及未来的巨大发展,却是不可少的过程。过了这个瓶颈,我相信天地会更大,黑鹤将会迎来第二个创作高峰。我希望他能真正成为中国的西顿——但愿他不让我们失望。


文学点亮生活
点击以下 关键词 查看近期精彩

有趣神保町最美书店高冷书店霍比特人漫威2015文博展香港书展茅盾文学奖亚洲电影100|诺奖

观念莫迪亚诺村上春树奥威尔卡尔维诺圣埃克絮佩里帕慕克契诃夫波伏娃萨特阿加莎布罗茨基伍迪艾伦纳博科夫博尔赫斯海明威阿列克谢耶维奇

人物莫言王德威木心贾平凹格非唐家三少猫腻冯唐刘慈欣《三体》金宇澄王蒙苏童邵燕祥阿来何向阳 | 王安忆 | 格非 | 王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